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問大家一個問題:你心里最反感的朋友圈行為,排在第一位的是哪種?
剛開始刷到這個話題時,我第一反應是,評論區肯定一堆人吐槽 “瘋狂曬娃”—— 畢竟總有些家長,一天發十幾條孩子吃飯、睡覺、甚至哭鬧的視頻,確實容易讓人審美疲勞。
可轉念又覺得,朋友圈本就是個分享生活的地方,曬娃也好,曬風景也罷,說到底是人家自己的事,礙不著旁人什么。只要沒刷屏到讓人想屏蔽,沒發些招人煩的內容,偶爾曬曬孩子的成長瞬間,其實也挺溫暖的。
這么一想,倒覺得之前的偏見有點多余了。
直到我往下刷了會評論,瞬間冒出一身冷汗:
“我一個鄰居,每天在朋友圈狂曬她娃又得了啥獎,都是些花錢買的不知名水獎,我每次都故意點贊和各種夸,就是要捧殺她,好好笑。”
“我們領導,當初保胎生的兒子,又丑又蠢,可他一天能炫耀八百回他兒子的進步,我就笑笑不說話,看他啥時候看清真相。”
“我表姐嫁得好,生完孩子每天曬去哪玩了、又買啥了,我倒要看看她能得意多久。”
別高估別人的善意,也別低估別人的惡意。
分享,可以;炫耀,最好不要。
收斂和低調不是憋屈,而是懂得適時藏拙的智慧。
當一句話說出口時,這句話的“主人”就不再是你,你不知道這句話落在別人眼中,會埋下什么樣的“雷”。
尤其最近暑假到了,這4件事,父母千萬別過度炫耀……
別炫耀去哪里旅游
一位知乎網友吐槽:
她平時工作很忙,難得正好放假,就帶了孩子出國度假。
到了大海邊,看著眼前的美景和瘋狂玩鬧的孩子,她在朋友圈發了條:“假日的海灘,是生活最美好的樣子。”
感覺不過癮,她又刷屏發了幾條孩子挖沙、沖浪的視頻。
甚至還忍不住分享了很多她們住的海景酒店,吃的海鮮大餐。
結果就是這些朋友圈,惹得她差點荒廢了整個假期時光。
先是有人在她評論區陰陽怪氣,“夸”她有閑有錢。
還有人不懷好意地一遍遍“叮囑”她,旅游的不安全。
還有讓她無語的,有同事和親戚給她發了一大串購物單,讓她順便買一些回來。
孩子培訓班老師也插了一腳,評論道:“美景雖好,也別忘記讓孩子打卡作業哦。”
她說自己是又氣又笑,早知道就在回程時發一條打卡分享,或者壓根什么都不發了。
其實很多發朋友圈曬孩子旅游的父母,大多數只是為了記錄一些美好的瞬間。
但如果分享過了度,就很容易招惹一些不必要的麻煩。
而且這種過度“曬旅游”的行為,除了給自己帶來煩惱外,還可能給孩子造成負面影響。
比如:
1、在父母朋友圈頻繁被“曝光”,會讓孩子覺得自己的隱私不被尊重(尤其是年齡大一些的孩子);
2、父母的炫耀心理會投射給孩子,引發孩子的攀比心理。
比起過度分享,關注旅游中的小確幸;用文字感受代替瘋狂刷圖;和孩子一起制作手工旅行冊;不著急打卡曬圖,多和孩子享受當下美景,才是假期帶娃旅游的最佳方式。
別炫耀給孩子的“特殊待遇”
一位媽媽求助:
自己在女兒期末成績有進步時,忍痛給女兒獎勵了一部新款手機。
結果女兒約好友出門逛街時,手機被好友“不小心”弄壞了。
她和對方家長交涉時,對方直接甩過來一句:“孩子又不是故意的,出去玩嘛,難免有不小心,再說了,你家又不差這點錢,何必為難我們呢。”
而且她女兒也因為不想失去這個朋友,轉頭還怪媽媽太多事。
真,如鯁在喉、如芒在背,有氣發不出。
做父母的,想給自家孩子一點特殊的獎勵,本來無可厚非。
但如果這份“獎勵”,超出自己和身邊父母給孩子獎勵的普遍水平,就很容易引起這些后果:
1、讓孩子產生不健康的優越感;
2、讓孩子把努力與物質獎勵劃等號;
3、拔高孩子的獎勵閾值;
4、容易讓孩子被同伴排擠。
適可而止的獎勵是愛;過度的獎勵可能是害。
假期到了,如果想獎勵孩子的進步,對孩子表示肯定,或者想用獎勵激發出孩子的上進心,不如試試這些替代方案:
1、特殊的物質獎勵,悄悄給,千萬別公開曬;
2、比起昂貴的物質獎勵,不如送給孩子一場特殊的體驗;
3、把對孩子肯定的關注點,放在他努力的過程,而非得到的結果上。
別炫耀孩子的成績
“在孩子的成績上低調,是家長一生的必修課。”
這句話最近讓我感觸頗深。
前幾天朋友和我聊起,說她女兒最近考試成績一次比一次差。
朋友很著急,眼瞅著下周就要期末考了,以她女兒現在的狀態,想要保持之前的名次估計是不大可能。
最開始,她覺得是女兒驕傲自滿了,還專門“敲打”了幾次。
但最近一次測試,她在班級群里看到了女兒的成績,又考得很差,本想和女兒聊聊,結果女兒回家后卻瞞著她什么也沒說。
她這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可還是找不到問題出在了哪里。
直到昨天,她接女兒放學時,和女兒的同學家長順口聊到:“我女兒之前成績一直挺好的,上次期末還考了第二,最近也不知道怎么了。”
女兒突然來了句:“媽媽,你能別再炫耀我以前的成績了嗎?你知不知道我的壓力有多大!”
