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刷朋友圈,看到以前班里的“卷王”同學曬出了中國移動的簽約通知,心想他終于不用再海量投簡歷了。說實話,我挺感慨的,因為我姐去年也想進移動,投了上百份簡歷,社招崗位幾乎全石沉大海,而我卻在校招里抓住了機會。
這讓我想起自己去年求職時的困惑:為什么看起來工作壓力小、待遇穩定的運營商社招崗位那么少,應屆生反而更容易進呢?其實這個問題的答案,我在入職3個月后才真正想明白。
去年3月份我參加中國電信的面試時,面試官直接問:“你剛畢業就投我們公司,是打算長期發展嗎?”當時我沒理解這句話的深意,現在才明白,運營商作為傳統國企,特別看重員工的穩定性。應屆生就像白紙,公司可以按自己需求培養,不像社招員工,可能帶著其他公司的習慣,甚至需要花時間糾正。
更重要的是成本問題,運營商校招通常有完整的培養體系,比如中國移動的“英才計劃”、聯通的“新苗計劃”,這些都是針對應屆生設計的。而社招更傾向于招成熟人才,填補緊急缺口,比如技術專家或者中層管理,普通崗位自然就少。
接下來跟大家分享一下校招上岸的三個關鍵節點。
一、秋招是黃金期,春招是撿漏場。去年8月,我就開始關注三大運營商的官網和公眾號,發現秋招崗位數量是春招的3倍不止。舉個例子,浙江移動秋招放出120個崗位,春招只剩30個,而且多數是偏遠地區的運維崗。建議大家提前半年準備,重點關注9至11月的秋招。
二、筆試要刷題,但別盲目刷。運營商筆試有三大塊:行測占60%,專業知識20%,企業文化20%。我當初買了某機構的題庫,結果發現真題難度比公務員考試低,反而企業文化題特別細。比如問中國聯通的logo有幾個中國結,這種題就得提前看公司官網的“關于我們”板塊。
三、面試愛考情景題,要懂國企思維。分享一道面試真題:如果客戶投訴網絡問題,但查下來是用戶自己路由器故障,你會怎么處理?正確思路不是講技術,而是體現服務意識。首先安撫客戶情緒,然后建議簡單排查步驟,最后主動提供上門檢測服務。記住,運營商面試官更想看到你的耐心和解決問題的態度。
另外,還有獨屬于應屆生的專屬優勢,社招真的沒有。
一、政策紅利。國家要求國企每年招收應屆生比例不低于50%,這意味著大量崗位只對應屆生開放。比如中國電信2023年校招,明確要求畢業時間在2022年8月至2023年7月。
二、崗位匹配度高。運營商的基礎崗位如營業廳、客服、運維,更看重可塑性,而非經驗。我部門有位同事之前在互聯網公司做運營,社招進來,反而因為思維太跳脫被批評,這就是應屆生“白紙”的優勢。
三、晉升通道明確。三大運營商都有新員工培養期、定崗競聘的體系。我司規定,應屆生轉正滿一年可參加主管競聘,而社招員工通常要等3年。去年就有個97年的校招學長,入職三年就升到了區縣分公司副總。
不過也別被“鐵飯碗”標簽誤導,運營商確實穩定,但不同崗位差異大。比如市場部經常加班寫方案,運維崗要值夜班,建議提前找在職員工打聽。我們還可以抓住二次選擇機會,入職滿一年,通常有轉崗機會。我司去年就有20%的應屆生通過內部競聘轉到更想去的部門,這比社招換崗容易得多。
最后,證書要考,但別貪多。運營商看中的證書其實就三個:計算機二級(運維崗)、英語四級(涉外業務)、普通話二甲(客服崗)。我當初花5000考的PMP證書,結果面試時一次都沒被問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