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媒體看民勤】丨甘肅民勤:鎖沙育“金果” 沙海蹚富路
清晨,當第一縷陽光穿透溫棚薄膜,灑在翠綠的人參果藤蔓上,甘肅民勤縣東壩鎮農民李萬祥布滿皸裂的手,正小心翼翼地將成熟的果實摘下。他腳下的土地,十年前還是一片沙子隨風翻滾的不毛之地。
位于巴丹吉林和騰格里兩大沙漠夾縫中的甘肅民勤,是全國最干旱、荒漠化最嚴重的地區之一。生存的渴望,激發了民勤人化身“沙漠園藝大師”、向沙漠要效益的智慧——他們創新性地將傳統的草方格固沙技術升級為鎖住流動沙丘的生態“鎧甲”;通過土壤改良劑、節水滴灌和有機質添加,突破性地給貧瘠沙土注入“營養液”,在沙海中開辟出了肥沃的“綠洲”……如今,廣袤的沙地上,一座座現代化的日光溫室拔地而起,成為“反季節”瓜果的搖籃。從“沙進人退”到“綠進沙退”,再到如今“沙里生金”,民勤人用汗水和智慧,在風沙線上書寫了一部震撼人心的“沙漠變形記”。
科技破題戈壁灘:從“沙中求生”到“沙里掘金”
盛夏時節,正值民勤大漠蜜瓜銷售的旺季,收成鎮的田間地頭、交易市場上,隨處可見農民忙碌的身影。“我們在線上銷售平臺的日接單量達到3000單,銷貨量達到10噸。今天采購的蜜瓜無論是品相還是口感都非常好,應該也能被顧客點贊。”記者見到民勤縣盛躍特色產業服務專業合作社聯合社負責人梁廷銳時,他正指揮工人將采收來的蜜瓜分揀、套袋、包裝、貼簽,通過“互聯網+”快車銷往全國。
收成鎮是民勤蜜瓜的主產區。近年來,該鎮立足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優化種植結構和區域布局,提品質、創品牌,推動蜜瓜產業向綠色有機轉型,向高層次高品質邁進,形成了以露地栽培為主,溫室栽培為輔,搭配小拱棚栽培的種植格局。全鎮蜜瓜種植面積達5萬畝,從事蜜瓜產業的經營主體達36個,其中龍頭企業2個、專業合作社64個。
一業起,百業興,全局活。近年來,民勤縣立足“種出好產品、打出好品牌、賣出好價錢”,將培育壯大特色產業、優勢產業作為發展現代絲路寒旱農業、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實現產業興旺的直接抓手,精準確定以蜜瓜、茴香、果蔬、葵花和肉羊為核心的“4+1”主導產業,宜果則果、宜農則農、宜牧則牧,建基地、扶龍頭、抓項目、創品牌、拓市場,構建多元富民產業體系,形成了“一業多品”的產業發展新格局。
此外,依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產業專家智庫,民勤縣高起點編制綠色生態產業、特色農業園高質量發展及肉羊產業振興等系列規劃,將著力點聚焦于構建綠色有機現代農業產業體系,明確農業綠色化、可持續發展目標,積極創建綠色農業發展先行區。通過做精產業布局、做強農業園區、做大特色品牌、做好結構優化,推動多業協同發展、實現“鼓鈸齊鳴”,全力打造綠色農業發展標桿,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
從“沙中求生”到“沙里掘金”,民勤農業在治沙與興產的協同中實現蛻變。據統計,2025年,民勤縣種植蜜瓜16.88萬畝、茴香8.14萬畝、葵花15.01萬畝、果蔬20萬畝,全縣羊只飼養量將達到430萬只。
智慧農業增效能:從“汗滴禾下”到“數聯田頭”
過去,受限于嚴酷沙害與粗放管理,民勤以蜜瓜、茴香、果蔬、葵花和肉羊為核心的“4+1”主導產業的規模化發展曾遭遇生態與效益的雙重挑戰。如今,借力科技賦能的智慧治沙體系與數字農業新模式,沙漠中的民勤綠洲正憑借充沛光熱、透氣性沙質土壤與天然屏障,為蜜瓜、沙蔥、人參果等特色農產品打造“黃金”生長賽道。
這幾天,民勤大漠田園的水果西紅柿已帶著沙土的滋養與晨露的清新,涌入喧囂的批發市場。“這些從沙土中孕育的‘沙漠紅寶石’,憑借其沙瓤爆汁的獨特口感和科技種植的品質保障,被各地客商爭相搶購。”民勤大漠田園農業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技術員許爾會介紹,針對含沙量超80%的貧瘠沙土,民勤縣通過施有機肥固沙培肥,摻黏土補漏保墑,在克服先天不足的同時維系通透性,為優質西紅柿奠定基礎。
