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與潮流包容于一體,折射成都休閑之都新魅力。
《共同體》是中國之聲決勝時刻聯合體育大生意推出的體育商業主題對話節目,以“求同存異,聊聊大家共同關心的體育熱點話題”為口號,每周一期,逢周五晚上10:00于中國之聲《決勝時刻》欄目期間播出。
2025年成都世界運動會剩下不到一個月就會揭幕。時隔兩年,繼大學生運動會之后,“天府之國”再迎大型國際性綜合運動會,成都及西南川渝地區體育發展將受到什么新刺激?被標簽為“非奧項目運動會”的世運會的不少項目可能令大眾感到陌生,我們又應該如何欣賞世運會的獨到精彩?7月15日,具紀念意義的《共同體》第200期節目,重點關注將首次在中國大陸舉行的世運會。參與的“閑話者”是中國之聲記者張聞,四川日報、川觀新聞體育總監薛劍,體育大生意大灣區產業總監譚力文。
本文為本期節目精華內容摘錄。
“非奧運動會”?
張聞:薛老師最近恐怕特別忙吧?再有約一個月的時間,第12屆世界運動會就要在成都舉行了。這是世運會首次在中國大陸舉行,我們今天就來聊聊,應該怎樣期待、欣賞、參與世運會。
首先聊聊項目。很多人會比較簡練地形容世運會就是“非奧項目的運動會”,但直接這樣歸納應該不太準確。有些奧運大項,其實也在世運會之中,是吧,薛老師?
薛劍:對,攀巖已經亮相兩屆奧運,只是具體小項有區別。腰旗橄欖球也進入到洛杉磯奧運會了。不過整體來說,世運會項目確實在大多數人眼里比較陌生。包括我自己也是大開眼界,世運會的設項堪稱“上天、入地、觸水”,非常豐富。有的項目看起來風格比較傳統,有的則比較刺激。我個人比較關注的項目是定向越野。它是一項很有實用技巧性的運動,例如要運用指南針、判定方向等知識。定向越野脫胎于野外行動,這個項目自然也對我們掌握野外求生技巧很有幫助。
在定向越野中與自然對話
張聞:力文感興趣的項目是什么?
譚力文:第一個關注的是航空運動。這是一個大項,小項里面還有無人機競速。說到無人機大家現在都耳熟能詳了。2018年的時候我就在深圳現場看過首屆無人機世錦賽,參賽選手戴著VR頭罩操作無人機。比賽在晚上進行,無人機、賽道都配了炫目的燈光,看起來很有視覺沖擊力。現在是2025年了,中國成為全球無人機產業最發達的國家,所以我對這項運動的發展情況、運動員成長也很感興趣。特別是吉林體育學院今年還開設了首個航空運動專業,整個大項的未來發展也值得關注。
第二個我關注的項目是飛盤。前幾年飛盤是火熱的“網紅運動”,現在有機會看最高水平的飛盤對抗,感受民間票友和頂尖運動員的差距,應該還是比較有意思的。另外我們還可以從這次世運會飛盤項目的熱度,去感知一下飛盤現在在國內是否還是一項熱點運動。
張聞:我個人想看的是霹靂舞。之前巴黎奧運會無論是資格賽還是正賽,我都看了霹靂舞比賽,感覺的確是一項貼合當下年輕人心境的項目,無論是比賽方式還是項目折射出的生活態度主張,都很能展示年輕人的想法。然而霹靂舞大概是巴黎奧運會專供,下一屆洛杉磯已經沒有了,之后也可能不會回歸。我想,既然奧運會沒機會再看霹靂舞,那世運會就不容錯過了。
潮流與傳統并重
張聞:剛才大家提到的腰旗橄欖球、飛盤,正如兩位所說是前幾年的網紅運動。世運會還有一些被認為屬于極限運動的項目,例如跑酷、輪滑等。之前滑板、沖浪、攀巖等極限運動項目進入奧運會,被視為國際奧委會擁抱年輕一代的舉措。兩位覺得世運會的這些極限運動項目是否也是擁抱潮流、接近年輕人的體現?
