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振
1962年 10月出生于中國安徽
1986年畢業于阜陽師范大學美術系
1994年畢業于北京畫院高研班
2010年開始“水韻青花”的創作,旨在探索中國畫的當代呈現
曾就職于北京當代中國書畫研究會、《中國書畫》雜志社
現為華北科技學院名譽教授、獨立藝術家
藝術活動:
1994年 “許振繪畫藝術展” (北京 中國美術館)
2009年 被評為《世界人文畫報》封面人物
2010年 作品入選“宋莊國際美術邀請展” (北京 宋莊美術館)
2011年 赴巴黎參加中法文化交流年美術交流活動
2011年 受邀中央電視臺參與黃帝之山專題片的拍攝并出任藝術顧問
2012年 作品入選“韓國(首爾)藝術大展”
2013年 “許振水韻青花山水畫展”(北京 環鐵時代美術館)
2014年 水韻青花——許振中國畫山水作品學術研討會(北京)
2015年 “水韻青花——許振水墨作品展”(北京 798 藝術區)
2016年 榮獲“國際優秀藝術家”稱號(第二屆韓國國際書畫節)
2016年 榮獲“中韓文化交流大使”稱號
2019年 作品榮獲國際書畫世界行(土耳其站)“金玉蘭獎”
2022年 “海晏河清——許振水韻青花作品邀請展”(淮北市博物館)
2022年 “19 個密碼——手稿與創作藝術展” (北京 韓建美術館)
2023年 “止語——當代藝術家許振作品展”(北京 韓建美術館)
2023年 “意象之光——中歐藝術對話之新意象巡回展” (比利時、荷蘭、法國、德國)
2023年 “許振的青色藝術展”(北京 太和藝術空2025年5月安徽省書畫院美術館“混淪之相-許振水韻青花作品展”
中國畫發展到今天,究竟該以怎樣的形態加以呈現,是每位創作者必須直面的時代命題。我們不能總是亦步亦趨、陳陳相因,翻來覆去地對外展示、炫弄幾千年老祖宗留下的那些程式和套路,而體現不出任何當代的痕跡、當下的信息。嚴重點說,這不僅關乎美術創作與美術史書寫的問題,還關系到新的時代背景下對于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文化認知和身份認同。
無疑,許振的水韻青花正是中國畫在當代文化語境中實現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一個優秀案例。它從傳統中來,卻又不同于傳統的那種技藝表達,而有著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審美品性。其系列作品不僅有力地拓展了中國畫的表現疆域、形式邊界,更在筆墨語言的當代性、當代轉型方面樹立了標桿,做出了典范。
具體來說,其作品中既有寫意精神、傳統意趣的自然抒發,又有抽象意識、現代構成的自覺探索,既有隨機而生的感性之美,又有極致追求的理性之思,以及對現實的深度觀照與反慣性創作。而這些都已不單是在本體論、方法論上進行的一種有益嘗試和突破,更是構建起了一個多維的文化對話空間,特別是在美學、哲學乃至社會學層面為我們觀察和研究中國畫發展的新訴求、新路徑、新氣象,提供了可資借鑒的樣本。
此外,在其整體上看似簡約的作品背后,實則含蘊著大道至簡、自有我在的智慧,以及意與古會、形隨今變的通達。尤為關鍵的是,在對傳統的回望與致敬中,對創新的探索與實踐中,使其找到了水墨的價值本源和精神旨歸,恰如此次展覽的主題,所謂混淪之相,不但是物理概念上的一種狀態彰顯,更是時空意義上的一種靈境契合與心性超越。
總之,倘若想真正讀懂許振的水韻青花作品,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至少需要開放的藝術視野、敏銳的感知力,以及較為全面的人文素養,否則很難深入進去,參得個中三昧。而本文也只是一家之言,權作拋磚引玉,以期得到更多精彩品評與討論。
王進玉(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專委會委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