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時代財經 作者:陳梓慶
吉利汽車與極氪的合并終于落地。
7月15日晚,吉利控股集團宣布,旗下吉利汽車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吉利汽車”,股票代碼:0175.HK)與極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極氪科技”,股票代碼:NYSE:ZK)正式簽署合并協議,吉利汽車將收購其尚未持有的全部極氪股份,極氪科技股東可選擇以現金或置換吉利汽車股份作為對價。
受此影響,吉利汽車股價今日(7月16日)一度升至18.76港元/股,報收18.26港元/股,較7月15日的18.24港元/股,漲0.11%。
實際上,自《臺州宣言》發布以來,吉利汽車持續加緊對旗下品牌的資源整合,先有今年2月極氪品牌與領克品牌合并后成立極氪科技,后有今年5月吉利汽車在港交所發布將極氪科技私有化的公告,由此,在紐交所正式掛牌上市還不足一年的極氪科技宣布退市。
對此,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表示,“一個吉利行動”進展順利,“本次合并為吉利汽車更美好的未來打下了堅實基礎。”
對于這場合并,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專家委員會專家鐘師向時代財經表示:“如果吉利汽車陣營的每個品牌都單獨運作的話,會導致集團資源分散,無法集中配置資源,這樣下去必然會影響整個企業財務的健康發展。現在兩者合并,可以整合、共享集團資源,包括研發資源共享,采購資源共享,海外資源共享等,從而提升吉利集團在國內外汽車行業中的綜合競爭力。”
而北京中質華興工程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專家顧問張翔認為:“吉利從多品牌共存到‘一個吉利’的戰略變化,也反映了近幾年中國汽車市場的變化趨勢。”
急需降本
極氪是吉利陣營推出的高端新能源品牌。2021年4月,極氪發布首款車型極氪001。這款獵裝新能源車,在當時的新能源汽車市場獨樹一幟,迅速成為銷量榜前列的常客,多次單月交付超過1萬輛。
極氪001站穩腳跟后,極氪推出極氪001GT、極氪007、極氪7X、極氪X、極氪009等多款車型,覆蓋SUV、MPV等多個細分市場。2024年5月,極氪還在紐交所實現上市。
極氪001 圖源:極氪官方微博
然而,極氪的火爆并沒有持續太久。在高端新能源汽車市場,多個玩家爭相入局,包括小米SU7在內的車型開始對極氪帶來沖擊。
今年6月,極氪品牌銷量16702輛,同比下滑16.9%。今年上半年,極氪品牌累計銷量90740輛,同比微增3.3%,僅完成全年銷量目標32萬輛的28%左右。
面對市場壓力,極氪不再單打獨斗。今年2月,極氪品牌與領克品牌正式合并,極氪科技也由此成立。
按照時代財經根據車企公開數據統計,2025年上半年造車新勢力銷量排行中,零跑汽車和理想汽車均取得20萬輛以上的銷量成績單,占據第一、第二名。單極氪品牌而言,極氪上半年累計銷量排名第7,但若算上領克品牌,極氪科技今年上半年累計銷量近24.5萬輛,奪得頭籌。
而極氪品牌與領克品牌并表后的首份季度財報顯示,今年一季度極氪科技凈虧損7.63億元,同比收窄超60%。
與領克合并之后降本已經初見成效。據其財報披露,極氪科技一季度總營收220億元。其中,整車銷售收入191億元,同比增長16.1%;一季度整車毛利率16.5%,同比上升3.4個百分點;綜合毛利率攀升至19.1%,創歷史最高。
