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穆罕默德·巴拉迪(Mohamed ElBaradei)
國際原子能機構總干事
公正的和平、包容的安全架構是防止核擴散的最佳防御手段。知識不會被“抹去”,想通過轟炸達成協議必然適得其反,有可能讓我們的世界離核末日更進一步。
在1966年時,美國、蘇聯、英國、法國和中國不僅是僅有的幾個擁有核武器的國家,而且有足夠的智慧認識到核擴散的危險。盡管它們存在諸多深刻的政治分歧,但最終達成共識,阻止“核武器或其他核爆炸裝置”的進一步擴散。
根據1970年簽署的《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無核國家同意不發展核武器,并接受國際原子能機構對其所有核活動的保障監督。作為回應,五個核武器國家承諾“就停止核軍備競賽和核裁軍的有效措進行認真談判”。
《不擴散核武器條約》擁有191個締約國,是繼《聯合國憲章》之后獲得最廣泛采納的國際協定。少數未加入該條約的國家是印度、巴基斯坦和以色列,這些國家后來都研制出了核武器。朝鮮最初加入該條約,后來退出,開始發展自己的核武庫。
▲2010年4月8日,時任美國總統奧巴馬和時任俄羅斯總統梅德韋杰夫簽署《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
最初的五個核武器國家并未履行裁軍承諾。相反,它們一直利用人工智能和其他技術使核武庫現代化。全球核彈頭總數超過1.2萬枚,并成為國家實力和威望的重要標志。
聽聽俄羅斯領導人的言論。烏克蘭戰爭期間,他們一直炫耀俄羅斯的核武庫,將其視為無敵的象征。他們知道,核浩劫爆發的潛在風險將阻止其他大國直接挑戰俄羅斯。同樣,由于朝鮮已經擁有核武器,美國在處理朝鮮問題時采取了更為溫和的方式,主要依靠外交和經濟激勵。相比之下,在利比亞,穆阿邁爾·卡扎菲同意放棄本國尚在萌芽的核計劃,最終在北約對其政權發動空襲后身亡。
近幾十年來積累的教訓之一,是核武器國家無意全面裁軍。更糟糕的是,目前只有俄羅斯和美國簽訂了一項核軍控條約,即《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且將于明年2月到期。對任何國家來說,最強大的威懾力是擁有核武器,或者加入提供核保護傘的聯盟(如北約)。目前,全球約30個國家擁有核武器或者享受核保護。與此同時,其他國家不得不希望核大國能夠恪守規范。
中東局勢尤其緊張。該地區飽受戰爭、暴力、動蕩的困擾,且缺乏全面安全保障。同時,以色列是該地區唯一已知擁有核武器的國家,這無疑加劇了該地區長期存在的不安全局勢。
當然,最不確定的因素是伊朗。20世紀50年代,美英策劃的政變推翻了該國首個民選政府,此后這個國家一直飽受暴力和動蕩的折磨。20世紀80年代,在西方列強和鄰國的支持下,伊拉克入侵伊朗,意圖摧毀該國羽翼未豐的伊斯蘭政權。經歷了八年的殘酷暴力沖突,以及伊拉克廣泛部署化學武器之后,這個伊斯蘭共和國得出了意料之中的結論:它需要掌握核武器技術。然而,根據國際原子能機構、美國和其他情報機構的說法,該計劃實際上已在2003年終止。
▲2015年7月14日,伊核問題六國與伊朗達成伊核問題全面協議。
過去20年,挑戰一直是讓伊朗如何坦白自己過去未曾申報的核活動。經歷了一段時間的制裁之后,美國時任總統巴拉克·奧巴馬決定尋求外交途徑。其想法是利用經濟激勵和各種技術手段阻止伊朗發展核武器,并迫使其披露過去未申報的核活動。這些正是伊朗與聯合國安理會五個常任理事國(中國、俄羅斯、法國、英國和美國)以及德國和歐盟在2015年簽署的《聯合全面行動計劃》的主要內容。
該框架一直按預期運作,伊朗完全遵守協議,直到2018年特朗普總統突然宣布美國退出該協議。特朗普認為,伊核協議只是權宜之計,他堅持要求達成一項不僅能夠控制伊朗的核計劃,而且還能控制其在中東地區“破壞性”活動(例如其對哈馬斯、真主黨和也門胡塞武裝的支持)的協議。結果,伊朗拒絕執行伊核協議中的一些關鍵核查措施,并開始將鈾濃縮至接近武器級的水平。
喬·拜登擔任總統期間,美國試圖重啟《聯合全面行動計劃》,但未能成功。特朗普今年重返白宮后,要求伊朗徹底“放棄”鈾濃縮權利。美伊進行了幾輪斷斷續續的談判后,美國和以色列在缺乏伊朗擁有核武器計劃的可靠證據情況下,對伊朗的核目標和軍事目標發動了非法襲擊。表面上,它們的目標是摧毀伊朗所有核燃料循環設施,但也有傳言稱,此舉是要引發伊朗政權更迭——這讓人想起美國當年對伊拉克和利比亞采取類似非法軍事干預的理由。
▲6月22日的衛星照片顯示遭美軍空襲后的伊朗伊斯法罕核設施部分區域。
核擴散的根本原因,是一個國家缺少安全感,或者希望增強自己的實力和影響力。伊朗專注于提升核能力,源于其渴望防止外國干涉、對該地區安全失衡的敏感,以及渴望被認可為地區大國。使用武力和羞辱不僅無法削弱伊朗的核野心,反而更有可能讓它下定決心。1981年以色列摧毀伊拉克的研究反應堆后,我們在伊拉克就看到了類似的情況。
解決中東核擴散問題的唯一途徑,是在相互尊重、切實的安全保障(可通過嚴格的技術和核查協議實現)和經濟激勵(無論是威脅制裁還是承諾解除制裁)的基礎上進行對話。換句話說,解決伊朗核問題最終需要回歸一個類似《聯合全面行動計劃》的協議,只是不設限期,或許,還需要就伊朗導彈計劃的范圍達成一項補充協議。
應對中東地區長期存在的和平與安全挑戰,最終還需要達成一項全面協議,它涵蓋巴勒斯坦問題、以色列核武器問題以及經濟和社會發展需求。公正的和平、包容的安全架構是防止核擴散的最佳防御手段。知識不會被“抹去”,想通過轟炸達成協議必然適得其反,有可能讓我們的世界離核末日更進一步。
全文翻譯自報業辛迪加(Project Syndicate),原文標題“Nuclear Proliferation Cannot Be Bombed Away”,2025年
高端訪談
更多訪談(下滑查看)
基金會動態
更多動態(下滑查看)
中美聚焦網|中美交流基金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