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慶后走了剛一年半,家里就炸開了鍋。三個“私生子”把親姐姐宗馥莉告了,就為那筆18億的信托資金,這出戲鬧到現在,誰都沒撈著好。
先給大伙捋捋人物關系。宗慶后2024年2月走的,一輩子攢下娃哈哈這么大個家業。明面上該宗馥莉接手,沒成想冒出三個“同父異母”的弟弟妹妹。
這仨孩子身世挺有意思:最大的1989年生,老二1998年生,最小的2017年才來,媽一個是杜建英,一個是以前的別墅管家,仨孩子還都是美國籍。
最小的娃出生時,宗慶后都72了,他媽媽是別墅管家;杜建英更不簡單,浙大高材生,23歲就給宗慶后生娃,還帶過宗馥莉去美國讀書,在娃哈哈算半個“二當家”。
要說矛盾的根兒,還得是那筆信托錢。宗慶后生前想的挺好:21億給這仨孩子,但得等錢湊齊了才能領;娃哈哈和別的家產,全歸宗馥莉。
可他千算萬算,沒算到這21億能把親情撕個稀碎。現在信托里才18億,還差3億得靠娃哈哈分紅補,宗馥莉一接手,直接把這錢給停了。
不光停了后續的錢,宗馥莉還從信托里轉走110萬。本來這信托沒激活,按規矩動不了,她這么一弄,等于把這池子水徹底攪渾了。
杜建英那邊肯定不樂意啊。帶著仨孩子在香港打官司,拿出出生證明、宗慶后當時拍胸脯的錄音,說宗馥莉毀了約定。說起來也巧,她和宗馥莉現在還共有好幾家公司呢。
有人說宗馥莉下手太狠,其實她心里的疙瘩早結下了。14歲就被送美國,看著父親和杜建英的孩子出生,親媽不在身邊,換誰心里都不好受。
回國后在娃哈哈也沒順過。被父親的老部下架空,只能在公關部打雜,年會上都不能和杜建英同臺,這口氣憋了幾十年,現在總算能自己做主了。
我倒覺得,最該說道說道的是宗慶后。他總覺得自己是大家長,說一不二,生前連個書面遺囑都沒立,信托條款也弄得漏洞百出。
他可能是怕壞了“布鞋富豪”的名聲。一輩子對外裝樸素節儉,家里藏著仨“私生子”,這種虛榮心最后坑了所有人。托爾斯泰說虛榮欲最難克服,真是一點不假。
這場鬧劇最倒霉的是娃哈哈。以前一提娃哈哈,想到的是AD鈣奶、童年回憶;現在一搜,全是“私生子”“信托糾紛”,這牌子的口碑都受影響。
員工看著老板家內斗,心里能踏實嗎?消費者買飲料時,說不定都會多琢磨琢磨。這種影響,可不是短時間能掰回來的。
有人說宗馥莉太急,剛接手就動信托。可換個角度想,突然冒出來三個要分21億的弟妹,換誰不得防著點?只是她這方式太直接,把矛盾全擺到臺面上了。
杜建英帶著孩子起訴,看似占理,其實也把家丑抖光了。就算最后拿到錢,仨孩子頂著“私生子”的標簽,以后在圈子里也難抬頭。
網友的評論也挺熱鬧。有人罵豪門冷血,為了錢連體面都不要;有人說宗慶后人設崩了,配不上“企業家偶像”的頭銜;還有人擔心娃哈哈的飲料會不會變味,畢竟喝了幾十年。
這事兒其實給所有有錢人提了個醒:財富傳承不能靠“想當然”。口頭承諾不如白紙黑字,信托條款得把漏洞堵死。不然生前再風光,死后家里鬧得雞飛狗跳,名聲全毀了。
對咱們普通人來說,也能看明白個理兒:親情在巨額財富面前,有時候真挺脆弱。宗慶后以為血脈能讓子女互相包容,卻忘了21億足夠把人心看透。
他要是早把話說明白,立下沒漏洞的遺囑,哪有今天的麻煩?現在倒好,自己的名聲受了損,孩子們鬧得不可開交,企業也跟著遭殃。
官司剛開打,輸贏還不好說。但能肯定的是,宗慶后的名聲已經打了折,娃哈哈的品牌蒙了塵,宗馥莉和三個“弟妹”這輩子怕是難和解了。
說到底,這場鬧劇里沒有贏家。錢再多,爭到最后傷了親情、毀了名聲,又有什么意思?
或許等這陣風波過了,大家才會明白:比起算計錢財,把家里的事理順,給后人留個和睦的局面,才是真正的聰明。可惜宗慶后明白得太晚了。
對此,您有什么感想?敬請點贊、收藏、轉發,并與我交流呵!
(素材來源官方媒體/網絡新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