回家跟女兒深聊后,她這才知道,原來她之前隨口對別人炫耀的那些話,竟然一直是孩子的壓力源。
其實從心理學角度來看,父母炫耀孩子的成績,看似是給了孩子正向肯定和激勵,但其實也在無形中傷害著孩子:
1、孩子被成績“綁架”,覺得只有考出好成績,才能得到父母的肯定;
2、把孩子“想要自己學得更好”的內在動機,變成了“為了獲得別人的表揚和夸贊”的外在動機;
3、當孩子的成績,被別的父母拿去和他們家孩子作對比時,容易引起孩子之間的社交矛盾;
4、當孩子頻繁看到父母曬成績時,會在潛意識中形成“成績是唯一”的錯誤三觀。
孩子的成績,需要及時給予肯定,因為這是我們對他的付出的看見。
只是這種“看見”的方式,可以換一種,比如:
把向別人炫耀孩子成績的行為,換成在私下對孩子的鼓勵;把看到孩子進步與優秀的欣喜,藏在家里。
有時候懂得閉嘴,也是為人父母的一種養育智慧。
別炫耀帶孩子的容易
曾關注過一位育兒博主。
每次看她的視頻,都十分羨慕她養了兩個來“報恩”的孩子。
在她曬出的日常中,女兒懂事,兒子聽話。
別人家一到放假,每天都是兵荒馬亂,她家卻永遠過得松弛有序。
早上,她還在睡懶覺,倆孩子就自己起床主動去背單詞,完成任務后,還會做好早飯再喊媽媽起床。
白天,她剪輯視頻沒時間管孩子,倆孩子很自覺地先寫完作業,然后才去玩。
記得當時的評論區,很多媽媽都羨慕她有一對神仙孩子。
我關注了一段時間后,就很少再看了,因為每次被自家熊孩子氣得要死時,難免生出對比之心。
有時候還會很焦慮,一邊覺得自家孩子哪哪都看不順眼;一邊質疑自己的養育方式是不是出了問題。
沒想到最近暑假快到了,大數據又給我精準推薦了她的視頻。
但這次讓我意外的是,她的視頻中少了很多曬娃的內容,翻看她公眾號的文章,才大致推測出緣由:
原來有段時間她工作特別忙,想讓婆婆幫她照顧下孩子。
結果婆婆對她老公吐槽說:“我天天刷到她的視頻,都是我孫子孫女在照顧她,她這個當媽的一點都不用費心,就別折騰我這一把老骨頭了。”
而且她還發現,自己在網上曬娃,雖然本意不是為了炫耀,但落在親戚朋友的眼中,卻變成了:
“還是你輕松,不用操心孩子,一天隨便拍點視頻就能掙我們幾年的工資。”
“真羨慕你的福氣,不像我們,每天忙完工作還要忙孩子,日子過得不是一般的苦。”
壓倒博主的最后一根稻草,是兒子老師的一句話:
“我看你兒子在視頻里挺懂事的呀,怎么在學校里一點都不聽老師的話,你們做家長的,也不要把心思全花在流量上了,還是要多關心關心孩子。”
社會比較理論中有一個詞叫“相對剝奪感”:
很多人會習慣用和別人做比較來定位自己,當別人的“好”觸發了自己“不好”的感受時,就會覺得自己受到了剝奪。
簡單說,你越炫耀自己過得輕松,別人越會對你的炫耀產生抵觸情緒。
尤其是假期這段時間,很多家庭都因為神獸回籠正雞飛狗跳呢,你一個“我家娃可太好帶了”的炫耀,容易讓人心塞。
有句話說:人到中年,父母懂得止語,修好了“言”,就是在給孩子藏鋒、守靜、積德。
炫耀不會讓孩子變得更優秀,反而會給孩子帶來很多潛在危機。
曬點成長中的變化,但不一味曬孩子的優點;曬點育兒的趣事,但不曬太多日常;曬點養育的過程,而不是只曬養育的結果。
不怕來自陌生人的惡意傷害,就怕父母不懂人性,給孩子帶來的隱型傷害。
父母修煉好了“靜默”與“克制”的能力,就是在給孩子鋪平坦途。
說到底,為人父母,一點一滴的養育,都可能影響孩子的一生。
想起網上的一段話:
“父母總在反復思量,該怎么當好孩子的領路人?
可深知自己只是個普通父母。沒有耀眼的光環,也沒有過人的智慧。
以我現在的認知,不確定是否能替你規劃好未來。
因為孩子的未來,有很多我們無法觸及的寬廣。
所以只能在每一個平凡的日子里,提醒自己為你托舉好每一小步。”
孩子在長大,父母也需要成長。
想養出更優秀的孩子,就要在每一個養育的細節中用心、用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