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分紅季,A股上市銀行的“紅包雨”如期而至。
近日,包括工商銀行、農業銀行、招商銀行等在內,均實施了2024年度分紅派息。
其中,招商銀行宣布每股派發現金紅利2元,合計派發A股現金紅利約412.58億元;工商銀行宣布每股派發現金股息約0.1646元,合計派發A股現金股息約443.78億元;農業銀行宣布每股派發現金紅利0.1255元,合計派發A股現金紅利約400.65億元。
據統計,天眼查顯示,截至目前,42家A股上市銀行的年度利潤分配方案均已獲得股東大會審議通過,其中已有26家銀行完成了年度分紅派息。
從分紅力度來看,家大業大,有錢有勢的國有大行仍是最豪橫的一批。
01穩穩的幸福,還得靠國有大行
Wind數據顯示,2024年,A股上市銀行現金分紅總額再度刷出新高,達到6319.56億元,較上年增加近200億元,增幅3.03%。
但要說誰最能給予投資者穩穩幸福的,還得靠國有大行的“老哥們兒”。
柒財經獲悉,工商銀行、建設銀行、農業銀行和中國銀行四大國有大行2024年累計分紅金額均突破700億元。
具體而言,被譽為“宇宙第一行”的工商銀行繼續領跑行業,年度累計分紅總額為1097.73億元,同比增長0.52%;
建設銀行緊隨其后,也豪擲1007.54億元,同比增長0.75%,用真金白銀回饋投資者;
農業銀行和中國銀行位居第三和第四位,現金分紅總額分別為846.61億元和713.60億元。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
股份行中,“零售之王”招商銀行是當之無愧的表率,合計派發金額約為504.40億元,成為細分賽道里唯一一家分紅總額站上500億元的選手,也大幅領先于交通銀行的281.46億元,郵儲銀行的259.41億元。
按照年度分紅比例論,大行們基于實力加持,依舊遙遙領先,但個別小行也很慷慨大方。
就2024年度來說,招商銀行以35.3%的分紅率居前,工農中建交郵六大國有行也均超30%;小行中,滬農商行、蘇州銀行、廈門銀行搶跑,分紅率分別為33.9%、32.5%、31.5%。
闊綽出手,源自銀行堅實、穩定的經營基礎,特別體現在國有六大行、招商銀行等頭部玩家身上。
財報披露,2024年國有六大行的凈利潤均實現正增長,合計盈利約1.4萬億元,相當于每家日均盈利約6.4億元,并且龍頭的不良貸款率普遍維持在1.3%以下的較低水平,資本充足率均顯著高于監管要求。
招商銀行作為股份行里的“尖子生”,亦不遑多讓,2024年凈利潤高達1483.91億元,日賺4.07億元。
這種"既賺錢又安全"的特性,是大行們“富而好禮”的底氣,也使其成為資本市場罕見的優質標的,備受投資者追捧。
股價走勢已然給出答案,繼2024年以34.39%的整體漲幅冠絕A股后,進入2025年,銀行股仍延續上行態勢。截至2025年6月30日,銀行板塊上半年股價總漲幅達13.1%,位列申萬一級行業第二。
天風證券最新研報指出,銀行板塊平均股息率較10年期國債收益率高出3.4個百分點,這種顯著的利差優勢吸引了大量機構資金。其中,保險資金的表現尤為突出,中國平安人壽甚至對工商銀行H股進行了舉牌增持。
02中期“紅包雨”接踵而至……
對持有銀行股的人來說,股價上漲,年終分紅到手,這兩年的日子必然是陽光燦爛。但這還不夠,更多“紅包雨”已經在路上……
據柒財經了解,這兩年,除了國有六大行,越來越多的銀行加入中期分紅的行列,提升投資者的獲得感。
3月初,招商銀行董事會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2025年度中期利潤分配計劃的議案》,明確將于今年進行中期分紅,分紅比例為2025年半年度歸屬于該行普通股股東利潤的35%,分紅時間為2026年1月至2月之間。
