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兩名大學生在超市購買零添加植物飲料,斷斷續續喝了3天后,喝出片狀絮狀物,引發了廣泛關注與討論。時值盛夏,作為健康飲品的代表性產品,植物飲料以其零添加、最大程度保留植物營養物質等特性,而受到消費者的青睞,同時如果缺乏必要的飲用常識,或者由于天氣過熱、儲存不當等原因,也容易出現飲食衛生問題。那么,面對這一事件,我們該如何科學看待植物飲料呢?
零添加植物飲料,健康與安全能否兼得?
據了解,零添加植物飲料因不含人工色素、防腐劑、香精、蔗糖等成分,受到追求健康的消費者的青睞。但正是由于缺少這些人工防腐劑的“保護”,這類飲料在開封后更容易受到霉菌污染,從而有可能造成不必要的隱患,因此專家建議打開蓋后應在24小時內飲用完畢。
據資料顯示,在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2024年發布的《植物飲料微生物安全報告》顯示,對10種主流零添加植物飲料(包括杏仁奶、椰汁、燕麥露等)進行跟蹤檢測,在25℃常溫、開封后未冷藏的條件下,6小時后檢測到霉菌孢子的樣本占比達30%;12小時后,這一比例升至65%;24 小時后,所有樣本均檢測出可量化的霉菌,其中赭曲霉毒素A(一種強毒性霉菌代謝物)含量在部分樣本中達到 0.5μg/kg,超過了歐盟規定的食品中赭曲霉毒素 A限量標準(0.2μg/kg)。
同時,對比有添加防腐劑的植物飲料,零添加產品的霉菌污染風險差距顯著。同一份報告中提到,含山梨酸鉀(常見防腐劑)的植物飲料在相同儲存條件下,24小時后霉菌檢出率僅為12%,且未檢測到赭曲霉毒素A。這是因為防腐劑能抑制霉菌等微生物的生長繁殖,為飲料提供額外的“保質期緩沖”,而零添加植物飲料主要依賴自身的天然抑菌成分(如部分植物中的多酚類物質),以及高溫殺菌等包裝技術,兩者實現的技術各有優缺點。
從成分穩定性來看,零添加植物飲料中的天然營養成分在霉菌滋生過程中還會加速分解。例如,零添加椰汁在開封24小時后,維生素E含量下降,膳食纖維損失,同時產生少量有機酸,導致飲料口感變酸、風味劣變。而未被霉菌污染的同批次椰汁,在相同時間內維生素E也會下降,膳食纖維基本穩定。
怎樣才能健康飲用零添加植物飲料
據上海市食品學會理事長潘迎捷指出,無論是瓶裝、罐裝還是盒裝的植物飲料,一旦開封,就應盡快飲用。在30℃以上的高溫環境下,開封后的植物飲料霉菌繁殖速度比常溫快 1.5-2倍,務必在 12 小時內飲用完畢;即使在常溫(25℃左右)環境下,也建議 24 小時內喝完。超過此時限,飲料中的微生物數量可能大幅增加,產生異味、絮狀物、沉淀等變質現象,飲用后可能危害健康。
此外,江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系教授應鐵進建議,飲用植物飲料前,仔細觀察飲料的外觀。正常的植物飲料應質地均勻,無渾濁、沉淀、分層現象,無明顯的絮狀物或異物。若發現飲料顏色異常加深或變淺,出現渾濁、沉淀、分層,或有肉眼可見的塊狀物、絲狀物質等,很可能已變質,切勿飲用。
同時,對于大瓶的零添加植物飲料,如一次性無法飲用完,在飲用時應該倒入杯子飲用,不要讓口腔中的細菌污染到飲料,同時消費者需要認識到冷藏僅延緩細菌的繁殖,無法殺菌。尤其是夏季天氣炎熱時,零添加植物飲料更加容易變質,滋生細菌,超過48小時應杜絕飲用。
最后,植物飲料并非“百利而無一害”,我們需要理性看待,科學飲用,才能真正享受其帶來的健康益處。零添加植物飲料的健康價值值得肯定,但也需正視其在微生物防護上的“短板”。遵循24小時內飲用的原則,才能在享受天然健康的同時,最大限度保障飲食安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