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kn
這個暑期檔,吹來了一股強勁的“國風”浪潮!
蕩氣回腸的京劇《霸王別姬》、神秘詭譎的志怪故事、華麗大氣的大唐盛世、平行時空的西游世界、“十二時辰”里的東方奇境......
《聊齋:蘭若寺》《長安的荔枝》《戲臺》《浪浪山小妖怪》《貓和老鼠:星盤奇緣》等新片,都埋藏了眾多源自中國傳統文化的驚喜元素。
這不僅是電影的盛宴,也是一場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年輕化的表達。來看以下五部暑期檔影片的中式彩蛋,看中國風如何在銀幕上“活”了起來?
《戲臺》X 京劇藝術
電影《戲臺》以京劇的經典劇目《霸王別姬》為“戲眼”,圍繞這臺戲的演出,呈現各色人物在臺前臺后的一連串極具荒誕色彩與諷刺意味的故事。
《霸王別姬》以楚漢相爭為背景,講述項羽遭十面埋伏,虞姬舞劍淚別自盡,項羽最終自刎的歷史悲劇。劇本取材自《史記·項羽本紀》《千金記》等名篇,創作始于1918年,后來經由京劇大師梅蘭芳的改編,成為梅派的代表劇目。
梅蘭芳將該劇從武生戲改為青衣戲,青衣的唱腔和念白悲涼動聽,虞姬的“劍舞”融合了武旦的舞蹈和武術動作,柔中帶剛,凄美動人。金少山飾演的項羽是“花臉霸王”的代表,博得“金霸王”的美名。
在京劇名角的精彩演繹和一代代傳承下,《霸王別姬》成為戲曲藝術史上一座永恒的豐碑。
在影片故事里,五慶班進京演出,金嘯天和鳳小桐原本合作上演《霸王別姬》,卻被軍閥洪大帥攪了局,將不會唱戲的店伙計大嗓兒誤認為金嘯天,要求他登臺獻唱。
荒誕之處不僅如此,不懂戲的洪大帥看到霸王自刎聯想自己帶兵打仗的過往,持槍逼迫戲班改寫結局。
在不斷威逼之下,五慶班眾人的藝術良知被喚醒。陳佩斯飾演的侯班主拒絕改戲,金嘯天和鳳小桐不懼權勢、還原經典......《戲臺》借由一出《霸王別姬》,在悲喜交織間巧妙探討對藝術的堅守和初心。
從“梅蘭芳”到“鳳小桐”,戲曲出身的演員余少群再度詮釋“虞姬”,用專業的唱腔和身姿在大銀幕上展現京劇的不朽魅力。
黃渤飾演的大嗓兒差陽錯冒名頂替演“霸王”,他也因此第一次在電影里唱京劇,在戲曲指導的教學下,認真學習戲曲身段和唱腔。黃渤受訪透露,在學習戲曲的過程中,他也慢慢喜歡上了這門國粹。
從《戲臺》可以看出,戲曲滋養了電影的創作,電影也讓戲曲流傳、煥發新意。
《長安的荔枝》X 唐朝美學
電影《長安的荔枝》講述唐代小吏李善德從嶺南千里送荔枝到長安的小人物拼搏故事。影片跨越七城拍攝,從長安市井、嶺南風貌、造型穿搭、道具細節等方面,力求全方位還原盛唐的華麗景象。
造型團隊從《新唐書》《舊唐書》等史料中獲取真實來源和創作靈感,盡力呈現唐朝的服飾風格。
在長安的戲份中,不同顏色的官服對應不同官員的官位。嶺南部分則有不同的造型美學體系:當地人多穿面料輕薄的淺色服飾,符合嶺南的炎熱氣候;蘇諒穿的胡服風格間接展現了當地港口繁榮貿易的文化交融;而荔枝園的人,他們的服飾就比較隨性、原始自然。
長安距離嶺南五千里,李善德在轉運之路上的造型變化,展現出南北不同服飾的特色風格,一共有17套造型。
同樣,南北地域場景的美學構建也不同。在長安部分,導演大鵬說:“想拍出一種古裝的現實主義質感。”比如在李善德的上班路上,營造早高峰時的擁擠感,讓當下觀眾更有臨場感。
嶺南荔枝園場景選擇在廣東陽春的真實荔枝林進行取景,和長安形成差異化的氛圍。
