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中醫運用血府逐瘀湯治療女性黃褐斑病案
血府逐瘀湯出自《醫林改錯》,是王清任治療胸中血府血瘀之證的主方。“血府”一詞是指“人胸膜下隔膜一片,其薄如紙,最為堅實……前高后低,低處如池,池中存血,即精汁所化,名曰血府。”
后世醫家對血府的闡釋進行了深化,認為血府泛指脈。
其一,查血府逐瘀湯所治條目其病位遍及上下內外,后世應用此方更是內外婦兒無不包括,只有脈絡遍及全身。
其二,《素問》曰:“夫脈者,血之府也。”故而說,此方主治脈絡瘀滯,符合生理和臨床實際。
血府逐瘀湯體現了脈內脈外同治,氣血升降同調,補虛瀉實同施之法,照顧到了氣與血、血與脈、升與降、補與瀉等諸多關系,具貫上徹下,暢達全身之功,善治遍身各處氣滯血瘀之疾。
黃褐斑案
患者,女,時年41歲,2014年11月13日初診,黃褐斑8年,起病隱匿,以兩眼角周圍太陽穴處明顯,伴失眠多夢,急躁易怒,便秘而干,遇冷熱刺激面部發紅,平素月經推遲,量多有血塊、色深,經前胸脹。既往患子宮肌瘤2年。舌暗紅有瘀色,苔薄黃稍膩,脈沉細稍澀右稍弦。
辨證:(肝脾肺氣滯血瘀挾風型)黃褐斑。
藥用血府逐瘀湯加減:赤芍、白芍各15g,桃仁10g,丹參30g,當歸12g、生地黃30g,川芎10g,柴胡10g,枳實10g,郁金15g,桔梗10g,川牛膝30g,桑白皮15g,桑葉10g,生甘草10g,28服。水煎服,日1服,早晚分服。
12月18日二診:服上方后面部黃褐斑減少一半,失眠多夢較前好轉,便干明顯緩解,心情愉快,經前胸脹未作,月經按期而至,血塊較前減少。舌暗紅瘀色,苔薄白,脈沉細稍澀。上方去桑白皮加玫瑰花10g。繼服。
按:黃褐斑多見于中青女性,現代醫學認為是內分泌失調所致,多與勞累、失眠、精神壓力、妊娠、月經失調有密切關系;亦有醫者用疏肝解郁,活血化瘀法進行治療,認為本病的發病機制主要是顏面部的氣血失和、面部肌膚失養,因此用血府逐瘀湯貫上徹下,疏通全身氣血。肺之充在皮,桑白皮、桑葉皆入肺,二藥體現一清一潤之作用,且桑葉又可以宣散上焦風熱。丹參、郁金既能涼血活血,又能寧心安神,以助血府逐瘀宣通氣血,且怡人心智。二診患者熱象已退,故而去桑白皮加玫瑰花,起到和顏悅色之效,以資鞏固療效。
提示:文中處方,僅供臨床中醫參考,非專業人士,請在專業中醫指導下使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