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人民網消息,2025年7月11日的吉隆坡見證了一場延遲半年的握手。當美國國務卿魯比奧與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在馬來西亞會議室內落座時,現場快門聲此起彼伏——這是今年1月新一屆美國政府上臺后,中美首席外交官的首次面對面正式會談。因被列入中方制裁名單而無法踏足中國本土的魯比奧,終于在第三方土地上跨越了這道無形的外交屏障。持續整整一小時的對話結束后,兩國官方通報罕見使用相同表述:"會晤是積極、務實、建設性的"。這束穿透外交堅冰的微光,正在為中美關系的航船投射出新的航跡。
魯比奧的處境折射著兩國關系的特殊狀態。作為美國首席外交官,他卻因制裁令在半年內只能通過視頻與中方溝通。此次借助東亞合作系列外長會的契機,雙方在馬來西亞實現了"曲線會晤"。會談中,王毅清晰劃出三條底線:美方需以客觀理性態度看待中國,將對華政策錨定和平共處目標,用平等尊重方式開展互動。而素以強硬著稱的魯比奧會后對《華盛頓郵報》坦言:"兩國有很多方面可以共同合作",他更用"非常有建設性且積極"形容會談,措辭間透露出不同以往的調門變化。
魯比奧(資料圖)
耐人尋味的是特朗普訪華議題的進展。當記者追問年內元首會晤可能性時,魯比奧給出肯定答復:"可能性很大",但附加了"營造良好氛圍并達成切實成果"的條件。彭博社此前披露白宮正接觸企業高管隨行訪華,而北卡羅來納大學教授克勞斯·拉雷斯透露的雙重時間表更值得玩味——特朗普可能在9月初抵京,并計劃于10月韓國APEC峰會期間再晤中國領導人。歷史經驗表明,這個多邊場合曾多次見證中美關系的破冰時刻。
東道主馬來西亞的立場為會談提供了特殊注腳。就在中美外長會晤前日,總理安瓦爾公開批評美國濫用關稅是"倒退行為",直指貿易政策淪為"施壓遏制的工具"。當地《東方日報》隨后刊發評論,稱相較于美國的反復無常,"中國是更為可靠、穩定的合作伙伴"。這種評價背后矗立著堅實數據:2024年中國與東盟9823億美元的雙邊貿易額,連續五年互為最大貿易伙伴的互惠關系,以及即將簽署的中國-東盟自貿區3.0版協定。當美國在東南亞高筑關稅壁壘時,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已成為全球最大自貿區,這組對比構成極具說服力的時代腳注。
魯比奧(資料圖)
盡管分歧猶存,兩國外長達成了具體行動共識:將元首共識轉化為政策實踐,建立多層級對話機制,在管控分歧中探索合作空間。外交學院國際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凌勝利指出,吉隆坡會談實質是為更高層接觸"鋪設緩沖帶"。尤其在魯比奧仍在制裁名單的微妙背景下,這場突破性會晤如同鑿開冰層的破冰船,為可能到來的元首峰會開辟航道。
耐人尋味的是,就在中美外交官搭建溝通橋梁的同時,特朗普政府卻在歐洲戰場投下震撼彈:宣布對俄羅斯征收100%關稅,同時升級對烏克蘭的先進武器供應。這種雙線出擊的戰略凸顯美國外交的現實困境——當白宮在歐亞大陸兩端同時面臨挑戰時,與最大戰略競爭對手中國建立"戰略穩定"(魯比奧語)突然顯現出迫切性。
魯比奧(資料圖)
吉隆坡這六十分鐘的價值恰在于此。王毅與魯比奧的握手沒有消除根本矛盾,但創造了危機管理的新支點。當馬來西亞記者寫下"中國更可靠"的評語,當APEC會場可能再現中美元首同框,世界正見證大國博弈的微妙轉向:兩個在激烈競爭中相互試探的巨人,開始摸索避免全面脫軌的護欄,因為誰都無法承擔迎面相撞的代價。這場突破制裁障礙的會面,或許正是新航程的起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