“一騎紅塵”也得到具象化:長安街上,李善德在最后一刻,一人策馬奔馳運送荔枝,馬蹄聲由遠及近,身后背著的木棉花如雨般飄灑。電影嘗試多種拍攝方案,極盡最佳的視覺效果還原“一騎紅塵妃子笑”這句千古名詩。
另外,《長安的荔枝》刻畫了唐代的相撲場景。相撲起源于中國,在唐朝的宮廷和民間都深受歡迎,后來傳入各國,發展至今。片中還有更多唐代歷史美學的“彩蛋”細節,等待大家的發掘。
《聊齋:蘭若寺》X 志怪文化
動畫電影《聊齋:蘭若寺》改編中國古典志怪文學巔峰之作《聊齋志異》,這是由清朝小說家蒲松齡創作的一本文言短篇小說集,有近500個故事。
志怪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體現了古人豐沛的想象力。《聊齋:蘭若寺》通過動畫藝術煥新呈現志怪文化的內在精髓,場景、造型、服飾、民俗節日等電影里的元素也都根植于傳統文化的沃土。
其中,“嶗山道士”篇的部分角色造型參考古代的陶俑,融入了唐代宮廷樂舞“霓裳羽衣舞”的人物造型。
“蓮花公主”篇蓮花的披帛、翹頭鞋履設計結合唐代風物特點。戲里的蜜蜂國度借鑒唐代建筑和福建土樓元素,戲里的花朝節也是唐代盛行的節日,旨在紀念百花生日,和蜜蜂國度的設定相互適配。
“畫皮”篇的場景和構圖從宋代繪畫和戲曲中獲得啟發,角色造型參考線描仕女圖。
“魯公女”篇通過乞巧節和烏鵲橋承載主人公的浪漫愛情,并且第一次在動畫銀幕上描繪黃泉場景。忘川河、奈何橋、往生門對應“人地天”三個概念,打造出中式神秘美感的亡者世界。
《浪浪山小妖怪》X 中國學派
《浪浪山小妖怪》延續《中國奇譚》系列動畫短片《小妖怪的夏天》的世界觀,講述小豬妖、蛤蟆精、黃鼠狼精、猩猩怪四只小妖假扮唐僧師徒,組團西行的全新故事。
影片鮮明的“喜劇+民族”的創作特色,可見繼承和發展了美影廠建立和探索的“中國動畫學派”路線——“敲喜劇風格之門,探民族形式之路”。
在內容上,取材借鑒經典名著《西游記》;從預告片來看,在表現形式上采用了中國傳統繪畫的工筆筆墨進行繪畫,結合中國傳統樂器進行配樂,皆富有寫意的美感和韻律;在傳統元素的應用上,猩猩怪的“大圣造型”也融合了傳統京劇的扮相。
《貓和老鼠:星盤奇緣》X 東方奇境
經典動畫IP《貓和老鼠》的最新影片《貓和老鼠:星盤奇緣》跨越文化隔閡,將故事舞臺拓展到東方的奇幻世界。以“十二時辰”為時間結構,講述湯姆和杰瑞的東方奇遇記。
兩個小時為一個時辰,一晝夜為十二個時辰,十二時辰制是最悠久的古代計時法,起源于春秋戰國時期,人們將歷法上的12月名稱應用到天文方位上,用太陽在天空所處的方位來確定時間。
另外包括戲曲、火鍋、樓閣建筑、燈火表演等許多中國傳統元素都將出現在片中。
當貓和老鼠遇上東方秘境,這個來自外國的動畫IP將讓觀眾領略到獨特的中式美學,這就是國風的神奇魅力!
從7月上映的《聊齋:蘭若寺》《長安的荔枝》《戲臺》到8月上映的《浪浪山小妖怪》《貓和老鼠:星盤奇緣》等,這些電影在暑期檔集中彰顯中華文明的智慧結晶。
源遠流長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通過電影的敘事和技法,與時代同頻,得到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你喜歡暑期檔電影里的國風嗎?
轉發本文或點擊“在看”并截圖發送至后臺
即有機會獲得暑期檔新片
兌換碼
↓↓↓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