薛劍:不管是奧運會還是世運會,它的項目設定有一個趨勢,就是越來越符合大眾的健身需求、審美需求。像尾波沖浪是世運會的一個項目,比起經典沖浪增加了速度感的元素,看著非常刺激。它就是一個觀賞性非常突出的項目。而縱觀各類大型綜合運動會,無論奧運會、世運會、大運會,還是亞運會乃至我們國家的全運會,增設年輕人喜歡的項目、增設欣賞性突出的項目,是一個顯著的趨勢。
張聞:我自己一直有一個觀點,運動是我們現在身處的歷史的延伸。大型運動會項目發生變化,就是因為新的時代有新的需求。我們現在看奧運會,也和顧拜旦創立的時候項目大有不同了。
譚力文:我反而覺得,單從世運會的想法來說,它可能只是考慮平衡傳統運動項目和所謂“潮流運動”項目之間的比例。正如兩位所說,時代在發展,那其實有些現在我們覺得是潮流運動的項目,十年、二十年后可能就變成傳統項目了。就例如現在我們看到世運會既有輪滑、無人機等大家感覺偏向潮流的運動,也有歷史悠久的棒壘球。也許世運會并不像奧運會那樣,在項目設置、更新方面專門關注年輕受眾的需求。
鐵人兩項相對于鐵人三項減少了游泳項目
奧運會和世運會本身的定位就有不同。例如參賽名額方面,奧運會是會通過競技標準篩選選手,而世運會我查了一下,這個硬性標準沒那么明顯。這就可以看出奧運會更加重視競技水平。例如2025年亞洲鐵人兩項錦標賽的前30名就已經達到世運會最低參賽資格標準。而奧運會的鐵人三項項目同時會對運動員成績提出要求。
張聞:口號也有區別。奧運會經典的“更高、更快、更強”也是競技指向的,世運會沒有專門的口號,但我們會感覺這是一項更注重展示自我、盡情表演的賽事。
怎樣走進奧運
張聞:世運會本來是因為奧運會比賽項目入選標準嚴格、未入選項目聯合打造自己的大賽舞臺而誕生,沙灘排球、女子舉重、跆拳道等項目,都是先出現在世運會、再進入到奧運會。攀巖、七人橄欖球、壁球則是近年乃至2028年才走進奧運。薛老師怎樣看待這種從世運到奧運的啟示?
薛劍:具有大眾基礎、參賽或觀賽體驗好的項目進入奧運會,是一種必然。譬如攀巖,它不是到進入東京奧運會后才全面走熱的。在成都,青少年攀巖已經火爆了一段時間了,攀巖機構、攀巖墻則踴躍地進入商圈和商場。然后腰旗橄欖球要到2028年才亮相洛杉磯,但是成都這幾年已經舉辦過很多腰旗橄欖球比賽,乃至成都或四川其他城市的中小學也開設了腰旗橄欖球項目,讓孩子們參與其中。
至于還沒成為奧運會項目的運動,我想專門提一下輪滑。成都有一個地方叫東郊記憶,里面有一個地下停車場,有國內輪滑圣地的美譽,走出過幾個世界冠軍。杭州亞運會的混合自由式輪滑男女雙人花式繞樁冠軍,也是在東郊記憶練習成長起來的。我了解到這個信息后很驚訝,小小停車場是眾多國內輪滑愛好者的打卡點,還孕育出冠軍級人物,真不能小覷這些非奧運項目在大眾中的能量。
青少年輪滑培訓市場甚為活躍
張聞:的確,群眾基礎是一項運動向前發展的生命力所在。力文,讓您成都世運會比賽項目挑一項入奧,您希望是哪一個?
譚力文:不考慮諸多客觀因素,我希望是斯諾克。因為中國現在就是全球最大的臺球市場、斯諾克市場,今年趙心童贏得世錦賽為行業注入了新的活力。進一步暢想,如果中國球手能在奧運會沖擊金牌,大家的熱情會有多高漲。當然,這是一個純粹的想象。斯諾克要實現入奧,規則標準化、比賽長度等等因素都需要關注。
當世運遇上大運遺產
張聞:今天請來薛老師作客,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希望通過您的在地視角了解世運會對成都體育發展的意義。我們知道兩年前成都成功舉辦了大運會,現在哪些大運遺產傳承到了世運會?
