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所述所有內容均有可靠信息來源,詳細資料見文章末尾
“她自幼性格固執,不近人情。”
作為宗慶后的親弟弟,宗澤后同時也是宗馥莉的叔父,卻公開如此評價自己的侄女,顯然缺乏家族整體意識。
有分析指出,宗澤后此舉更像是在為大小姐制造麻煩,他表面上支持非婚生子女,實際上可能另有盤算,意在染指宗慶后的遺產。
但他似乎忽略了,自己作為旁系親屬,本就不在遺產分配的優先序列之內,此時更應與宗馥莉并肩,共同應對外部挑戰。
那么,宗澤后究竟出于何種動機做出這樣的表態呢?
叔叔為何公開批評侄女?
宗氏家族的爭端,表面上是圍繞遺產分配展開,但更深層次反映出家族內部關系的裂痕。
宗慶后作為娃哈哈的創始人,以“布鞋首富”的形象深入人心,外界普遍認為他的家庭結構清晰明了:妻子施幼珍,女兒宗馥莉。
然而在2024年宗慶后去世后,三位自稱是其非婚生子女的人——宗繼昌、宗婕莉、宗繼盛——突然現身,打破了這一認知。
他們對外宣稱,宗慶后生前曾承諾設立信托,為每人分配7億美元的權益,總計高達21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50億元)。
這筆巨額資產的爭奪,成為引爆家族內部矛盾的導火索。
宗馥莉作為宗慶后的婚生女,長期以來被視為娃哈哈唯一的接班人選。
她14歲便赴美留學,2004年回國后從基層做起,逐步掌控娃哈哈的核心運營。
2024年8月,她正式出任娃哈哈集團的法定代表人、董事長兼總經理,持有公司29.4%的股份。
宗馥莉的接班之路看似順利,但家族內部的矛盾早已埋下伏筆。
有報道稱,宗慶后的非婚生子女的母親杜建英,曾在宗馥莉赴美留學期間擔任“監護人”角色,并在娃哈哈關聯企業中身居要職,例如在沈陽娃哈哈榮泰食品有限公司擔任董事,持股比例高達40%。
這說明,杜建英及其子女早已深度介入宗慶后的商業版圖。
宗澤后作為宗慶后的親弟弟,理論上應是宗馥莉的堅定支持者。
他曾創辦宗盛智能科技公司,并推出“娃茅酒”,試圖借助宗氏家族的品牌影響力拓展自身業務。
然而娃哈哈方面迅速與其劃清界限,顯示出宗馥莉對家族旁系力量的警覺。
宗澤后此次公開批評宗馥莉,稱其“從小自私”“不近人情”,不僅針對她在遺產分配上的強硬立場,也暗示她對家族其他成員的疏遠。
這種公開對立,暴露出宗氏家族長期存在的信任危機。
宗澤后或許認為,宗馥莉在處理非婚生子女的訴訟問題上,過于強調個人利益,忽視了家族整體的和諧,甚至可能影響他在家族商業體系中的地位。
大小姐的強勢作風是否傷及叔叔?
宗馥莉的接班之路并非一帆風順,其商業決策的果斷風格也為家族矛盾埋下伏筆。
宗慶后去世后,宗馥莉迅速采取一系列措施,強化對娃哈哈的實際控制。
據傳,年初她以“業務調整”為由,關閉了包括深圳、重慶、沈陽在內的18家分廠。
這些分廠中,有不少與杜建英及其子女存在關聯,例如沈陽娃哈哈榮泰食品有限公司,杜建英與宗繼昌、宗婕莉均擔任董事。
關閉這些分廠,直接切斷了杜建英一方的經濟來源,引發不小爭議。
業內傳聞,此舉導致約2000人失業,部分經銷商甚至暫停進貨,擔憂股權變動影響供貨穩定性。
與此同時,宗馥莉通過其掌控的宏勝飲料集團,重新布局娃哈哈的經銷網絡。
她要求經銷商與宏勝系企業簽署新合同,將娃哈哈的160萬個零售終端逐步納入自己的掌控體系。
這一策略被外界解讀為宗馥莉在“另起爐灶”,通過外包生產和渠道整合,將娃哈哈的核心資源集中于自己手中。
據行業估算,宏勝系公司通過代工協議,每瓶水可抽取0.4元利潤,預計2025年代工總量達12億瓶,利潤高達4.8億元。
