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說俄烏沖突,這仗打得是真熱鬧,尤其是導彈和防空系統的戲份兒特別足。俄羅斯一上來就放了大招,各種巡航導彈、彈道導彈、無人機,鋪天蓋地往烏克蘭招呼。目標很明確:炸基礎設施,癱瘓軍事指揮,爭取速戰速決。據一些公開數據,俄羅斯頭幾個月就扔了好幾千枚導彈,平均每天幾十發,甚至上百發,火力不可謂不猛。
但烏克蘭靠著蘇聯留下的老底子,比如S-300、Buk這些防空系統,再加上后來西方支援的“愛國者”和NASAMS,愣是把俄羅斯不少導彈給攔下來了。烏克蘭這邊防空沒那么先進,但架不住人家部署得當、戰術靈活,硬生生保住了不少關鍵目標。這仗打下來,幾個硬道理浮出來了。
俄羅斯導彈一開始砸得挺歡,但打著打著就露怯了。庫存消耗太快,后續生產跟不上,有時候甚至得掐著手指頭算著用。網上有分析說,俄羅斯高精導彈可能打到后面只剩三成庫存了。這說明啥?現代戰爭,導彈不是想扔就扔,得有足夠的存貨撐著,不然高強度打幾天就得歇菜。
烏克蘭能撐到現在,防空系統立了大功。S-300這老古董硬是頂住了不少俄羅斯的空襲,西方援助的“愛國者”更是錦上添花。防空這東西不光是攔導彈,還得護住自家基礎設施和軍隊,少了它就是挨打的份兒。這提醒咱們,防空能力是現代戰爭的命根子。
俄羅斯導彈不夠用了咋辦?拿S-300防空導彈改一改,直接當對地武器使。雖說精度差點,但便宜量又足,照樣能炸得烏克蘭頭疼。這招挺有意思,老裝備改一改還能上場,關鍵時候能頂半邊天。
這些教訓,中國肯定得記在小本本上,尤其是對付臺灣問題的時候,導彈和防空這倆關鍵詞,怎么也繞不開。
紅旗2導彈是中國60年代搞出來的第一代地空導彈,抄了蘇聯S-75的作業,自己又改了改。射程45公里,射高27公里,專干中高空目標,比如轟炸機、偵察機啥的。那會兒可是中國防空的主力,1967年還干下來一架美制U-2高空偵察機,挺牛的戰績。
不過,時代變了。現在紅旗2早被紅旗9、紅旗16、紅旗22這些新家伙擠下主力位置。技術上它確實老了,半主動雷達制導,抗干擾能力不行,射程和精度也比不上新導彈。但有意思的是,中國沒把這老家伙全扔了。據估計,全國還有好幾千枚庫存,甚至有人說上萬枚也不是沒可能。咋回事兒?可能是覺得扔了可惜,留著說不定還能干點啥。
這紅旗2雖然老,但也不是一無是處。數量多、成本低、維護簡單,這些優點在特定情況下還是能拿出來說道說道的。尤其在臺海這么個特殊地方,它可能還真有點用武之地。
臺灣問題是中國的心頭肉,和平統一是大原則,但武力選項一直沒拿掉。真要動手,臺海這地方太特殊了,100多公里的海峽寬度,地形狹窄,雙方火力都得拼個你死我活。中國要想占上風,導彈和防空肯定得玩出花兒來。紅旗2這老家伙,能不能在這兒插一腳呢?
