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3日是我國抗戰(zhàn)取得勝利的80周年,為了紀念先輩們在反法西斯戰(zhàn)爭中,取得的杰出貢獻。
我國也會在當天舉行閱兵,其他的國家也會受到邀請,那李在明作為新上任的韓國總統(tǒng),自然也受到了我們的邀請,但遲遲沒有明確的回應,直到7月13日突然有韓媒曝出,李在明很可能到時并不會參加中國閱兵,那這是為什么?
本文陳述所有內(nèi)容皆有可靠信息來源贅述在文章內(nèi)
這大哥真跟對了嗎?
其實這次我國向韓國遞了橄欖枝,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修復之前降到冰點的中韓關系,給彼此一個臺階下的絕佳機會。
畢竟自從韓國前總統(tǒng)尹錫悅上臺后,韓國外交幾乎一邊倒地向美國傾斜,即便是當時國內(nèi)對他反對的聲音極大,他依舊選擇一條道走到黑。
這次要是新上任的李在明,能參加這次的80周年閱兵,那無疑會讓雙方的關系回暖,但讓人意外的是,韓國那邊居然遲遲沒有消息,現(xiàn)在更是有消息傳出說李在明疑似要拒絕了。
其實這個結果之前就有不少網(wǎng)友預料到,畢竟誰都明白,韓國能不能來還是要看美國的意見,美日韓“鐵三角”是美國印太戰(zhàn)略的基石,總統(tǒng)的腳步先邁向北京,還是先邁向華盛頓,這道選擇題的答案,在李在明的心中可能早已寫好。
但現(xiàn)在美國自己的情況都不是很好了,即便李在明政府選擇走平衡的路線,但當美國揮舞著《通脹削減法案》和《芯片法案》,韓國這位所謂的盟友,在真金白銀的利益面前,更像是“待宰的羔羊”。
更加讓李在明為難的是,那個最大的貿(mào)易伙伴,也被前政府得罪得不輕,導致兩邊的關系降到了冰點,這些都是他在上臺后需要解決的問題。
眼看國內(nèi)經(jīng)濟壓力山大,李在明也是竭盡全力想要平衡好和中美之間的關系,而這樣一來他率先訪問哪國就顯得十分重要了。
不過這會韓媒曝料一出來,李在明內(nèi)心到底是在偏向誰,可以說大家都已經(jīng)心知肚明了,但無論怎么說,韓國都不敢完全的倒向一方。
畢竟現(xiàn)在的韓國幾乎就是“安全靠美國,經(jīng)濟靠中國”,如果這樣的模式被打破,那對韓國國內(nèi)多少都會造成一定的影響。
前任的“走鋼絲”
其實李在明的困境并非無解之題,比如韓國之前的總統(tǒng)文在寅,就曾選擇了“走鋼絲”的外交方式,文在寅深知,韓國的生存之道在于平衡而非選邊。
他敢于頂住美國的壓力,對華盛頓說“不”,在中美之間找到了微妙的自主空間,正是這種“走鋼絲”的智慧,為韓國贏得了實實在在的利益,也讓那幾年的中韓關系保持了難得的穩(wěn)定和發(fā)展。
如今李在明顯然選擇延續(xù)了自己前輩的做法,他認為不能把寶全部押在美國身上,而是要平衡韓國和中美之間的關系。
但美國要的是一個聽話的棋子,而不是一個能和它平等合作的伙伴,而這時韓國想要取得一定的自主權,就只能展示出自己能對美國造成的影響,這才能保證自身的利益。
除了我國對韓國的邀請,李在明也向我們發(fā)出了邀請,但我們要看的,絕不僅僅是APEC峰會上一張笑臉相迎的合影。
我們需要的是實實在在的行動,是韓方在核心利益問題上,能否展現(xiàn)出足夠的誠意,如果李在明政府僅僅停留在“希望緩和關系”的口頭表態(tài),卻拿不出任何實質(zhì)性的舉措來修補此前造成的裂痕。
光說漂亮話,可換不來真心
那么即便我們參加了APEC峰會,但雙方的關系也很可能只是停留在表面,APEC峰會對中國來說,是一個拓展多邊經(jīng)濟的會議,但對韓國而言,可能遠不止峰會本身那么簡單,李在明很可能將其視為增強韓國經(jīng)濟的會議。
首爾的政治鐘擺,總是在親美與親華之間來回晃動這本是常態(tài),但韓國前總統(tǒng)尹錫悅的問題在于,他似乎用盡全力,將鐘擺推向了美國那一側的極端。
他可能沒有想過,當一個鐘擺被推得太遠,它回蕩過來的力量和速度,往往會超出所有人的預料,這場由他開啟的外交賭局,最終會將韓國帶向何方尚未可知。
雖然韓國新任總統(tǒng)李在明,展示出了比前總統(tǒng)更加自主的立場,但能和我國的關系發(fā)展到怎樣的程度,現(xiàn)在還是無法確定的,畢竟嘴上說說和身體力行是兩回事,對此你怎么看?
信息來源: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