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蘭德公司(RAND Corporation)發布了一份重磅報告,標題夠勁爆——說中國的東風系列導彈已經牛到讓人瞠目結舌的地步。報告里特別提到,只要30枚東風-15導彈齊射,美國在沖繩的嘉手納空軍基地就得徹底歇菜。
蘭德公司是啥來頭?為啥它的報告這么牛?
先說說蘭德公司,這可不是隨便哪個野雞機構。它是1948年在美國成立的頂級智庫,專門給美國政府和軍方出謀劃策,研究戰略、政策啥的。幾十年來,蘭德出的報告在國際安全和軍事領域那是有口皆碑,影響力杠杠的。它以前就沒少研究中國軍力,比如中國海軍、空軍的發展,這次又把目光瞄準了東風導彈,可見中國軍事實力上升已經讓美國坐不住了。
這份報告的核心觀點很簡單但很震撼:中國東風-15導彈要是來一波30枚的飽和攻擊,嘉手納基地就得玩完。嘉手納是美軍在西太平洋的“大本營”之一,癱瘓它可不是小事。這結論不是拍腦袋想出來的,蘭德是基于導彈性能、基地防御能力、地形條件等一堆數據分析得出的。所以,這份報告一發布,就跟扔了顆炸彈似的,把中美軍事競爭的話題又推上了風口浪尖。
東風-15導彈到底有多猛?
東風-15(DF-15)是中國火箭軍手里的一張王牌,屬于短程彈道導彈,射程大概在600到800公里。從中國東南沿海發射,沖繩的嘉手納基地完全在射程范圍內。這導彈最大的特點是精度高、破壞力強,尤其是裝上子母彈頭之后,簡直是機場殺手。
啥叫子母彈頭?簡單說,就是導彈飛到目標上空時,彈頭會炸開,釋放出一堆小彈頭,像下雨一樣覆蓋一大片區域。蘭德報告里說,這種彈頭的殺傷面積比傳統單一彈頭大8倍,特別適合對付機場跑道、停機坪、露天停放的飛機這些目標。想象一下,30枚導彈,每枚撒出幾十上百個小彈頭,嘉手納基地那兩條跑道和停機坪估計得被炸成篩子,飛機根本沒法起飛。
更牛的是,東風-15這些年升級了好幾代,像DF-15B、DF-15C這樣的改進型號,精度已經從早期的300米誤差縮小到5到10米。這意味著它不是隨便炸一炸,而是能精準打中基地的關鍵設施,比如指揮中心、油庫、機庫啥的。加上中國在福建、廣東一帶部署了大量機動發射車,藏在山里林子里,美軍想提前偵察到這些發射陣地,難度不是一般的大。
嘉手納基地為啥這么重要?又為啥這么脆弱?
嘉手納空軍基地在日本沖繩,離臺灣海峽也就770公里左右,是美軍在亞太地區的戰略核心。基地里常駐F-15戰斗機、KC-135加油機,還有各種偵察機、運輸機,平時跑道上飛機排得整整齊齊,支援美軍在西太平洋的作戰任務。一旦開戰,這地方就是美軍空中力量的支柱,能快速支援臺海、日本、韓國方向。
但這基地也有個致命弱點——太集中了。飛機大多停在露天停機坪上,跑道就那么兩條,防御能力有限。蘭德報告里提到,雖然美軍在周圍部署了“愛國者”反導系統,但面對30枚東風-15的飽和攻擊,“愛國者”根本攔不過來。為啥?一來導彈數量多,二來子母彈頭分散后攔截難度翻倍。報告還拿1999年科索沃戰爭舉例,當時美軍都沒能完全發現南聯盟的機動部隊,而中國東南沿海的地形比科索沃復雜30倍,美軍偵察起來更頭疼。
一旦嘉手納被打癱瘓,美軍的空中支援能力就得打個大折扣。跑道被毀,飛機起不了飛,基地就成了擺設。這對美軍在亞太的整體作戰計劃來說,影響可不是一星半點。
中國導彈技術咋這么猛了?