臺海打起來,防控是重頭戲。臺灣有F-16、幻影2000這些戰機,還有“愛國者”導彈和“天弓”系統,防空網不算弱。中國的先進導彈和戰機肯定得挑大梁,但紅旗2也能摻和一把。
怎么摻和?靠數量。幾千枚紅旗2攢一塊兒,齊射出去,那場面想想都嚇人。臺灣戰機再牛,面對這么密的火力網也得掂量掂量。而且紅旗2還能當“炮灰”用,先扔出去耗臺灣的“愛國者”導彈,等對方彈藥打得差不多,中國的紅旗9、紅旗22再上,效果可能更好。這招有點像俄烏沖突里俄羅斯拿老導彈消耗烏克蘭防空的路子,簡單粗暴但管用。
臺海沖突,中國很可能會封鎖臺灣海峽,斷了臺灣的外援。紅旗2本來是防空導彈,但俄羅斯不是把S-300改成對地武器了嗎?我們也能依樣畫葫蘆,把紅旗2改成對海導彈,專門打臺灣的軍艦和補給船。
改裝成本不高,45公里射程在臺灣海峽夠用了。幾千枚導彈往海里一招呼,臺灣的船想跑都難。雖然精度可能差點,但靠數量也能把海峽炸個底朝天。這種低成本的封鎖手段,對付臺灣這種靠海吃飯的地方,效果不會差。
俄烏沖突里,俄羅斯用無人機和老導彈把烏克蘭防空耗得夠嗆,中國在臺海也能學這招。紅旗2數量多,拿來打消耗戰再合適不過。往臺灣機場、雷達站、指揮部招呼一通,精度差點沒關系,炸個大概齊就行。臺灣防空忙活半天,彈藥耗光了,中國的精確制導武器再上,基本就穩了。
這叫“以量補質”,不指望紅旗2一擊致命,就指望它把對方耗得沒脾氣?,F代戰爭打的就是資源,紅旗2這老家伙正好能當個“資源消耗機”。
當然,紅旗2也不是萬能的,老裝備有老裝備的毛病,得正視。
半主動雷達制導聽著挺高大上,但現在看就是個笑話??垢蓴_能力差,碰上現代電子戰系統,估計得懵圈。射程45公里,射高27公里,對付低空高速目標,比如巡航導彈和無人機,基本抓瞎。
庫存放了幾十年,導彈狀態咋樣誰也不知道。零件老化、彈體腐蝕,維護成本可能不低。真打起來,能不能全拉出來用,還是個問號。換點新零件,改改制導系統,精度和抗干擾能力都能提一提。2020年就有消息說中國對部分紅旗2動了手腳,說明這路子可行。
俄烏沖突不光是紅旗2的事兒,對中國整個軍事準備都有啟發。咱得把賬算明白,臺海這仗不好打,得做好萬全準備。
俄羅斯導彈打著打著沒貨了,中國可不能犯這錯。臺海沖突強度不會低,導彈、炮彈這些消耗品,得囤夠了。不光是紅旗2,紅旗9、東風系列都得備齊,不然打到一半啞火,那就尷尬了。
烏克蘭靠防空撐場面,中國也得把自家的防空網織密了。臺灣的導彈和戰機不是擺設,中國得有本事攔下來。同時,還得研究怎么破臺灣的防空,比如用紅旗2耗它,用電子戰擾它。
俄羅斯拿S-300改著玩兒,中國也能從紅旗2身上挖點潛力。老裝備不一定非得扔,改一改、用一用,關鍵時候能救命。
總的來說,俄烏沖突給中國提了個醒:導彈和防空是現代戰爭的命脈,庫存得足、技術得硬。紅旗2這老家伙,雖然比不上新導彈,但憑著數量多、成本低,在臺海這種特殊場景下還真能派上用場。防空、封鎖、消耗戰,哪樣都能摻一腳。但話說回來,它技術老、短板多,真要指望它打贏臺海仗,那也不現實。
中國得兩手抓:一方面把紅旗2利用起來,別浪費了這上萬枚的庫存;另一方面還得加緊搞新裝備,紅旗9、紅旗22、東風導彈這些才是硬核主力。臺海這事兒,靠的是綜合實力,紅旗2能幫襯一把,但絕不是萬能藥。留著它,改著用,關鍵時候頂一頂,這才是正經路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