關于蘋果研發折疊屏 iPhone 的傳聞由來已久,根據多家媒體與分析師的最新消息,蘋果的首款折疊屏設備項目正穩步推進,關鍵的供應鏈信息、預計售價乃至發布時間窗口都愈發清晰。
種種跡象表明,我們最早會在2026 秋季見到這款備受期待的新品。
折疊屏 iPhone 供應鏈布局逐漸清晰
對于折疊屏設備來說,屏幕折痕和耐用性始終是用戶關注的重點。根據分析師郭明錤的最新報告,蘋果選擇采用三星 Display 提供的「無折痕」解決方案,而非自研技術,以確保折疊屏 iPhone 能在 2026 年下半年實現穩定量產。
無折痕設計的關鍵在于鉸鏈技術。三星提供的方案中,Fine M-Tec 設計和制造的鉸鏈起到了核心作用,據悉其單價約為 30 至 35 美元。這種鉸鏈能夠分散和控制折疊時的應力,從而顯著減少折痕的產生。
雖然蘋果一貫傾向于多元化供應鏈,但在折疊屏領域,三星 Display 幾乎是唯一的選擇。據報道,三星正計劃于今年第四季度啟動專為蘋果生產的面板生產線,并預計在 2026 年第一季度開始供貨。
價格預測約 1.5 萬元
技術問題解決后,價格成為另一個焦點。
瑞銀(UBS)在一份最新的報告中,對首款折疊 iPhone 的定價給出了新的預測。通過拆解分析三星 Galaxy Z Fold 特別版的物料成本(約 790 美元),瑞銀預估蘋果折疊 iPhone 的物料成本會低約 4%,為 759 美元。
基于此,瑞銀認為其最終定價將在 1800 至 2000 美元之間。約合人民幣 12911 至 14346 元,不過考慮到增值稅等因素,國行版本的定價預計在 14600 至 16210 元,接近1.5 萬元。
雖然價格依然高昂,但相比此前傳聞的 2000 至 2400 美元,這一價格顯得更為“親民”。瑞銀還預測,這款產品的初期銷量可能在 1000 萬至 1500 萬部之間。
無折痕也許并不關鍵
從目前的消息來看,從屏幕技術到供應鏈布局,蘋果的折疊屏 iPhone 似乎只剩下時間問題了。
然而,對于蘋果來說,真正的挑戰并不是造出一臺折疊屏手機,而是如何向用戶證明“為什么我需要一臺蘋果的折疊屏設備?”。尤其是在一個已經不新鮮的市場里。
依賴所謂的“無折痕”技術?這充其量只能算一次技術迭代,而且科技獸深度懷疑首款折疊屏 iPhone 能夠實現物理層面的無痕。硬件的領先往往是短暫的,很快就會被市場抹平,甚至不排除會有廠商提前一步實現近乎無痕的視覺效果。
回顧蘋果歷史上成功的產品,無論是 iPod、iPhone 還是 Apple Watch,其實都不是品類的開創者,一些硬件參數可能也不是當時最強的,但最終都通過創新體驗贏得了市場認可。這一點,我們同樣也可以期待在折疊屏 iPhone 上發生,蘋果再一次定義折疊屏設備的體驗,為行業設立新標桿。
因此折疊屏 iPhone 的成敗,相較于無折痕,更關鍵的是取決于 iOS 能否為這塊新形態的 iPhone 注入靈魂。是更強大的分屏多任務?還是全新的人機交互?也許這才是決定它能否撐起近 1.5 萬元售價,并讓用戶心甘情愿買單的關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