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內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注文獻來源及截圖,請知悉。
引言
19 世紀末,山西喬家復字號能干的老伙計幾乎快走完了。
曾跟著喬家跑遍大江南北的伙計,寧愿冒著失業風險也要辭號,只因為一年 20 兩白銀的工錢,連家里孩子的口糧都不夠買。
換作一般老板,多半會以漲工錢把人留住,但老板喬致庸卻直接讓員工拿走五成利潤!
表面上看是割舍利益挽留人才,實際上身為老板的喬致庸卻因此賺了更多,他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晉商名家
喬致庸何許人也?
山西本地人或者熟悉歷史的都知道,此人是為清代晉商名家,在信息尚不發達的清代,其手下卻能掌管眾多票號(類似今天的銀行),且還運營得風生水起。
2006年,根據其生平翻拍的電視劇《喬家大院》曾在央視上映過。
喬致庸1818年生于當地一經商世家,早年本欲通過科舉從官,但半路由于兄長喬致廣去世,不得不放棄仕途,接手家族產業。
那時他時年才25歲,家族產業雖有基礎,但卻面臨諸多問題。
執掌家族產業后,他開始以儒學來指導家族商務經營。
他做生意講究三個字,第一個字是“信”,以誠信為本,第二個字則是“義”,講究不弄虛偽,薄利多銷。
至于第三個便是“利”,在喬致庸眼里,利益是要放在信義之后的。
在他執掌下,喬家產業日益興盛,其下屬“復字號”稱雄包頭,另還有大德通、大德恒兩大票號遍布全國各地商埠。
至19世紀末,喬家已經成為富甲一方的晉商名家。
但在那時,包括喬家在內的晉商卻遇到了一個普遍的問題。
當時遍布全國各地的晉商老店,伙計們正扎堆“辭號”。
至于原因,其實也和現在打工人的普遍心理旗鼓相當。
干得再好再賣力,錢都是給老板賺的,自己再努力也只是算個“高級打工人”。
喬致庸當時也發現,在自家產業里做工的伙計,踏實能干的留不住,躺平混日子的卻趕不走。
為什么好端端地會出現這種情況?
傳統營商之弊
經過喬致庸在各大門店縝密調查,他發現問題出在了當時的分配制度上。
當時晉商流行銀股制,即老板掏本錢占“銀股”,店里賺的錢全歸老板分,員工則拿固定工資,干得再多也還是那么點。
用今天的大白話講,就是“大鍋飯”,干多干少吃的都一樣多。
但是老板和管理層,卻又并非“大鍋飯”。
且說喬家復字號,普通伙計年薪20兩,管理層的掌柜們卻能拿幾百兩,還能靠“銀股”分紅。
復字號每股分紅1200兩,掌柜手里的股份隨便一分就是幾千兩,個中差距,可不是一星半點。
當時復字號有個名叫馬荀的伙計,算是業務骨干,常年在外跑商路,風里來雨里去,一年到頭只能拿 20 兩白銀。
這點錢在當時是什么概念?
當時山西鄉下買一畝地才 3 兩,20 兩看著不少,但要養一家老小,繳完苛捐雜稅,年底能剩下個三五兩就謝天謝地了。
因此,沒有誰會真正為店里的長遠做打算,反正賺再多自己也分不到,何必費那心思呢?
等喬致庸發現這個問題時,復字號的伙計已經走了近一半,再這么下去,店子都得關門。
對此喬致庸便心想,能不能讓伙計們也變成“老板”呢?
喬致庸的破局之道
面對困局,喬致庸既沒有壓管理層的薪水,也沒有給員工直接漲工資,而是搞出了“身股制”。
這套制度把店里的股份分成了兩塊,即“銀股”和“身股”。
銀股還是老板掏的本錢,比如喬家1889年有20股銀股,這部分是老板的底倉。
至于身股,通俗講就是店中伙計可以憑本事和業績“入股”,雖然沒有決策權,但年底能按股分紅。
這樣一來,像前面提到的馬荀這樣的骨干,因業績突出,能漲到2-4厘,而大掌柜這樣的管理層,最多能頂10厘。
這個“厘”可不是小數,19世紀末每股分紅1200兩,1厘就是120兩,頂得上普工6年的工資。
而且身股不是一成不變的,根據每年業績,干得好就加股,干砸了就減股。
要是哪天伙計辭職或者走了,身股自動取消,便無法再靠老資格混分紅。
如此一來,以前伙計們是給老板打工,現在則變成了為自己干。
店里賺得多,自己就分得多,如果店垮了,自己的“股份”也將一文不值。
喬致庸巧妙地將所有人的利益捆綁在了一起,大家目標一致,自然會努力將勁往一處使了。
分出五成利潤,老板卻更賺錢
在1889年,喬家復字號的利潤是2.5萬兩,那會兒身股加起來9.7股,員工分走一部分后,老板到手1.79萬兩。
到了1908年,身股漲到23.95股,員工分走的利潤超過54%(40.33萬兩),但總利潤飆到了74萬兩。
老板最終到手33.67萬兩,是10年前的18.8倍!
分給了員工的五成的利潤,老板的收益反而漲得更多了。
就像做一塊蛋糕,以前老板獨吞,但蛋糕只有巴掌大,現在分一半給伙計們,大家一起把蛋糕做大,老板手里的一半,自然比以前的整個還多。
以前晉商的銀股制,員工和老板是傳統的雇傭關系,老板怕員工偷懶,員工怕老板克扣,屬于是互相提防。
而身股制則把這層關系變成了“合伙關系”,員工的收益和店里的利潤直接掛鉤,不用老板和掌柜盯著,自己就會想辦法多賺錢。
100多年過去了,喬家的老票號早就成了歷史,但身股制的邏輯依然還在影響著今天的企業。
如華為的全員持股,阿里的股權激勵,特別是胖東來給員工的福利待遇和獎勵機制,更是不可不謂之豐厚。
但是為什么就是這樣給員工撒錢,甚至在零售業都不明朗的今天,于東來還是能做到年銷售額上百億?
本質上,這就是在學習喬致庸的管理思想。
讓干活的人能分得到錢,讓分錢的人愿意多干活,這樣老板反而能賺到更多錢,企業也能做得更大。
放眼當時西方各路管理學大師,也未必有喬致庸的經營管理方法先進。
放眼歷史,真正能把生意做大的,從來不是那些盯著眼前三瓜兩棗的老板,而是懂得“讓員工賺,自己才能賺更多”的老板。
晉商能在明清兩代稱霸商界500年,或許奧秘就藏在其中。
信息來源:
喬致庸 百科
山西學習平臺 2019-03-27 【晉商傳承】晉商傳奇——喬致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