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家長卷到盡頭才發現,最該止損的就是教育支出。
語樹科技的王星星說,中國學校教的知識太陳舊,海外教的是全球最前沿的技術,同樣聰明的孩子,一方落后十年,能不焦慮嗎?
張朝陽也表示,在中國長大耽誤了太多時間,歲數很大了還不清楚這輩子想要什么,而他在美國見到很多中學生早就明確了自己的人生方向。馬斯克更是直接指出,現在所有知識網上都能學到,根本不需要上大學,他從不看文憑,只看能否解決實際問題。
中國家長要認清一個現實,我們正用幾十萬甚至上百萬去購買一種叫“精致內卷”的幻覺,但其回報低得驚人。數據更是扎心,中國家庭教育的ROI(投資回報率),一線城市平均投入120萬,僅課外班投入就是這個數,二線城市70萬,三線城市30 - 50萬。這些錢都花哪兒了呢?都花在課外班、補習班,搞提前內卷。但回報如何呢?
孩子畢業后平均月薪不到8000元,哪怕月薪1 - 2萬,工作30年,收入才400多萬,減去各種生活支出,能存下來的不過200萬,30年賺的錢,甚至還比不上補課花得快。
所以,你以為在投資教育,其實是在花錢緩解自己的焦慮。孩子因此失去好奇心和創造力,家長被補課綁架十幾年,人到中年才明白學歷不等于能力,分數更不等于未來。中國家庭必須止損,把錢從分數焦慮中撤出來,投向以下方向。
首先,壓縮時間成本。別再迷信讀完18年才是完整的教育,若能提前找到孩子的方向,就應盡早脫離當前困境。其次,拒絕無效補課。孩子并非補得越多就學得越好,若認知沒打通,學習方向錯了,補再多也無濟于事。
最后,以終為始,倒退規劃。從未來的職業需求倒推教育路徑。比起985學歷,AI時代更需要項目能力、表達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要學以致用,盡早投入實戰,能力不是等畢業以后才用,而是邊學邊用、邊試邊成長,真實世界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你真的清楚這120萬補課費能給孩子換來什么嗎?你真的相信學歷決定命運嗎?要是你敢壓縮教育周期,轉向實戰成長,孩子會不會反而更自由,未來更有出息呢?評論區告訴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