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舞臺上沒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中以、中烏的軍事技術合作從蜜月到疏遠,見證了中國軍工從“學生”到“導師”的蛻變。
1979年1月2日,鄧公一句“看來不當軍火商不行了”,徹底改變了中國國防工業的命運。
這一天,中央批準將無償軍事援助改為“收費+易貨+無償”三種模式。短短20天后,中國航空技術進出口公司(中航技)成立,啟動資金僅3000萬元銀行貸款。
誰也沒想到,這一轉變不僅為中國賺取寶貴外匯,更意外牽出兩位特殊“老師”——以色列與烏克蘭。他們曾向中國敞開技術大門,如今卻徹底倒向美國,只留下復雜的歷史回響。
上世紀80年代,中以軍事合作悄然進入蜜月期。當時中國空軍主力還是落后的殲-7,而以色列剛在實戰中驗證了怪蛇-3導彈的威力。這種導彈能以40G過載在空中靈活轉向,堪稱格斗利器。
中國如獲至寶,斥資5億美元購入1500枚導彈及全套生產技術。軍工團隊日夜鉆研,最終仿制出霹靂-8空空導彈,成為殲-8戰機的“獠牙”。
更關鍵的突破在雷達領域。以色列提供的EL/J-7-2032脈沖雷達,讓殲-7首次具備全天候作戰能力。
然而1996年一樁交易徹底激怒美國。中國計劃購買以色列“費爾康”預警機系統,美方悍然施壓終止合同。以色列被迫賠償中國3.5億美元違約金,卻偷偷將部分技術資料轉交中方。塞翁失馬,中國反而加速自主研發,最終誕生了空警-2000。
如果說以色列的幫助是“錦上添花”,烏克蘭則堪稱“雪中送炭”。1998年,中國以2000萬美元購得銹跡斑斑的瓦良格號航母。這艘蘇聯遺產穿越土耳其海峽時險象環生,抵達大連時已被西方嘲諷為“廢鐵”。
但隨船抵達的40噸設計圖紙讓工程師們狂喜——這是蘇聯積累30年的航母技術精華!2012年,脫胎換骨的遼寧艦服役,中國一躍成為航母國家。
烏克蘭的慷慨遠不止于此,曾提供蘇-33原型機T-10K-7,中國據此研發出殲-15,俄羅斯至今耿耿于懷;
烏克蘭的UGT-25000燃氣輪機技術,還解決中國艦艇“心臟病”,國產化后裝備052D驅逐艦;
之后安-225設計師瓦西里·津琴科等專家來華,助力渦扇-18/20發動機研發。這幾十年來,烏克蘭對華出售的先進技術和項目超15000項。用掏空的家底形容也不為過。
然而曾經的“師徒情”終究難抵大國博弈。2014年后烏克蘭全面倒向西方,甚至被曝在港暴亂期間配合美國情報活動。而以色列則在臺海問題上屢踩紅線,向臺灣出售武器。
更令人唏噓的是現狀,烏克蘭深陷戰爭泥潭,經濟命脈被美國掌控,總統澤連斯基“乞討式”求援;以色列雖握有軍事科技,卻因巴以沖突遭國際孤立,民生支出被迫削減。
而當年他們扶持的中國,已從“仿制者”蛻變為無人機全球霸主(占市場份額70%),更建成三航母戰斗群。
國際關系的天平永遠隨利益搖擺,中以、中烏的離合印證了這句箴言。
那些曾助力中國突圍的技術火種,已在東方燎原;而贈火之人,卻在西方陰影中漸行漸遠。
歷史沒有如果,但大國重器的豐碑上,永遠銘刻著這段特殊年代的饋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