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慶后遺產之爭熱熱鬧鬧,但大多是霧里觀花,大家要么是站在宗馥莉這邊,要么是站在宗馥莉“同父異母”的弟弟妹妹和其母親一邊。
除此之外,還有人站“國資”一邊,擔心資產流失的問題。
什么人對于這個事最投入呢?其中就包含了憎恨“小三”的一些人,他們情緒最激動,最不想看到宗慶后的遺產被其拿走。
從現在的進程看,宗馥莉還是占盡優勢的,她親叔叔宗澤后站出來批評她不夠厚道,不應該對弟弟妹妹“趕盡殺絕”,并表示這個大侄女“從小就很自私,六親不認。”不過他無意中也點出了一個事實:
你繼承了父親的一切……
所以宗馥莉手里很可能是有遺囑的,她也非常強勢。
以宗慶后之老謀深算,為啥不早早安排好呢?
我想起了“商山四皓”的故事,當年劉邦不喜長子劉盈懦弱,想要廢長立幼,把聰明伶俐的小兒子如意立為太子。劉盈的母親呂后知道后心急如焚,趕緊問計張良,張良心有不忍,于是出主意說請德高望重的商山四皓出山輔佐太子。
果然,劉邦在看自己多次都沒有請到人才現在卻甘心輔佐太子,于是知道事不可為,告訴如意的母親戚夫人斷了念想吧,以后只能是以呂后為主:
我欲易之,彼四人輔之,羽翼已成,難動矣。
哪怕是皇帝唯我獨尊,也有不得不妥協的時候。他就算預料到自己寵愛的女人和孩子以后會面臨悲劇的結果,他也無可奈何了。
然后我們再看宗慶后的事,站在一個父親的角度,宗馥莉是自己的骨肉,其他子女也是自己的血脈,手心手背都是肉,如何偏向呢?但老方說宗馥莉有兩個優勢,一個是“嫡長女”,而且個性頑強,頗有父風,讓宗慶后比較放心。還有一個是宗馥莉年長,加入家族企業早了很多年,有自己的核心班底,宗慶后如果年輕20年還容易解決內部矛盾,但在知道自己時日無多的時候,他就唯有把一切傳承給宗馥莉了。
關鍵時候,人心之向背往往可以左右局面,很多事都是形勢使然。
宗慶后遺產之爭,兩個關鍵少有人提:家族信托與宗馥莉的最終目的
從結果看,宗馥莉動用家族信托里的錢稱得上“故意為之”,她的那幾個弟妹也大概是因此而憤怒,不惜與大姐對簿公堂,這個事其實從宗慶后去世幾個月后就開始了,不過現在“恰好”爆出來而已。
很多人對于家族信托不太了解,我們看官方對這個概念的定義是什么:
家族信托是指信托公司接受單一個人或者家庭的委托,以家族財富的保護、傳承和管理為主要信托目的,提供財產規劃、風險隔離、資產配置、子女教育、家庭治理、公益(慈善)事業等定制化事務管理和金融服務的信托業務。
這里有三個角色,受托人、受益人和委托人,簡單來說這是一種專門為高凈值家庭服務的制度,是有錢人的財富傳承工具,核心就是為了保護資產,以實現“富過三代”的目的。哪怕委托人面臨“離婚分家產、意外死亡、破產或被人追債”的情況,受托人也會保證資金安全,以留給委托人指定的受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