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于青島市市南區萊陽路8號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博物館是目前我國規模最大、同時也是唯一全面反映和展示人民海軍發展歷程的綜合型軍事博物館。
從博物館東側正門進入,能看到通往展館路線正中的一條銅刻時間廊。這里從東往西按照時間先后刻有人民海軍成立以來的部分重大事件。
從廣場往南走,越過扶手樓梯向西南側看,會看到一座黃墻紅房頂的兩層西式建筑。這就是原德國海軍軍官俱樂部的舊址。1897年至一戰結束,青島曾被德國侵占淪為殖民地,這個地方是當時德國亞洲艦隊的駐扎所在地。
德國人曾在此休閑玩樂,舊址時刻提醒我們勿忘國恥
博物館共分為室內、陸地、海上三大展區,共收藏10000余件文物及各類武器裝備。
第一部分 室內展區
室內主展區面積一萬余平方米,共設四個展廳,按照“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時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三個部分現海軍的發展歷程。
1949年4月23日,在人民解放軍百萬雄師過大江解放南京的同一天,人民海軍在江蘇泰州白馬廟宣告成立。
毛主席1953年乘坐長江艦與洛陽艦視察海軍部隊,展廳內展出了從海軍吳淞基地征集的部分長江艦零件,也展現了毛主席揮毫寫下“為了反對帝國主義的侵略,我們一定要建立強大的海軍”的指示這段歷史的過程。長江艦的復原艦此時正在海軍博物館的室外展出。
三大艦隊陸續成立
1954年,從蘇聯接收的4艘“自豪”級驅逐艦,分別命名為101“鞍山艦”、102“旅順艦”、103“長春艦”、104“太原艦”。他們被譽為中國的“四大金剛”,同年10月25日,我國第一支驅逐艦部隊光榮成立。
SY-1型(上游一號)反艦導彈采用了以煤油作為推進劑的液體燃料火箭發動機,由自動駕駛儀、高度表自控飛行,主動式單脈沖雷達末制導,曾經裝備在人民海軍的021型導彈快艇、024型導彈快艇、053H型護衛艦、07型驅逐艦、01型護衛艦等主力艦艇上。
1952年10月朝鮮人民軍代表團贈送東海艦隊的禮物。此枯枝僅85公分,竟嵌入35枚炮彈彈片,真實反映了上甘嶺戰役的慘烈,見證了中國人民志愿軍的頑強。
艦艇命名證書
蘇制45-36魚雷。1954年11月14日,華東軍區海軍快艇第31大隊6艘魚雷艇發射該型魚雷,一舉擊沉國民黨軍“太平號”號護衛艦。中央軍委通令嘉獎參戰部隊“這是我軍以現代化裝備在海戰中所取得的第一次重大勝利”
62式1200火箭深彈是人民海軍早期裝備水面艦艇的火箭式深水炸彈,采用FQF-1200型5管250毫米反潛火箭深彈發射裝置發射,主要用于攻擊潛艇。
錨-1型水雷總質量1075千克,由雷體、雷錨兩大部分組成。其以水面艦艇布放,利用定深錘法,自動將水雷系留于設定的深度。雷體裝有5個觸角,當敵艦將任何一個觸角撞彎時,該觸角即可產生電流,使水雷爆炸。
二層展廳展示的“海空衛士”王偉烈士遺物。除了裝具與學習教材外,這個展柜還陳列有一封王偉遺孀寫給時任美國總統布什的公開信。
61式雙25艦炮于1964年批準生產定型,是以蘇聯2M-3M艦炮為原型的仿制型號。主要使用殺傷燃燒曳光彈,裝備于多型艦艇之上。1965年參加和國民黨的“八六海戰”,擊沉國民黨海軍獵潛艦“劍門”號和“章江”號,此次戰役是新中國成立后最大一次海上作戰的勝利。
海軍博物館中收藏的這門61式雙25艦炮還參加過1974年1月西沙自衛反擊戰,是一門“功勛炮”。
61式雙聯37mm艦炮是中國仿制蘇聯的小口徑艦炮,用于對空、對海和岸上目標射擊。該炮曾配備在396號掃雷艦上,曾參加過1974年1月西沙自衛反擊作戰。
鷹擊-81是鷹擊-8反艦導彈的專用空射型號。與鷹擊-8相比,鷹擊-81最大的特征是取消了后部的火箭助推器,因其不帶助推器,導彈發射后可迅速降低高度后轉入掠海平飛,直至攻擊目標,命中率高達90%。(下圖上)
鷹擊-8A是鷹擊-8的增強型,采用固體火箭發動機,彈翼和助推器尾翼均可折疊,是鷹擊-8系列中第一種大量裝備的艦對艦型號。可大量裝備在水面艦艇,包括驅逐艦、護衛艦、導彈艇、護衛艇等。(下圖中)
鷹擊-82是在鷹擊-8反艦導彈基礎上發展而來的專用潛射型號。該導彈仍采用固體燃料發動機,彈翼可折疊起來裝在發射管內。與鷹擊-8相比,增加了潛航運載器,并采用干式出水發射技術。(下圖下)
2015年9月3日抗戰勝利70周年閱兵式上,鷹擊-12A反艦導彈正式公開。鷹擊-12A反艦導彈主要通過飛機空載發射,也可以裝載到大型水面艦艇上,具備高速度、高機動、大射程和低空突防的特點,是奪取和保持制海權的主要手段。
2019年10月1日,在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閱兵中鷹擊-18A導彈首次公開亮相,光榮受閱。鷹擊-18A采用了亞聲速和超聲速兩種不同的飛行模式,既增大了反艦導彈的打擊能力,同時也在末端提高了導彈的突防性能,讓導彈能有效規避防空導彈和近防炮的攔截。
542型飛航式戰術導彈(后改名為鷹擊-6),威力巨大,彈藥戰斗部達1015公斤,安裝一臺渦噴發動機,如果直接命中可重創一艘巡洋艦。
中蘇關系惡化后,我國突破重重阻礙,建造的第一艘051型導彈驅逐艦,由于大量的裝備未來得及試驗定性,所以只能邊試驗邊使用。雖然不完美,但依然是一座豐碑。
紅旗-16防空導彈是海軍裝備的第一種國產中近程區域防空導彈,2008年完成定型實驗。裝備于大中型驅護艦,射程早期型號為40公里,改進型紅旗-16B/C達70公里。
霹靂-11是在紅旗-61C基礎上研制的空空導彈,該導彈的半主動雷達導引頭源自意大利的“阿斯派德”,只生產少量用于試驗與升級研究。
霹靂-2乙空空導彈是中國仿制蘇聯K-13研制的近程空空導彈。最大射程7.6公里,彈重75.3公斤。
728型氣墊登陸艇,是2009年從烏克蘭進口的“野牛登陸艇”基礎上改進而來的。能夠搭載3輛主戰坦克或者8輛裝甲戰車。
彈體上標注H/AJK-16的是紅旗-16型艦空導彈,是054A/B型導彈護衛艦的主要對空武器,有紅旗-16A/B/C等多種改進型號。
2012年11月23日,殲-15“飛鯊”艦載機首次在遼寧艦上成功起降,完美上演了刀尖上的舞蹈。這一歷史性的突破,標志著我國海軍走向深藍的歷史性跨越。下面這架披著蒙布的便是那架功勛戰斗機。
未完待續!
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