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歐洲腫瘤內科學會胃腸腫瘤年會(2025 ESMO GI)于7月2-5日在西班牙巴塞羅那正式舉辦。隨訪監測對于早期發現非轉移性結直腸癌(CRC)的術后復發,以及時進行治療干預至關重要。然而數據顯示,對于經術后監測發現的復發性CRC患者,僅有約20%有機會接受第二輪根治性手術治療。
在本屆大會中,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彭俊杰教授匯報了FIND研究的中期分析結果,該研究探索了ctDNA甲基化分析在檢測患者術后復發中的應用。醫脈通編輯將研究整理如下,以饗讀者。
研究背景
如何提高CRC患者復發后接受挽救性治療的比例是當前CRC領域研究的熱點,有研究顯示,相較于影像監測,循環腫瘤DNA(ctDNA)甲基化分析能夠更早識別微小殘留病灶(MRD)。基于此,FIND試驗評估了ctDNA甲基化指導的監測與標準監測相比是否改善了非轉移性CRC患者的預后。
研究方法
FIND是一項前瞻性、多中心、隨機、III期試驗,研究的主要終點為術后2年內復發的患者接受根治性意向治療的比例。
圖1 研究設計
符合條件的患者在手術后隨機接受ctDNA甲基化監測或標準監測。ctDNA分析采用單管甲基化特異性定量PCR(mqMSP)檢測,共靶向10個甲基化標志物,可檢測低至0.01%等位基因分數的腫瘤DNA。在試驗組,ctDNA監測將與標準成像相結合:若ctDNA陽性,則進行CT成像;若成像結果為陰性,則每兩個月進行一次CT掃描,同時每季度進行ctDNA檢測。連續兩次ctDNA檢測呈陰性后,成像恢復到標準頻率。
圖2 試驗組監測方式
研究結果
自2023年7月至2024年6月,研究共納入728例患者,其中584例患者被納入ITT組(試驗組n=363,對照組n=365)。到2025年2月,中位隨訪時間為12個月。
兩組患者的復發率分別為8.3%和10.5%,無顯著差異(p=0.671)。然而,試驗組接受根治性意向治療的復發患者比例為50%,對照組為22.6%,ctDNA檢測顯著改善了研究的主要終點(RR=2.214,95%CI:1.060-4.780;p=0.034)。
針對臨床復發時間(TTCR)的分析顯示,試驗組的中位TTCR為9個月,對照組為12個月,ctDNA檢測可將TTCR顯著提高3.05個月(p<0.001)。
圖3 TTCR分析
研究結論
FIND試驗的中期分析表明,與標準影像學隨訪相比,ctDNA甲基化指導的術后監測可更早發現患者復發,并顯著提高復發患者接受治愈性治療的比例。
參考文獻:
Junjie Peng, et al. Dynamic Circulating Tumor DNA Methylation Monitoring Guiding Postoperative Surveillance in Non-Metastatic Colorectal Cancer: Interim Analysis of FIND Trial. ESMO GI LBA1.
撰寫:Babel
排版:Babel
執行:Squid
醫脈通是專業的在線醫生平臺,“感知世界醫學脈搏,助力中國臨床決策”是平臺的使命。醫脈通旗下擁有「臨床指南」「用藥參考」「醫學文獻王」「醫知源」「e研通」「e脈播」等系列產品,全面滿足醫學工作者臨床決策、獲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
本平臺旨在為醫療衛生專業人士傳遞更多醫學信息。本平臺發布的內容,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專業的醫療指導,也不應被視為診療建議。如該等信息被用于了解醫學信息以外的目的,本平臺不承擔相關責任。本平臺對發布的內容,并不代表同意其描述和觀點。若涉及版權問題,煩請權利人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處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