薛劍:十多年前,四川申辦2011年第十二屆全運會,沒能成功。重要原因在于四川、成都的體育場館大部分需要新建或大規模改建。當時我們唯一拿得出手的就是成都體育中心。
而承辦大運會推動了成都體育場館脫胎換骨的發展,如今可以說大步躋身至全國前列。鳳凰山體育公園、東安湖體育公園、新建的水上運動中心……全面改變成都的體育場館配置,也在改變成都的體育運動生態。從2023年起乒乓球混合團體世界杯連續五年落戶成都,比賽場館四川省體育館就因為大運會而迎來全面的現代化升級;成都100公里環城綠道,現在堪稱成都網紅景點,也帶動到成都騎行文化的發展;怡心湖、錦城湖,各種水體上大量市民玩皮劃艇等水上運動。這些其實都是大運會帶給四川和成都體育的遺產。世運會自然會利用到這些優質場館,同時也會將這一波川蜀體育熱情繼續傳承。
東安湖體育公園主場館與大運會火炬塔
圖源:PIXABAY
張聞:成都本來就是休閑之都,早就應該創造出這些精彩運動體驗了。
薛劍:是的,大家以運動為休閑方式,玩了、出汗了之后又可以去享受成都的美食美景。
張聞:除了場館遺產,是否也有人才遺產?辦過大運會,現在辦世運會感到輕車熟路?
薛劍:的確如此。世運會的各個項目分解到成都各區縣來負責賽事運營運作。而這些區縣經歷大運會后肯定積累了一些成熟的人才和團隊,他們了解如何運作大型國際體育賽事。成都在大運會后還陸續辦了羽毛球的湯尤杯、乒乓球的混團世界杯,2027年要辦體操世錦賽,這既是人才的經驗得到發揮,也是持續積累更多辦賽經驗、不斷建設成都的體育名片。
這些項目期待“新出圈”
張聞:世運會有機會讓這些非奧項目的高水平競技展示在國人眼前,國內相關項目的圈子是否也會對世運會的傳播力有一些期待?
譚力文:我與廣東省橄欖球協會的朋友簡單交流過。他們對腰旗橄欖球的女子項目就十分關注。這位朋友介紹,廣州會固定在一些場地辦腰旗橄欖球活動,每次都有比較可觀數量的女士報名。所以這位朋友會關注能不能利用世運會的流量或傳播,去推進橄欖球的進一步發展。另外他也提到,隨著腰旗橄欖球2028年亮相奧運,借世運會機會與國外高水平球隊交流也十分重要。這對為洛杉磯練兵、爭取參賽資格而言意義重大。
薛劍:我個人感受到的是飛盤圈子的熱情。成都本來就可以說是“飛盤之都”,大量大小賽事、包括全國性賽事都會在成都舉行。四川省飛盤聯賽的場次也非常豐富,堪稱貫穿一年四季。我與成都飛盤協會的負責人交流時了解到,現在國家隊的不少選手都來自四川,世運會對飛盤在四川、成都的發展肯定會帶來新的推進作用。
飛盤會在世運會后二次爆發嗎?
另一個我再次聊聊定向越野。四川有豐富的山地資源,非常適合開展定向越野賽事。現在四川每年都搞古蜀驛道等定向越野賽事,包括加入一些冬季項目。那么世運會的到來,也許能吸引更多的人特別是青少年群體,參與定向越野,接近大自然、擁抱大自然,并獲得適當的野外能力鍛煉。我期待看到定向越野在世運會后在成都、四川乃至全國的新發展。
張聞:我自己感覺武術圈子也比較重視本屆世運會,因為這是武術首次作為完整的大項亮相,當中既有套路表演,也有以格斗分勝負的散打。武術向來是中國文化輸出的一部分,而武術界一直積極探索武術入奧,入奧需要國際標準、國際規則。這次世運會就是展示這些標準化的機會。
正如成都世運會的口號所言,“運動無限,氣象萬千”,世運會其實是一個既可以容納霹靂舞的先鋒舞步、也可以托舉起龍舟的千年槳聲的多元化舞臺。在變與不變之中探索全球體育生態的新邊界,是世界運動會最令人心折的魅力之一。感謝兩位參與本期節目,我們下期節目再會,我們相約成都世運。
注:如無注明,本文所用圖片來自Osports全體育,封面號來自“運動成都”公眾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