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死的駱駝果然比馬大,英國居然能拿出五千枚導彈,太不可思議了。它是如何做到的?
讓我們仔細讀一下這條新聞:此次交付將根據一項為期十九年的融資協議進行。十九年提供五千枚導彈,平均每年兩百六十三枚,平均每天不到一枚。
俄羅斯一個晚上就能發射幾百架無人機,而英國稱未來十九年內每天提供零點七二枚導彈就能讓烏克蘭繼續戰斗。
而且導彈直徑僅七十毫米(七厘米),經過測量,差不多相當于一瓶醬油的直徑。
這樣的導彈,竟稱能讓烏克蘭繼續戰斗。
但這還不是重點,重點在于:英國提供了二十五億英鎊(約三十四億美元)的信用擔保。三十四億美元,這筆資金規模不小。
誰承擔這筆費用?文章提到是通過解鎖英國出口基金支持的資金。
重點在于,另一篇報道指出,這筆資金現已到位,將用于支持烏克蘭繼續戰斗。
英國官員們將這項計劃描述為互利共贏:既幫助烏克蘭抵御俄羅斯進攻,又鞏固了英國的工業基礎。
每天提供零點七二枚“醬油瓶導彈”,竟能確保烏克蘭繼續戰斗,并見證烏克蘭人民的持久力量,且具有里程碑意義。
五千枚“醬油瓶導彈”將在未來十九年逐步提供,而三十四億美元資金卻在今日一步到位。
這項倡議是“英烏百年伙伴關系”框架的一部分,旨在推動國防、經濟發展和重建領域的長期合作。
西方企業為何如此富有的原因找到了——西方納稅人的錢就這樣被轉移到私人軍火商手中。
這篇報道還說,英國和烏克蘭將在今年的烏克蘭復蘇會議上簽署一項重要的防務協議,該協議將為英國創造兩百個就業崗位,并保障另外七百個就業崗位。
烏克蘭復蘇會議為何協議內容是為英國創造就業崗位,難道不該為烏克蘭創造嗎?
其實英國其實也為烏克蘭創造了大量崗位。
報道中反復提到“使烏克蘭繼續戰斗”“幫助他們繼續戰斗”。難道這不算是提供就業機會嗎?
比如,強迫他們到前線“就業”,難道不好嗎? 把烏克蘭戰斗到最后一個人。
讓英國、美國、德國、法國、意大利再次偉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