輝南縣已建成中藥材示范基地5處,林下參培育面積達2500公頃,2024年中藥材產值同比增長65%,成為林業產業新的增長極。
輝南縣借林長制推力,龍豐果基地精心培育出勃勃生機。
自推行林長制以來,輝南縣以林長網格、智管融合激活綠水青山的生態價值。
2021年全面推行林長制以來,輝南縣7.75萬公頃的林地之上,198名三級林長化身“綠色管家”,用責任網格織密守護屏障,以智慧平臺重塑管理范式,借產業融合之力激活生態價值,實現了從“守護山林”到“經營生態”的角色轉變。
這場始于山林的制度創新,正為縣域綠色發展解鎖新的可能。
責任體系重構
從碎片化管理到立體化守護
林長制的核心價值在于將抽象的生態責任轉化為可追溯、可考核的具體坐標。輝南縣構建的縣鄉村三級林長體系,以“黨政同責、全域覆蓋”為原則,讓每一片林地都有了明確的“管家”。
縣級林長統籌規劃,鄉級林長落實執行,村級林長一線巡查,203個管護網格如同精密的神經末梢,將7.75萬公頃林地納入立體化監管。這種“山有人管、林有人護、責有人擔”的機制,徹底扭轉了過去“多頭管理卻無人負責”的困境,僅2022年以來,涉林違法案件便同比下降47%,森林防火實現連續44年無重大事故。
多元協同機制的創新,更讓生態保護突破了單一部門的局限。“林長+警長”實現了13個鄉鎮“一林一警”全覆蓋,涉林案件查處效率提升60%;“林長+檢察長”機制中,特邀檢察官助理孫立平深度參與案件辦理,推動公益訴訟與行政監管無縫銜接;19個成員部門的聯絡員制度,讓林業、財政、公安等部門在資源調配、資金保障、執法聯動中形成合力。而“民間林長”的加入,則構建起社會監督的新維度——正如《中國綠色時報》報道的那樣,這些來自基層的社會監督員,用“看得見的眼睛”填補了政府監管的盲區,讓林長制從“官方主導”升級為“全民共治”。
科技賦能增效
從人力巡護到智慧監管
在輝南縣林長制指揮中心,智慧管理平臺正在重塑護林范式。LED大屏幕實時跳動著森林資源數據,123棵古樹的生長狀態、100公頃濕地的修復進度、203名護林員的巡護軌跡一目了然。這套集遙感監測、數據管理、應急指揮于一體的系統,讓全縣林地實現“一張圖”管理。衛星遙感技術自動識別森林資源變化圖斑,智能終端實時回傳現場影像,AI 算法精準分析火險隱患,將傳統護林的“事后處置”轉變為“事前預防”。在2023年國家森林督查中,輝南縣違法圖斑數量較往年下降62%,科技賦能的成效可見一斑。
數據驅動的精細化管理,更體現在制度執行的每個環節。《輝南縣林長制“五化”工作手冊》的編制,將巡林頻次、問題處置、考核細則等轉化為可量化的標準;年度1824次的三級林長巡林記錄,不僅破解了秸稈離田、林糧間作等老大難問題,更通過“清單化”督辦讓責任落實有跡可循。當護林員在清收林地發現毀林復耕苗頭時,只需通過手機APP一鍵上報,系統便會自動觸發執法流程——這種 “科技+制度”的雙輪驅動,讓森林資源保護真正實現了“耳聰目明、反應靈敏”。
產業融合破題
從生態保護到價值創造
在輝南鎮義合村,千畝紅松果林正迎來豐收。這片曾因過度開墾而退化的林地,在 “林長+林業產業鏈長” 機制下重獲新生:縣級林長牽頭引進紅松培育技術,村級林長協調清收林地1605畝,村民趙曉龍的藍莓基地毗鄰而建,形成 “樹上采松塔、樹下摘藍莓” 的立體經濟模式。更具藥用價值的林下山參種植,則在長安村、永興村等地形成規模——長安村玉泉溝社的千畝龍豐果林基地地下,五年生野山參已進入管護期;永興村的萬畝紅松林下,黨參、蒲公英等中藥材與松針腐殖土形成良性共生系統。
這種將生態治理與產業開發深度融合的實踐,在輝南縣形成了鮮明的 “四大示范基地”:紅松經濟林、山核桃、林下山參、森林旅游康養,2022—2024年,累計完成冠下造林5647公頃,中藥材種植面積突破1180公頃,林業產業總產值突破42.8億元。
更具突破性的是林長制激活了農村集體經濟的 “一池春水”。輝南鎮通過發包清收林地,近十年增加集體收入2000余萬元,閆方龍的“老味道”家庭農場在林下套種人參、百合等中藥材;畢玉偉的林下野菜種植基地同步培育刺老芽、紅菇娘等藥食同源植物;王春祥的平歐榛子合作社在榛子林間試種黃芪、蒼術,形成 “一林多產” 的復合經濟。全縣已建成中藥材示范基地5處,林下參培育面積達2500公頃,2024 年中藥材產值同比增長 65%,成為林業產業新的增長極。
數據顯示,全縣203名護林員中,有37人同時成為林業產業的帶頭人,這種“護林員變致富帶頭人”的身份轉變,正是生態價值轉化的生動注腳。(本欄圖片均為資料圖片)
來源:吉林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