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囂張了!砸攝像機、搶手機、還當場怒罵記者!
湖南豐旭線纜的老板謝某,一下把自己送進了局子。
有消費者投訴他家賣的電纜不合格,他不耐心給人家解釋反而直接動手。
這到底是記者挑事,還是廠方心虛?
時間回到2024年6月底,湖南常德。
當地一位經營農家樂的老板,為了店鋪線路安全,從常德市安鄉縣的一家電纜廠進了一批電纜。
起初只是為了圖個安心,沒想到裝上后他越看越不對勁:電纜怎么看都比樣品細,質量似乎有問題。
他起了疑心,不敢繼續使用,便將這批電纜送到了陜西協成測試技術有限公司進行檢測。
檢測結果很快出來,報告顯示:這批電纜外徑不足,護套厚度不達標,判定為不合格產品。
而電纜一旦規格不達標,就可能存在發熱、短路,甚至起火的隱患,這可不是鬧著玩兒的。
拿到檢測報告后,這位農家樂老板隨即找到供貨企業,意圖溝通處理。
但廠家方面并未承認這批電纜出自自家工廠,對于檢測結果也沒有作出回應。
眼看雙方溝通無果,這位農家樂老板選擇向媒體求助。
有記者前往涉事電纜廠,希望當面采訪負責人謝某某,了解情況。
一開始,謝某某態度相對平和,面對鏡頭表示我們所有產品都是合規的,拒絕回應關于檢測報告的問題。
但當記者繼續追問產品來源和檢測結果時,謝某某情緒突然激動,要求記者關閉攝像設備。
現場一度失控。
謝某某不僅大聲斥責在場記者,還強行搶奪設備,場面陷入混亂。
有記者在拉扯中受傷,拍攝設備也被摔到地上,鏡頭當場碎裂。
這下產品質量問題升級成了暴力沖突,也迅速引爆了輿論。
警方很快介入,僅僅一天后,當地公安便發布了官方通報。
通報中明確指出:謝某某因涉嫌故意毀壞財物,已被依法刑事拘留。
至此,這起事件從民事糾紛,正式上升為刑事案件。
警方還特別強調:記者的采訪屬于正常履職,不存在違法行為。
謝某某非但沒壓下報道,反而親手把自己送進了看守所。
原本可控的糾紛徹底失控。
畫面曝光之后,再網上掀起了不小的風波。
“絕對的后臺硬,光天化日之下敢這樣”
“看了中國新聞網的完整視頻,那些記者真的跟黑社會一樣。可以查一下是什么單位的記者。”
“拋開電纜質量不講,就講這老板不是一般人。”
顯然大家都被這群人的猖狂震驚了。
這家公司的背景可不簡單。
有網友翻出了2018年的一份全國十大假冒偽劣電纜黑榜,這家企業榜上有名。
當年他們因冒用他人3C認證標志,被市場監管部門公開點名。
在電線電纜行業,3C認證是準入門檻。
沒有它,產品不能合法銷售。
這家公司在2023年又因質量問題被撤銷3C認證資格,依舊是被監管部門通報。
即便屢次被查、問題頻出,他們仍持續出貨、活躍在市場上。而這次被送檢的電纜,再次被判定為不合格產品。
說到底,這已經不是偶發,而是長期踩線、反復越界。
這次農家樂老板送檢,再次被查出護套厚度不達標、電纜外徑不足。
換句話說,該來的總會來。
電纜不合格,是公共隱患。
一旦出事,后果是火災、傷亡,不是企業自己扛得了的。
電纜不合格是人命關天的問題。
企業應該第一時間自查,而不是搶手機砸攝像機。
謝某某這波操作,簡直是危機公關的反面教材。
先是否認,再動手,接著上熱搜,最后警方通報、黑歷史全翻出。
不合格的產品固然可怕,但更可怕的,是不合格的處理方式。
謝某某一口咬定記者侵犯隱私,可一旦涉及公共安全,媒體有沒有權利曝光?
又該怎樣防止有人打著采訪的旗號搞惡意敲詐?
中國記協的態度很明確,新聞采訪是輿論監督的一部分。
可現實里,確實有濫用采訪權的現象,也有企業借商業秘密逃避監督。
想一想,如果你是那位農家樂老板,你還敢把這批電纜裝回自己店里嗎?
如果你是謝某某,你會選擇暴力,還是直接把檢測報告擺在公眾面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