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女籃和韓國女籃的對決,說白了就是亞洲杯A組的“王者爭鋒,誰都想搶頭名直接進四強,誰都不想去跟附加賽“擺爛,中國隊91:69贏下這場硬仗,分差不小,場面也夠勁爆,說是今年亞洲杯開賽以來最有看頭的一場之一不為過,這種直接決定命運的比賽,場上的每一秒都不缺火藥味,尤其是中國女籃身上背著世界第四的排名和上一場51分大勝印尼的氣勢,球迷的期待值其實一直在高位徘徊。
先說分差,22分的勝負線其實已經說明問題,中國隊真要全程死磕,能不能贏到30分以上都難說,畢竟韓國女籃這套陣容雖不算頂配,但能靠防守和三分在亞洲混得下去不是沒道理,首節中國隊外線6中1,手感冰涼,但靠內線強吃和籃板優勢硬生生把分數咬住,張子宇4投4中,效率拉滿,韓旭內線12籃板18分,這種“雙塔組合就是中國隊最大的殺器,韓國隊只能靠安慧智、崔以圣的外線來續命,可惜命中率撐不住,打到第三節基本就交代了。
再看場上細節,這場比賽誰都知道外線投不進那就別死磕,內線有身高有力量就往里沖,韓國隊也不是傻子,幾次用速度和轉換推到極致,安慧智后場壓哨三分其實是小高潮,但中國隊穩得住,楊力維突破造2+1,快攻也能跟上節奏,場上有那么幾個回合,雙方真的就是“你來我往,全靠硬實力對噴,比賽觀感不拖泥帶水,有點國際大賽的意思。
有意思的是,韓國女籃其實也不是沒機會,第二節追到19平、22平的時候,現場氣氛一度緊張,球迷彈幕估計都開始“點贊回懟,但說到底,中國隊這種大賽經驗和陣容深度不是韓國能比的,暫停回來就是一波小高潮,張子宇、楊力維輪番沖擊,王思雨助攻串聯,第三節直接拉開分差,真要說韓國女籃哪里能和中國隊掰手腕,也就靠外線手感偶爾來一把,但體能、陣地攻堅和防守韌性都差一個檔次。
問題來了,為什么中國女籃能這么穩,外線失準都不慌?很簡單,陣容配置決定下限,雙塔+快后衛+一幫能跑能投的鋒線,內線隨便打,對手要夾擊就分球,外線哪怕鐵一陣,遲早有回暖的機會,反觀韓國隊,身高和對抗都不占優,全場最多只能靠三分續命,結果命中率一掉,第四節直接崩盤,體能下滑,命中率跟著拉胯,最后幾分鐘中國隊甚至練起“五小,一副提前收工的態度。
再看數據,這種大勝并不是靠某一人“刷分堆出來的,張茹10分5籃板、韓旭18分12籃板、楊舒予9分9籃板、楊力維11分8助攻、張子宇18分4籃板、王思雨9分8助攻、黃思靜6分2籃板,整體分布很均衡,說明中國隊進攻端點多面廣,不容易被針對,韓國隊反而“偏科,安慧智15分、崔以圣16分,其他人只能零零散散貢獻點數據,沒法跟中國隊的整體性對抗。
順便說一句,這場贏球的意義不只是提前鎖定四強,更重要的是避免了和澳大利亞提前對噴,B組澳大利亞三戰全勝直接晉級,日本女籃還得去打附加賽,中澳兩隊在決賽前注定不會碰面,這對中國隊來說是戰術上的巨大利好,畢竟澳大利亞女籃在亞洲杯就是“天花板級別的存在,能晚碰一天是一天,不用提前暴露底牌或者拼到傷筋動骨。
當然,這場比賽暴露出的問題也不能忽略,外線手感波動大,防守專注度有時跟不上,尤其第四節一度被韓國連追8分,幸好有黃思靜三分穩住局勢,真要碰到像澳大利亞這種外線和內線都強的隊伍,掉鏈子的空間就更小了。
歷史交手來看,中國女籃近幾年對韓國已經五連勝,優勢很穩,但別忘了世界大賽還是要看臨場狀態和抗壓能力,今年亞洲杯形勢就是中澳兩強領跑,韓國只能爭四,偶爾爆冷的概率微乎其微,這正好給中國女籃一個機會,練兵、修正細節、加深輪換,真正的硬仗還在后頭。
最后一句話總結:中國女籃這場贏得漂亮,細節上還有提升空間,晉級四強后賽程“避險成功,決賽前不會碰到澳大利亞,接下來怎么調整外線、提升防守專注度,就是能不能沖冠的關鍵,能否打出世界第四的名號,還得看后續硬仗怎么答卷,球迷們可以繼續期待,但保持理智,別上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