對于上述財報表現,極氪科技集團CEO安聰慧表示,兩大品牌合并之后,銷售費用、管理費用、資本開支均同比和環比雙降。
有極氪品牌與領克品牌合并成功在前,吉利管理層對吉利汽車和極氪科技的合并更加充滿信心。李書福率先定調:“吉利控股集團去年發布《臺州宣言》以來,‘一個吉利行動’進展順利,本次合并為吉利汽車更美好的未來打下了堅實基礎。”
吉利汽車控股有限公司行政總裁及執行董事桂生悅則表示,此次吉利汽車和極氪科技的合并“將開創多贏局面”。
“一個吉利”刻不容緩
吉利陣營一直是汽車市場中“多生孩子好打架”的代表。目前,僅整車制造相關業務,吉利控股集團旗下就有吉利汽車集團、極氪科技集團、蓮花集團、沃爾沃汽車集團、極星集團、遠程新能源商用車集團等6個不同板塊。
實際上,早在2007年前后,吉利汽車就實施過多品牌并存的戰略。彼時,全球鷹、英倫、帝豪三個子品牌統統同臺競技。然而,三個品牌均聚焦中、低端市場,導致自家車型“內斗”,而吉利汽車也遲遲未能在高端市場打開局面。
為了扭轉頹勢,2014年,吉利將上述三個子品牌整合,并推出博越、博瑞等全新車型。整合品牌后,吉利汽車在2015年實現銷量的同比增長,當年全年銷量達51萬輛,超過比亞迪。
或許是11年前的成功經驗,讓當下的吉利汽車看到了“一個吉利”的可行性,尤其在汽車行業競爭日趨激烈的當下,讓旗下企業和品牌各自單打獨斗已經不是最優解。
2024年10月,吉利旗下幾何品牌正式并入吉利銀河,成為銀河的智能精品小車系列;今年3月,翼真品牌正式并入銀河,成為吉利銀河高端電動MPV系列,同時吉利銀河正式升級為吉利銀河品牌。
“前幾年大量新興汽車品牌出現,吉利汽車為了市場聲望自然也設立了多個品牌來應對。現在經過多輪洗牌后,汽車行業的門檻提高了,吉利汽車如果繼續堅持多品牌戰略,對各個品牌分而治之,企業的經營成本自然也會增加,不利于未來在市場長遠立足。”張翔對時代財經表示。
與此同時,站在吉利汽車的角度,極氪也確實到了該“回家”的時候。
官方數據顯示,今年6月,吉利汽車銷量23.6萬輛,其中新能源車型累計銷量12.2萬輛,新能源車型滲透率為51.8%。與之對比,中國汽車流通協會乘聯分會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6月自主品牌的新能源車型滲透率達75.4%。
吉利銀河品牌作為吉利汽車新能源核心載體,旗下熱銷的星愿、熊貓、銀河星耀8、銀河星艦7 EM-i等車型,其售價處在3萬元~16萬元區間,缺少銷量領先的20萬元以上的高端車型。而在7月11日開啟預售的中型插混轎車銀河A7,其預售價也僅為10.38萬元起,遠低于同級別的燃油車型。
吉利銀河A7 圖源:吉利銀河新能源官方微博
作為高端品牌,極氪的回歸無疑補齊了吉利汽車在高端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空白,加上即將問世的豪華大型SUV車型9X,預計將形成覆蓋5萬元~50萬元價位細分市場的產品布局。
與此同時,吉利汽車還上調了今年的全年銷量目標,由271萬輛上調至300萬輛,要想完成銷量目標自然離不開極氪科技的貢獻。
對于如何讓“一個吉利”落到實處,吉利汽車方面指出,未來各品牌將通過圍繞用戶需求和清晰的品牌定位,積極參與市場競爭,并通過供應鏈與制造、銷售渠道等方面的協同合作,進一步發揮規模化效應和體系化優勢。
開源證券研報認為,吉利汽車旗下多個品牌合并后,可強化平臺化造車成本優勢、顯著改善經營效率、降低各品牌定位沖突,鞏固吉利汽車行業第二的地位。
“吉利汽車把旗下多個品牌整合后,可以實現資源共享、互用,比如共用零部件,降低生產成本,提升利潤空間,從而讓新車的價格在市場上更具競爭力。”張翔補充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