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運以痛吻我 師者以愛燃燈
晨光初染安徽壽縣豐莊鎮(zhèn),合廟小學的校園內,一個身影穿梭于教室走廊之間,左袖在微風中輕蕩——周勇正用右手仔細檢查每一扇門窗、每一處欄桿,確保設施齊全。
他是壽縣豐莊鎮(zhèn)合廟小學教師兼教導主任,自2017年成為特崗教師以來,獨臂躬行于三尺講臺間,只手為鄉(xiāng)村學生撐起了一片天。
周勇走向教師崗位的初心源于一場意外。
時間退回至2012年,周勇在家鄉(xiāng)宿松縣上小學六年級時,一場意外讓他的臉部、身上留下多處傷疤,且永遠失去了左臂。一開始,周勇無法接受這個變故,整天以淚洗面,甚至懼怕見到任何人。
這條命運的裂痕卻因一位班主任的守護透進了光。高艷陽是周勇當時的班主任,了解到周勇的經歷后,不僅多次來到他家陪他聊天,開導他、鼓勵他,還帶來了同學們寫給周勇的小紙條,傳達大家盼望他早日返校的心聲。
當周勇鼓起勇氣回到校園,走進教室的一刻,教室里響起了一陣熱烈的掌聲,“隔了13年,很多事情我都記不清了,但那陣掌聲永遠在我記憶最深處。”漸漸地,校園生活打開了周勇的心門,讓他的臉上重新有了笑容。也讓他萌生了一個強烈的愿望:投身校園,成為一位像高老師這樣的人民教師。
2017年,周勇通過特崗教師考試,走上了合廟小學的講臺,這是一座距離淮南市主城區(qū)50多公里的鄉(xiāng)村小學,紅磚房、綠草地,樸實又安靜。
一開始,同事們看到周勇的第一眼,都為他捏了把汗,“一只胳膊寫板書不方便,拿書不方便,翻書不方便,批改作業(yè)也不方便,有太多的困難攔在他面前,他能勝任教師崗位嗎?”
“別人能做好的,我也能做好。我能當老師,并且還會是一名好老師。”不過,一開始的教師生涯并非一帆風順,他坦言,工作上的困難都不算坎,生活上的孤單更磨人,“在這邊沒朋友、沒親人,晚上睡在學校提供的宿舍時,常常被野貓亂撞房頂瓦片的聲音驚醒。”
“我和學生們是相互陪伴,相互治愈的。”周勇將全部熱情投入到了對學生的關心中。2017年,周勇了解到學生李云(化名)因父母離異,自小由爺爺奶奶撫養(yǎng)長大,與家人溝通少,性格內向,下課后總是孤零零坐在位置上。“還記得有個周末,我和愛人一同帶著李云來到了省城,她第一次見到電梯,在門口遲遲不敢邁出腳。我心疼這個孩子,想給她更多的愛”。放學后的陪伴、家訪時的關心、課余時的畫具……一點一滴的關愛,日復一日的陪伴,李云身邊的朋友漸漸多了起來,笑容也更加燦爛了。
因為業(yè)績優(yōu)異、能力突出,周勇被提拔為校教導主任,這讓他的工作量大幅增加,“他一個人干的活,差不多抵上五位教師的工作量。日常我們遇到教學問題,都是主動向周老師請教,他總是不厭其煩地和我們耐心探討。”周勇的同事說。
自擔任教師以來,周勇用愛與責任書寫了“優(yōu)秀教師”的答卷:2021年,他榮獲“壽縣優(yōu)秀班主任”稱號;2023年,因在教學管理方面成績突出,又被評為“壽縣教書育人先進個人”。
包括周勇在內,合廟小學共有13位教師,他們身處鄉(xiāng)村一線,想方設法地為學生們提供更多的學習資源:他們組建微信群開設“線上答疑課”,推動鎮(zhèn)教辦為困難家庭爭取免費流量包,讓信號盲區(qū)的學生也能觸摸云端課堂;他們結合當?shù)刎S富的鄉(xiāng)土文化資源,開設“家鄉(xiāng)文化課”,邀請淮南烙畫非遺傳承人李淑潔走進校園,傳授傳統(tǒng)技藝,讓學生感受家鄉(xiāng)文化的獨特魅力;三年來,周勇從工資中拿出部分資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幫助5名特困生重返課堂。
2025年,在安徽省新時代青年先鋒的獲獎人名單中,周勇“榜上有名”。曾經是那個被命運“痛吻”的少年已成為一束光,用獨臂穩(wěn)穩(wěn)地擎起知識的火炬,照亮了鄉(xiāng)村學生前行的路。
▌來源:壽縣融媒體中心
▌編輯:龍震琳
▌審核:小紅花
▌抖音號:@shouxianren2022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