東風-15只是中國導彈家族的一個縮影。蘭德報告里還提到,中國導彈技術這幾年進步不是一點半點,不光是數量多了,質量更是飛躍。射程、精度、突防能力都在提升,除了DF-15,還有DH-10巡航導彈(長劍-10)和DF-21D反艦彈道導彈這些狠角色。
DH-10射程能到1500到2000公里,日本全境都在范圍內,適合打固定目標。DF-21D更夸張,射程也差不多1500到2000公里,外號“航母殺手”,專門對付美國航母戰斗群。有了這些導彈,美軍航母在臺海附近晃悠的時候就得掂量掂量,不敢靠太近。
為啥中國導彈技術突飛猛進?一方面是國家投入大,軍工研發下了血本;另一方面是實戰需求驅動,像東風系列這種武器,明顯是為應對臺海和西太平洋的局勢量身打造的。蘭德報告里說得很清楚,這讓美軍在亞太的軍事優勢越來越小,美國不得不好好想想對策了。
面對中國導彈的威脅,美國也不是坐以待斃。蘭德報告里提到,美軍從2010年代中期就開始調整西太平洋的部署,嘉手納基地的防御能力也在升級。比如,加裝更多的“愛國者”反導系統,建更多的飛機掩體,還把一部分戰機分散到關島的安德森空軍基地,避免雞蛋全放一個籃子里。
2022年,美國還宣布要把嘉手納的F-15C戰斗機逐步換成F-35A隱形戰機。這F-35A隱身性能好,生存率高,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被導彈打擊的風險。不過,蘭德也說了,光靠這些防御手段只能緩解問題,不能徹底解決。30枚東風-15的火力實在太猛,基地再怎么防也扛不住這種飽和攻擊。
除了硬件升級,美國還想拉盟友一起扛。日本、韓國是重點合作對象,畢竟嘉手納在日本,沖繩的安全直接牽扯到日美同盟。蘭德建議美國加大在導彈防御系統、無人機技術上的投入,爭取在技術上壓過中國一頭。但這話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可沒那么簡單,畢竟中國導彈技術進步的速度也不慢。
中美軍事競爭往哪走?
這份報告把中美軍事博弈的現狀擺得很清楚:中國東風導彈的崛起已經改變了亞太的軍事格局,嘉手納基地的脆弱性只是個縮影。美軍要想保住優勢,得花大力氣調整戰略,但短期內完全扭轉局面不太現實。
從更大的角度看,中美在軍事上的對抗越來越明顯。過去幾年,貿易戰、科技戰打得熱火朝天,現在軍事領域也針鋒相對。蘭德報告有點火上澆油的意思,把緊張局勢又推高了一截。不過,它也提醒美國,別光想著硬碰硬,和平穩定才是正道,靠對話和合作管住風險才是王牌。
但說實話,中美這對老對手,誰也不肯輕易服軟。中國導彈技術的提升,某種程度上是給美國敲警鐘——別以為亞太還是你說了算。而美國那邊,肯定也不會甘心讓出主導權,接下來幾年,雙方在軍事上的較量估計只會更激烈。
這報告靠譜嗎?有啥爭議?
蘭德報告雖然權威,但也不是沒人質疑。有人覺得它有點夸大其詞,把東風-15的威力吹得太神了。畢竟實戰沒打過,誰也不知道30枚導彈能不能真把嘉手納打廢。子母彈頭聽著厲害,但美軍的反導系統也不是吃素的,攔截率到底咋樣還得看實際效果。
還有人說,蘭德這份報告有“嚇唬人”的嫌疑。智庫嘛,有時候會故意把對手的威脅放大,給美國政府和軍方施壓,多要點預算啥的。這種套路以前也不是沒見過。所以,這報告的數據和分析得打個折扣,不能全信。
不過,不管咋說,報告指出的趨勢沒啥毛病——中國軍力確實在崛起,美軍在亞太的優勢確實在縮小。這不是蘭德一家說的,國際上不少研究機構都得出類似結論。東風導彈的威脅是實打實的,美國不可能不當回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