據悉,這將是招商銀行首次進行中期分紅。
杭州銀行也在6月25日的股東大會上,審議通過了《2025年度中期利潤分配方案的議案》,根據該議案,股東大會授權董事會根據股東大會決議,在符合利潤分配的條件下,制定并在規定期限內實施具體的中期分紅方案。
圖源:杭州銀行公告
長沙銀行在7月4日披露的投資者關系活動記錄表中表示,為增強投資者獲得感,計劃在2025年半年度實施中期分紅,分紅金額將不超過當期合并報表中歸屬于母公司普通股股東的凈利潤。
此外,常熟銀行、蘇農銀行、興業銀行等也放話將進行中期分紅,或擇機啟動中期分紅。
A股上市銀行加大分紅力度背后,一是積極響應新“國九條”政策導向,通過提高分紅頻次和額度,增強投資者對分紅政策的可預期性;二是實打實地回報股東,向市場傳遞出業績穩健、盈利向好的信號;三是強化市值管理,提升其在資本市場的吸引力。
相關業內人士表示,中期分紅機制的推行具有顯著優勢:從投資回報角度出發,即便年度分紅總額不變,增加分紅次數也能提升資金流動性價值,給予投資者更穩定的現金流預期。這一做法不僅有助于培養投資者長期持有紅利型銀行股的習慣,更能通過改善市場預期,為股價提供持續性支撐。
03也不乏“鐵公雞”
雖然銀行業整體分紅總額創歷史新高,絕大多數上市銀行也用實際行動回饋投資者,但一毛不拔的“鐵公子”也不是沒有。
比如,鄭州銀行、哈爾濱銀行,均連續四年(2020年-2023年)零分紅,前者還是2023年唯一不分紅的A股上市銀行;渤海銀行2020年登陸港股,2022至2024年從未進行任何現金分紅。
剖析上述“鐵公雞”摳摳搜搜的原因,說到底,還是業績不振導致囊中羞澀。
以鄭州銀行為例,2020年-2023年,該行營收從146.1億元減少到136.7億元,歸母凈利潤從31.68億元腰斬到18.5億元。
數據來源:鄭州銀行財報
盡管鄭州銀行在2024年終結倒退狀態,實現歸母凈利潤18.76億元,同比上升1.39%,但對比前幾年的高點,尚相差甚遠,并且營收128.8億元,繼續下降5.78%。
不過,在“頭鐵”了四年后,鄭州銀行終于決定在2024年進行分紅:擬每10股派發現金紅利0.2元(含稅),分紅總額為1.82億元,占年度歸凈利潤的9.69%。
哈爾濱銀行堪稱難兄難弟。由于資產質量惡化、高層違法違紀、人事變動頻繁等問題,2020年-2024年,該行營收從146.1億元下滑到142.4億元,歸母凈利潤從7.46億元增長到9.2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時,哈爾濱銀行的歸母凈利一度高達35.58億元。
資產質量亦不容樂觀。截至2024年末,哈爾濱銀行不良貸款率2.84%,遠高于行業平均水平1.5%,個人不良貸款率更是高達4.97%。
同樣行進在“下坡路”上的,還有渤海銀行。2020年-2024年,該行營收從324.9億元下降到254.8億元,降幅21.58%;歸母凈利潤從84.45億元萎縮到52.56億元,降幅37.76%。
糧倉不豐,外加資本金緊張,渤海銀行只能委屈股東了。
年報證實,渤海銀行2024年的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為8.35%,較上年微升0.05個百分點,但距離7.5%的監管紅線僅一步之遙。這一水平在上市股份行中墊底,同期招商銀行這一數據為14.86%。
資本充足率是銀行抵御風險的生命線,為此,渤海銀行不得不將有限的利潤留存用于資本補充。
總體來講,A股上市銀行2024年分紅規模再上層樓,“紅包雨”力度彰顯行業穩健底色。中期分紅漸成趨勢,進一步提升了投資者回報的頻次和可預期性,但也有個別銀行受業績拖累或資本壓力暫未分紅。
隨著政策引導深入和經營持續改善,銀行板塊作為高股息優質資產的價值,值得投資者長期關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