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下午,蘇州大學蘇州醫學院青松果暑期社會實踐團隊再次走進錦塘社區,為二十余名小學生開設“中藥香囊DIY”與“認識并保護口腔”雙主題課堂,通過理論講解、實物演示與動手體驗,將中醫藥文化與口腔健康知識以童趣方式植入童眸。
一、“聞香識藥”承古韻
志愿者楊家晟以“中藥香囊的前世今生”為題,首先拋出“陳皮是橘子皮還是土豆皮”的快問快答,孩子們紛紛舉手,答案此起彼伏,課堂瞬間升溫。PPT上,唐葡萄花鳥紋銀香囊的陀螺儀結構動圖引來一片驚嘆,楊家晟順勢講述唐代貴婦佩香禮儀、宋代霞帔墜的審美與實用兼具,傳統器物之美在光影中流淌。
實物環節,丁香、艾葉、薄荷等十余味藥材依次排開,濃烈或清冽的氣味迅速占領教室。孩子們蒙眼聞香,“這是薄荷!”“我猜到了艾草!”興奮聲此起彼伏。楊家晟提醒,艾草溫經散寒,薄荷疏風清熱,不同藥性決定香囊功效。因縫制環節涉及針線,團隊改為“藥材裝袋”安全版DIY,孩子們將稱量好的丁香、陳皮、冰片倒入棉紗袋,拉緊束口,一枚枚玲瓏香囊便懸于腕間。
老師利用題目搶答激發小朋友們的興趣
二、“微笑從齒開始”護成長
志愿者李楚琦琦攜牙齒模型與巨型牙刷踏入教室,開啟口腔守護之旅。他以“牙齒像大樹”作喻,引導孩子們觸摸牙齦與“牙根”連接處,感知牢固與脆弱并存。模型展示切牙、尖牙、磨牙的不同形態,孩子們用指關節敲擊桌面模擬切咬動作,現場歡笑不斷。
談及換牙,六歲半的宋天宇緊張地晃動門牙,李楚琦琦蹲身示范輕觸判斷松動度,并叮囑“勿用手搖,讓牙齒自然掉落”。蛀牙五階段的動畫播放時,黑色齲斑一點點吞噬牙冠,孩子們齊聲驚呼。
隨后,志愿者分發牙齒模型與兒童牙刷,現場演練巴氏刷牙法:刷毛45度對準齦溝,小圓圈輕拂,兩分鐘計時器滴答作響。孩子們邊刷邊數“外側十下,內側十下”,動作有板有眼。課程結束,每位孩子獲贈“刷牙打卡表”,鼓勵堅持早晚各一次。
老師利用牙齒模型演示正確刷牙姿勢
青松果成長計劃暑期夏令營的第三日,在香囊的藥香與孩子們笑聲交織中落下帷幕。短短一日,藥香與笑聲交織,刷牙歌與古詩共鳴。青松果團隊表示,將持續優化課程設計,讓傳統精粹與現代醫學攜手護佑兒童成長。相信在接下來的時間里,孩子們還將收獲更多精彩與成長。
青松果實踐團隊成員合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