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鄭頁巖氣物探項目圓滿完成
(ECF國際頁巖氣論壇5月20日發布)近日,江蘇煤炭地質勘探三隊成功實施陜西省漢中市南鄭區塊3個井場區域的CSAMT物探項目,在業務拓展上邁出新的一步。
據悉,該項目的實施旨在降低頁巖氣勘探井施工風險。頁巖氣勘探開發過程中,地質條件的復雜性往往導致施工風險較高。采用CSAMT(可控源音頻大地電磁法)物探技術,能夠有效探測地下地質結構、巖層電阻率、巖溶發育等,為精準選址、優化鉆井方案提供可靠依據。本次項目針對南鄭區塊3個井場區域開展工作,通過高精度物探數據,識別潛在地質隱患,降低鉆井過程中可能遇到的斷層、異常地層、巖溶等風險,進一步提高頁巖氣勘探安全性與開發效率。
施工周期內,技術人員克服了野外作業環境復雜、天氣多變等挑戰,嚴格遵循標準化作業流程,運用先進CSAMT設備完成數據采集。作業中,團隊實時監控數據質量,及時調整作業參數,確保采集的每一組數據都準確可靠。后續通過運用專業的地質物探軟件與模型,對采集到的數據進行深度處理與反演,結合區域地質資料,完成3個井場區域的地層結構、構造、巖溶發育等特征綜合評價,形成詳細物探成果報告,獲得甲方高度贊揚,尤其對物探成果的準確性與實用性表示一致認可。
此次項目的成功實施,不僅為南鄭區塊頁巖氣勘探開發提供了有力技術支撐,也為勘探三隊在物探領域進一步拓展市場、深化與甲方的長期合作奠定了堅實基礎。
南鄭三維項目正式鳴炮采集
6月30日,南鄭三維項目克服工區山高路險、無人區面積廣、持續降雨等不利影響,歷經3個月的精心籌備,正式鳴炮采集。
項目工區位于陜西省西南部,北臨巍峨秦嶺,南靠秀麗米倉山,旨在精細刻畫有利區內頁巖地層分布特征和斷裂系統發育情況,為圈定“甜點”范圍提供準確的數據支持,助力陜煤集團在南鄭區塊頁巖氣勘探實現大突破。區內溝谷交錯縱橫,懸崖峭壁林立,地勢起伏極大,最大落差可達1200米,且2/3的區域為無人區,給安全管理和高效生產帶來巨大挑戰。
項目啟動后,迅速組織技術、安全、工農等骨干人員深入工區,開展多次盡職調查。通過室內設計與室外踏勘緊密聯動,將實地調查與高清衛片相結合,并借助無人機航拍,全面獲取工區地表信息,在踏勘過程中識別出天坑、滑坡、泥石流、垮塌等129處地質災害點,353處測線穿越懸崖陡坡點,以及野獸出沒、高處墜落等風險,為施工設計編寫和項目安全運行筑牢了根基。
針對工區山高溝深,無人區廣,采集設備難以運達的難題,項目部采用無人機運輸鉆井和采集設備,既降低了施工風險,又大幅提高了設備上線速度。考慮到無人區無路無信號的困境,他們租用挖掘機開辟道路,建立臨時營地,配備發電機和充足的食物、藥品等生活物資;配備衛星電話,借助大功率電臺搭建通訊網絡,確保信息暢通,為無人區施工提供有力保障;積極與甲方溝通,對峽谷深處的炮點進行合理調整,在滿足施工要求的同時,有效規避了潛在風險。
為確保項目按時開炮,項目部嚴格按照計劃節點推進各工序施工進度。通過“沙盤推演”,科學制定鉆井、包下藥激發、節點擺放等工序施工方案。在強化員工技能培訓和各項應急演練的基礎上,采取微測井、鉆井工序先行,采集設備整理、節點檢測同步進行的方式,保障了生產組織有序開展。結合夏季工區氣候特點,以“安全生產月”活動為契機,加大隱患排查力度,細化防暑降溫與安全保障措施,為野外班組配備充足應急藥品和防暑降溫藥品,強化人員防迷失培訓演練,切實保障了野外施工人員的安全與健康。
目前,南鄭三維項目各工序正在穩步進行中。(丁敦生)
來源:中煤長江地質集團 華聞視線 編 輯: 燕子 審核: 臨風
漢中市新媒體協會成員單位
法律顧問:陜西眾致(漢中)律師事務所 周樂律師
點擊在看,轉發周知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