記者來到民勤縣人參果脫毒育苗中心的生產作業車間采訪時,全自動播種機、催芽室、穴盤清洗機、嫁接生產線和穴盤入床機等智能生產裝備,讓基質處理、播種、催芽、嫁接、愈合育苗工藝流程井井有條。“豐產豐收‘種’先行,我們采取種苗脫毒技術,為農戶提供了源源不斷的種苗,有力保障了產業的穩定快速發展。”該中心負責人詹全民說。
集中資源力量進行科技攻關,強化產學研育繁一體化、協同化、系統化推進,“解鎖”現代寒旱特色農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技術瓶頸。記者在民勤縣采訪時了解到,該縣聚焦果蔬畜禽等重點產業領域,緊盯種植產業鏈補強、加工產業鏈提升、銷售服務產業鏈構建等重要環節,深耕農業現代化科技領域,全縣農業“壓艙石”作用日益凸顯,重要農產品保障水平穩步提升。
“依靠科技支撐,我們讓‘智慧農業’為鄉村振興‘賦能添翼’。”民勤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陳芳說,民勤縣深化農業產學研合作,強化農業科技支撐作用,“技術單位+企業+基地”,強力推進科技資源向農業特色產業集聚,推動農業科學技術產業化、品牌化提質增效,促進優勢特色產業高質量發展。
品牌突圍煥新顏:從“漠野山珍”到“綠洲名品”
按照“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特”的理念和有機農業發展思路,民勤縣從基地、技術、產銷三端發力培育綠色有機農業,以品牌賦能提升附加值,形成“綠色有機+特色品牌”雙輪驅動的農業發展新格局。
走進民勤縣大壩鎮奧翔沙蔥產銷專業合作社的種植基地,溫室大棚里人工培育的沙蔥郁郁蔥蔥,如綠色綢帶鋪滿田間。合作社負責人甄世龍正忙著指揮工人采收分揀、過秤包裝、裝車外銷,一派繁忙景象。“‘民勤沙蔥’品牌打響后,市場競爭力顯著增強,價格穩中有升,訂單常年供不應求。品牌影響力的提升,不僅幫助我們拓寬了銷路,更提升了產業效益。”甄世龍說,通過探索“市場導向、龍頭帶動、資源整合、統分結合、抱團發展”的運營模式,構建起“基地+農戶+合作社”的聯結機制,合作社有效帶動 9個鄉鎮、24個村的近千戶農民增收致富。合作社年銷售沙蔥超360噸,年銷售收入達2000萬元,產品銷往北京、上海、廣州、呼和浩特、烏魯木齊等地。
培育壯大地域品牌,促進寒旱特色農業發展,助力鄉村振興。民勤縣有關負責同志介紹,民勤縣聚焦產地“最先一公里”和城市“最后一公里”的銜接難題,堅持立足當前與著眼長遠相結合,圍繞服務大灣區市場需求,找準短板弱項,實施精準發力。通過引導存量冷鏈設施資源集中整合,優化冷鏈基礎設施布局和體系建設,強化產地預冷環節,延伸冷鏈末梢網絡,積極發展“平臺企業+農業基地”“生鮮電商+產地直發”等新業態新模式,暢通高品質農產品上行新通道,切實促進冷鏈惠農、品牌興農、特色富農。
“得益于獨特的區位、氣候、土壤等條件,民勤縣蔬菜種植面積和產量均位居全省前列,是我國北方地區最佳果蔬生產基地之一、重要的西菜東調基地和設施蔬菜優勢產區。”陳芳說,為夯實支撐品牌發展的產業“硬實力”,民勤狠抓大漠冷涼蔬菜基地建設,大力實施土地整村流轉和規模化經營,廣泛推行“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模式,集中培育蜜瓜、茴香、果蔬、肉羊等特色產業帶;錨定優勢單品、優勢時段和優勢區域“三優戰略”,堅持“宜果則果集約種植、宜農則農科技賦能、宜牧則牧生態循環”的發展路徑,科學劃定各鎮主導產業圖譜。同時,民勤縣建設了一批儲藏、保鮮、包裝等初加工設備設施,開發出一批特色精深加工產品,不斷拓展運銷服務等相關產業,為推進大漠冷涼蔬菜產業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作者:馬愛彬 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 魯明)
來源:農民日報客戶端
編輯:李玉紅 審校:李筱 責任編輯:閆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