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創造41年本國飛天歷史的宇航員回來了!公理四號載人飛船在7月14日撤離國際空間站,并且在經過超22小時飛行之后,7月15日返回了地球,本次任務圓滿結束。
這一次任務成功之后,對印度來說,的確是令人驚喜的,這也在推動本國載人航天發展的歷史。
這對印度未來自己的載人飛船首次飛行來說,也是具有極大的幫助,下面我們就詳細看看,先看看這一次任務,再來看看印度的飛船問題。
印度創41年飛天歷史宇航員返回,做了什么?
本次Axiom-4(Ax-4)——公理四號任務,是一次私人飛行任務,其包含了4名宇航員,分別為美國宇航員佩吉?惠特森(Peggy Whitson,印度宇航員舒布漢舒?舒克拉,匈牙利宇航員蒂博爾?卡普,波蘭宇航員斯瓦沃什?烏茲南斯基,除了美國宇航員之外,其他國家都是首次派遣宇航員進入國際空間站。
而這一次任務整個任務周期為14天左右,不過從時間來看,也算是超出了幾天,總計是開展了60項實驗任務。
而在這一次任務返回之下,根據美國宇航局(NASA)披露,此次“龍”飛船攜了大約263千克的科學設備和物資返回地球。
所以,又是一批科學實驗成果,這里面也包含了印度的。
當然,這一次任務之中,最具有特殊的也就是印度,畢竟這一位宇航員,也是印度自己載人任務“加甘揚”(Gaganyaan)預備宇航員,在進行空間站任務之下,就是進行相關性數據收集,為本國的航天提供支持。
而這一位航天員也是印度航天員Rakesh Sharma之后,41年來首次進入太空的航天員,創造了印度再次飛天的夢想。
所以,在這一次任務之下,印度也對自己的飛天任務感到驕傲,接下來也會帶上國際空間站收集的實驗數據,進行的太空實驗,然后將其帶回印度,推動自己的載人航天任務。
按照此前的說明,印度主要進行了7項科學實驗,包含了太空中微重力環境下動植物以及人體肌肉的表現等實驗,這些都是未來印度自己載人航天工程要做的,不得不說,印度為了這一次飛船,花費50億盧比(約合5900萬美元)去做,真的是大方,這完全是拿出了巨額來進行推動任務了。
畢竟印度在航天領域,都是走“便宜路線”,這基本上都可以為印度打造一艘登月器了,其印度的月船三號任務也才用了7500萬美元左右,所以,這對比一下就可以看明白。
所以,這對比一下,就知道印度對該任務多么重視,是印度踏上本國載人航天的重要一步,這就是基本情況。
印度首次載人飛行:將達3人,比中俄美都多
的確,印度航天員的任務是為了本國的載人飛船做支持,但相對于印度自身的載人飛船任務來說,其目標還是很大,在首次自己載人飛船任務之中,就要超過中俄美,數量上要占比較大的優勢。
只不過,首次載人飛行的計劃也出現了延期,最初預計在2025年上半年進行的無人測試,也延期了,在年初公布下半年測試,結果呢?至今還沒有進行測試,會不會再次延期,這個明確。
但是相對于首次載人飛行計劃來說,已經確定延期了,從最初的2026年,也延期到了2027年,這背后的原因印度也說明了,要確保飛船的安全性,并且技術等問題帶來的。
只不過,安全問題是印度的頭等大事,因為在說延期的時候,把美國都帶出來了,那就是美國的星際客機飛船在進行首次載人飛船任務之下,出現了重大變故,其兩位波音宇航員在進入國際空間站之后無法返回,還依賴于美國龍飛船將其帶回。
并且宇航員在上面的生活時間,從最初的8天變成了長達9個多月,同時,在自己的飛船返回之后,問題也找不到。
所以,在今年美國宇航局(NASA)再次說,準備先考慮將波音飛船轉變為貨運飛船發射,來進行測試,在后面進行數據收集,在沒有問題之后,再來進行載人飛船的測試,從而確定安全系數,進行飛行。
所以,印度以美國星際客機飛船為教訓,來進行飛船的安全系數確定,這是應該的,畢竟自己首次載人飛行任務都是比中俄多,3人啦!而且將三名航天員送入400公里地球軌道并停留72小時,這時間也不短,其他國家都是1人,一旦成功的話,的確印度就要創造歷史了,不得不說,印度的航天目標還是很大。
如果成功了,那也成為了中俄美之后,第四個具有這樣實力的國家。那么,對印度來說就是一次極大的挑戰,突破了也必將是本國的榮譽。
是否能夠挑戰成功,這也是印度在后面面臨的困境,只不過確保飛行前,印度同樣要進行無人測試,在首次測試之中,可能會帶上一個機器人。
此前公布過,不知道有沒有變化,在完成測試之后,后續的航天任務就會推動首次載人,就是這樣的一個步驟。然而呢?其實相對于印度來說,也還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
印度的航天實力整體薄弱
的確,印度的整體航天實力薄弱,本國的航天系統較差,并且在全球范圍之中,是屬于航天第二梯隊,很多東西都不是自己來把控的。
比如:印度執行的月船三號任務,印度根本無法掌握自己月船三號的動向,是依賴于歐美完成的,這也不是說我拉低了印度的檔次,這的確是事實,其月船三號飛到什么地方,什么狀態等等,都是依靠歐美來說的。此前,不是印度執行了一次太空對接任務測試嗎?
這一次測試過程之中,也顯示了印度地面測控的不足,因為它只能監控自己的所在區間,只要錯過了這個窗口期,那就需要等待,所以,印度的航天實力整體薄弱。
這也說明了,印度在2030年前完成之際的空間站建設,還需要加大自己的測控布局,不然未來空間站在太空之中飛行,自己無法做到測控,這是多么可怕的事情?
所以,無論是載人飛船,還是空間站,還是未來印度自己的載人登月計劃,其實測控就是里面最為關鍵的,如果這些做不好的話,那對未來整個任務的推進,都是較大的傷害,甚至完全沒有辦法推進。
所以,印度載人飛船計劃在后續進行測試的時候,這方面如果不快速建設出來,再依賴歐美,要是“鬧掰了”,那的確帶來的后續后果等問題,這不是簡單,就看印度能不能快速推動起來吧。
這也說明了印度要讓自己成為世界第一航天梯隊,這還需要繼續努力,其給出的自己目標的確很大,但目標大也需要繼續努力才可以實現,這首次載人飛船就實現3人飛天,并且還要執行3天?會不會改變計劃呢?
這就看后續印度自己吧,這里只能說,印度的設定目標大,一旦實現,可能印度還真的在實力上,會上一個階梯,期待成功吧,航天發展就需要競爭才有突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