盡管這種強勢手段幫助宗馥莉鞏固了控制權,但也引發了家族其他成員的不滿。
宗澤后可能認為,宗馥莉的這些舉措不僅針對非婚生子女,也在壓縮家族旁系的生存空間,損害了宗氏家族的整體利益。
宗澤后的公開批評,或許正是對宗馥莉商業策略的回應。
他指責宗馥莉“格局不夠”,可能暗指她在家族企業中過于強勢,未能兼顧各方利益。
雖然宗澤后并未直接參與遺產訴訟,但其創辦的宗盛智能與娃哈哈存在潛在競爭關系。
宗馥莉對家族旁系的防備,或許讓宗澤后感到自身利益受到威脅,因此選擇公開表達立場,試圖通過輿論施壓,促使宗馥莉做出讓步。
然而這種表態看似不合常理:遺產糾紛的核心是宗馥莉與非婚生子女之間的博弈,宗澤后作為旁系親屬,并無法從中直接獲益。
他為何不與宗馥莉站在同一陣線,反而公開批評?這背后或許涉及家族內部的權力博弈與歷史積怨。
非婚生子女需提供確鑿證據
這場遺產之爭,實質是一場圍繞18億美元信托和娃哈哈股權的法律較量。
三名非婚生子女在香港高等法院提起訴訟,要求凍結宗馥莉名下的匯豐銀行賬戶,聲稱該賬戶2024年初余額為18億美元,且宗慶后生前承諾設立三筆各7億美元的信托。
他們指控宗馥莉擅自轉移110萬美元,要求賠償損失及利息。
同時他們在杭州中級人民法院提起確權訴訟,主張對宗馥莉持有的娃哈哈29.4%股權的繼承權,該股權市值約200億元人民幣。
宗馥莉的法律團隊則從多個角度進行反擊。
首先,他們援引《中華人民共和國信托法》第8條,指出信托設立必須有書面協議,原告未能提供宗慶后簽署的相關文件,質疑信托的合法性。
其次,他們提交娃哈哈2023年海外業務預算報告,證明涉案賬戶資金為東南亞市場拓展儲備金,110萬美元轉賬系支付越南工廠設備尾款,有合同和發票為證。
此外,宗馥莉還提交了一份2020年宗慶后簽署的遺囑,明確“境外資產全部歸屬宗馥莉,其他子女不得提出任何權利主張”。
這份遺囑的真實性成為案件關鍵,原告方則表示遺囑的見證人均為娃哈哈高管,程序上存在瑕疵。
這場法律博弈的復雜性在于,非婚生子女的身份認定和信托的有效性仍存爭議。
根據《民法典》第1127條,非婚生子女與婚生子女享有平等繼承權,但原告需通過DNA鑒定或生前撫養記錄來證明親子關系。
此外,香港和內地在信托和繼承案件上的司法協作存在局限,香港依據普通法審理信托糾紛,內地則依據《繼承法》裁決股權歸屬,兩地判決可能出現沖突。
宗馥莉的律師團隊通過質疑證據效力,試圖將案件拖入長期訴訟,為她爭取主動權。
宗澤后的公開批評,在法律層面并無實質幫助,反而可能削弱宗馥莉的公眾形象。
他指責宗馥莉“六親不認”,似乎在為非婚生子女的訴求發聲,但這種表態并未提供實質性證據支持原告,反而可能被宗馥莉團隊視為家族內部的“背刺”。
宗澤后的動機,或許更多是出于對宗馥莉強勢風格的不滿,而非對遺產的直接覬覦。
結語
宗馥莉面臨的不僅是法律和商業的挑戰,更是家族關系的修復難題。
宗澤后的公開批評,或許源于對家族和諧的期待,但其傾向非婚生子女的立場,卻讓宗馥莉的處境更加復雜。
從宗馥莉的角度看,她必須在家族內部訴求與企業控制權之間尋求平衡;從宗澤后的立場出發,他或許希望通過輿論壓力,換取家族旁系在企業中的更多話語權。
最終結果尚需等待,作為旁觀者,我們只能靜觀其變。
你如何看待宗澤后對宗馥莉的批評?
參考資料:【1】證券時報2025-07-14《娃哈哈回應宗馥莉被訴:“家事與公司業務無關”》
【2】新浪財經2025-07-13《宗慶后遺產之爭再現波瀾:三名美籍非婚子女起訴“獨生女”宗馥莉 涉21億美元家族信托》
【3】新浪財經2025-07-15《誰才是娃哈哈的主人?宗馥莉叔叔:她不夠厚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