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白駒
1973年7月19日,一個老干部在北京逝世。總理在看其悼詞時,發現過于簡單,很生氣,指示重新整理,并要求追悼會一定要在八寶山舉行,《人民日報》必須要把消息刊登在第一版。
這個老干部就是馮白駒。馮白駒,乳名公孫,輩名馮裕球,學名馮繼周,筆名馮布文,1903年6月7日出生在海南省海口市瓊山區云龍鎮長泰村。1927年,瓊崖四二二事變后,在遠離黨中央的情況下,他領導海南軍民堅持革命戰爭23年紅旗不倒,被總理贊為“瓊崖人民的一面旗幟”。
1950年5月海南島解放后,海南區黨委一度掛過馮白駒的像,海南政協代表也有將海南成立省建制的議案,這讓馮白駒因為搞“地方主義”而受到批判。隨后,馮白駒被調離海南到廣東省工作,區黨委班子調進不少外來干部。
由于外來干部不了解情況,工作出現了一些失誤。于是,時任華南局第四書記的陶鑄就打算將老家是海南的林克澤調回去、任海南行署主任。結果,林克澤一口回絕。陶鑄親自去做林的工作,他表示再考慮考慮。陶鑄又讓馮白駒去做林克澤的工作,林還是未答應。
馮白駒(左三)和戰友們。前左起:符榮鼎、黃康、吳克之、馬白山
前排左起:張池明、馮白駒、鄧華、韓先楚、李作鵬
接下來,林克澤寫了一封信給馮白駒,說他回海南如果不擔任區委書記,將很難發揮作用。在信的末尾,他寫道:“古老(古大存,時任廣東省委書記兼副省長)向來對海南比較關心,此信是否也讓他看一看。”結果,信被馮白駒的妻子收到、然后交給秘書處理了。秘書看過信后交給了省委紀檢會書記李堅真,李堅真又交給了省委的主要負責人。
陶鑄看到了這封“密信”后大為惱火,認為這是“以馮白駒為首的海南地方主義分子”企圖排擠外來干部,把海南變成“獨立王國”。于是,這封信就成為所謂的“反黨信件”。1957年12月,中共廣東省委第8次全體會議正式通過了《關于海南地方主義反黨集團和馮白駒,古大存同志錯誤的決議》。此后,馮白駒蒙受了極大冤屈,受到批斗批判,因受牽連而被處分的干部有兩萬人之多。
毛主席看到了總理送來的有關馮白駒的材料后,感到不妥當,批示說:“馮白駒同志的問題如果沒有處理的話,就不要處理了,他在歷史上對黨是有功的。”但是,由于當時廣東省委已經宣布了對馮白駒的處理,因而就未作變更。
1958年,馮白駒被下放到廣東三水任副縣長。1961年11月恢復廣東副省長職務。陶鑄曾提出將馮白駒當作廣東的元老看待,掛個空名,高興了就到下面跑跑,了解點材料回來向省委提意見。對陶鑄的提議,馮白駒不同意。他明確說:“這樣做,我是不愿意的,且當元老我也沒有條件。”
馮白駒在慶祝海南解放大會上發表演說
馮白駒和妻子曾惠予
1962年2月,中共廣東省委貫徹黨中央召開的“七千人大會”精神時,馮白駒在申訴中坦率地講:“陶鑄、陳郁等三位同志,是黨內優秀的領導干部,好的方面是主要的,幾年來領導廣東工作,做出不少成績,使我很敬佩。但是,缺點也還是有的,且在某些方面是相當突出和嚴重的。”
馮白駒認為,廣東在經濟方面所犯的錯誤,他們要負主要的責任,“特別是陶鑄同志,應負主要的責任。”1963年4月,中央批準馮白駒的申請,離開廣東、到浙江工作。此后,遭受不公正待遇。
后來,在周總理親自干預下,才解除了對他的審查。總理還派人將當時已經身患“前列腺癌”的馮白駒接到了北京日壇醫院治療。令他欣慰的是,馮白駒去世前,他的4位子女都先后來到了身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