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時代財經APP(ID:tf-app) 作者:何銘亮 編輯:高秋榕
“生意好,不代表業績好”。7月15日,一位民航業內人士對時代財經這樣表示。
在中國航協里,這句話的另一個表述,是近幾個季度以來常見的“旺丁不旺財”——航班量、客運量早已超過2019年,但國內部份航司的盈利還未完全恢復。
7月14日,A股7大上市航司中有5家公布了上半年業績預告,其中三大航依舊虧損,合計或至少虧損42.38億元;海航控股預計(600221.SH)歸母凈利潤實現扭虧,華夏航空(002928.SZ)歸母凈利潤則迎來700%以上的預計漲幅。
截至7月15日收盤,7大上市航司中僅華夏航空一家收漲2.20%,海航控股、吉祥航空(603885.SH)跌超2%,南方航空(600029.SH)、春秋航空(601021.SH)分別跌1.90%、1.48%,中國國航(601111.SH)跌0.67%,中國東航(600115.SH)則平收。
三大航依舊虧損,國航、東航減虧
2025年上半年,中國國航預計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約為-17億元到-22億元,相比去年同期凈虧損27.82億元,今年上半年其至少減虧超5億元。
中國東航預計今年前6月歸母凈利潤則為-12億元至-16億元;相比去年同期的-27.68億元,至少減虧11億元。
南航則預計凈虧損13.38億元到17.56億元,與去年同期虧損12.28億元對比,虧損規模有所擴大——過去多個財報季中,南航在虧損的航司中虧損最少,但今年上半年卻成為三大航之中唯一一家虧損繼續擴大的航司。
虧損原因方面,國航稱是因市場供給不均衡、客源結構下沉、高鐵網絡沖擊,以及國際環境不確定性加深、全球產業鏈供應鏈變化等因素影響;南航則表示,受旅客結構變化、高鐵沖擊、國際環境不穩定和不確定因素增多、全球供應鏈不暢以及匯率波動等多重因素影響,公司經營壓力依然巨大。
東航明確指出了市場競爭依然激烈。“2025年上半年,公司持續做強上海樞紐,堅持往遠處飛、往國際飛、往新興市場飛,新開加密多條國際航線,積極開展‘航空+文旅商展’等立體營銷,強化成本管控等,同比實現大幅減虧。但受國內市場價格競爭激烈、國際環境復雜多變等因素影響,預計公司2025年上半年經營業績出現虧損。”東航在公告中表示。
航班管家數據顯示,2025上半年我國民航旅客運輸3.7億人次(僅含境內航司承運數據),同比2024年增長5.9%,較2019年同期增長15.4%。
航班量方面,上半年民航整體運行客運航班達275.6萬班次,同比增長3.7%,較2019年同期增長7.2%,其中國內(含地區)增長10.5%、國際下降12.0%(國際航班恢復88%)。
另外也有業內流傳消息稱,今年二季度各大航司均有不錯的“生意”。這也有數據得以佐證,航班管家數據顯示,今年二季度,各月客座率皆在84%以上,明顯高于歷史年份。上半年民航整體客座率達84.1%,高于2024上半年1.9個百分點、高于2019上半年0.8個百分點。
不過,一位民航業內人士對時代財經這樣表示,“生意好,不代表業績好”。
2025上半年,民航國內經濟艙平均票價達740元(含稅票價),同比2024年下降6.9%,較2019年同期下降7.8%。
換言之,航班量、客運量增長的同時,票價是否下行、航線本身能否盈利,以及以往高盈利的國際航線是否得到恢復,依舊考驗著航司們在經營效益上的掌控力。
華夏航空預計上半年歸母凈利潤暴漲
今年上半年,海航控股、華夏航空均預計實現盈利。
海航控股表示,預計上半年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為4500萬元到6500萬元,不過扣非凈利潤則依舊虧損4000萬元到6000萬元。海航方面解釋,2025年以來民航市場持續向好,公司推進航線網絡提質增效有成效,而且公司大多數租賃債務及部分貸款以外幣結算(主要是美元),因上半年人民幣升值,公司產生匯兌收益,加之航油價格下降、公司獲得資產處置收益等。
支線航空華夏航空業績預告顯示,前6月公司預計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2.2億至2.9億元,同比增長741.26%-1008.93%。從過往華夏航空中報披露的歸母凈利潤來看,規模多在2億元以下,換言之該公司有望迎來上市以來業績最好的上半年。
華夏航空解釋稱,主要受益于民航出行需求改善,公司積極推動航班量增長,提升機隊利用率,同時公司抓住支線旅游、淡季出行等市場機會,從而提升客座率。
有民航專家對時代財經表示,華夏航空利潤一直有相當一部分來自地方政府的運力采購或補貼,只要實際售票有好轉,如低線城市航空出行復蘇,在業績規模相對較低的背景下,就容易比大航司率先呈現好的財務結果。
華夏航空5月在業績說明會上表示,近年來,中小城市航空消費潛力持續釋放,以旅游為代表的因私出行需求旺盛,五一節假日“縣城游、小城游”的需求熱點也反映出行需求的新機遇,公司將緊跟需求變化,提前進行戰略性的網絡布局,提升收益水平。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自去年開始施行的新《支線航空補貼管理暫行辦法》上,華夏航空方面解釋,老辦法按旅客運輸量核定補貼,新辦法按實際飛行小時核定補貼,解決了原方式對座位數少的支線飛機不利的問題,加大了對使用支線飛機執飛航線的補貼力度,鼓勵各航司運營航段成本低的支線飛機進行市場開發與培育。
2024年,華夏航空符合新規之下補貼范圍的航段運力占比提升4.4個百分點。
航班管家數據亦顯示,今年上半年航班量前十的航司中,華夏航空增速最快,為19.2%,之后依次為春秋航空(9.5%)、廈航(7.8%)、海航(7.3%)。
截至2025年一季度,華夏航空機隊規模達到77架,其中包含36架CRJ900系列,30架A320系列,11架C909系列,運力投放創歷史新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