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2100 字
閱讀完約5分鐘
向紜嬉 金融投資報記者 吉雪嬌
隨著黃金價格步入高位震蕩,鉑金也走出了一波上漲行情。今年以來,現貨鉑金價格累計漲幅超過50%,鉑金飾品價格也一路飆升。
憑借價格優勢與稀有性,鉑金的“黃金平替”屬性凸顯。眾多商家紛紛布局鉑金這一“新賽道”。不過,年輕人對鉑金的態度相對理性與務實,“保值困局”仍待破解。
制圖:文宛
鉑金價格狂飆
商家快速布局“新賽道”
今年以來,國際黃金價格穩步攀升,接連突破關鍵阻力位,一度站穩3000美元/盎司的高位。國內黃金首飾價格也水漲船高,部分品牌足金飾品克價突破1000元大關,令不少消費者望而卻步。
就在黃金價格“高不可攀”時,鉑金也走出了一波上漲行情。數據顯示,年初至今,現貨鉑金價格累計上漲逾50%,跑贏黃金的漲幅(現貨黃金年內漲約27%)。截至7月,NYMEX鉑金期貨主力合約價格一度突破1447.9美元/盎司,創2014年9月以來新高。
眾多商家迅速嗅到了其中的商機,紛紛轉戰鉑金這一“新賽道”。
據了解,深圳、上海等多地的鉑金新增柜臺數量激增,商家紛紛上新鉑金制品。此外,各大珠寶品牌也紛紛跟進。周大福、老鳳祥、老廟黃金等知名品牌,不僅在門店中增設了鉑金首飾展示區,還推出了專供投資的鉑金金條,規格多為100克/條,報價超過300元/克。從進口數據來看,2025年4月,中國鉑金進口量達到11.5噸,創下近一年新高,進一步印證了產業鏈對鉑金的熱切追捧。
然而,在商家們摩拳擦掌全力押注鉑金的背后,一個關鍵問題悄然浮現:作為當下消費市場的主力軍,年輕人會為這股“鉑金熱潮”買單嗎?鉑金能否憑借這波漲價潮成功打入年輕消費者的市場,還是重蹈曾經被冷落的覆轍?
黃金首飾消費疲軟
鉑金成為“平替”產品
受高金價壓制,黃金首飾消費需求持續疲軟。據中國黃金協會發布的最新統計數據,2025年一季度,全國黃金消費量290.492噸,同比下降5.96%。其中黃金首飾134.531噸,同比下降26.85%;金條及金幣138.018噸,同比增長29.81%。
高金價讓不少年輕人對黃金首飾望而卻步,他們開始尋找更為經濟實惠的替代方案。
去年以來,黃金租賃訂單和“金包銀”飾品的銷售量開始暴增。這類產品既能滿足年輕人在特殊場合佩戴黃金首飾的需求,又能避免高額的購買成本。以一條“金包銀”項鏈為例,其售價可能僅為同款式黃金項鏈的十分之一。
與此同時,鉑金作為“黃金平替”,憑借其誘人的利潤空間,成為了商家眼中的“香餑餑”。從首飾溢價率來看,據水貝研究院發布的終端監測數據,零售鉑金首飾溢價高達30%,而黃金僅為15%。
從毛利率的角度來看,這種差距更加明顯。據潮宏基2024年財報數據,傳統黃金產品的毛利率僅為9.1%,而以鉑金為主的時尚珠寶產品毛利率則高達28.76%,兩者之間的差距接近20個百分點。如此高的毛利率,使得鉑金首飾成為了品牌商家提升利潤的主要途徑之一。
不少品牌金店開始加大布局。周大福在2025年開始削減黃金SKU,加大對鉑金、翡翠等高利潤品類的推廣力度。其新形象店在香港、上海等地落地,這些店鋪中黃金飾品的SKU大幅減少,取而代之的是利潤更豐厚的鉑金首飾以及翡翠、珍珠、彩寶、鉆石鑲嵌等產品。
年輕人不買賬
鉑金難破“保值困局”
多方發力下,鉑金投資需求在2025年一季度迎來增長。世界鉑金投資協會(WPIC)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全球鉑金總供應量同比下滑10%至45噸,而需求同比增長10%至71噸。其中,投資需求環比激增28%至14噸。
值得留意的是,盡管鉑金價格大漲,商家炒得火熱,但年輕人對鉑金的態度頗為理性與務實。在社交平臺上,常常能看到年輕人對鉑金的質疑和吐槽。有消費者表示,“鉑金看起來和白銀差不多,價格卻比白銀貴得多,感覺多花的錢不值。”還有消費者直言,“鉑金回收價太低了,才180元/克,買入就虧一半,太不劃算了”。在年輕消費者看來,鉑金不僅辨識度不高,保值性更是其“硬傷”。
在買賣價差方面,鉑金的買賣價差高達3%至5%,而黃金的買賣價差僅為1%左右。這意味著消費者在買賣鉑金時,需要承受更高的成本損失。零售溢價方面,鉑金首飾的零售溢價高達30%,但在回收時,卻難以體現出相應的價值,也沒有像黃金那樣具備抵押屬性。這使得消費者在購買鉑金首飾后,無論是變現還是進行抵押融資,都面臨較大的困難。例如,消費者以300元/克買入的鉑金首飾,回收時可能只值180元/克,折價率高達40%。
即將結婚的市民王女士告訴金融投資報記者:“盡管最近大盤金價跌了十幾塊錢,但是品牌首飾金價還是維持在一個很高的價位。我們還在觀望中,但最后還是會選擇黃金。”
業內人士指出,鉑金價格的上行空間可能有限,當前鉑金價格的漲勢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ETF投機,大量資金涌入鉑金市場,推動了價格的快速上漲。這種基于投機的價格上漲,往往缺乏堅實的基本面支撐,一旦熱情消退,價格回調的風險將顯著增加,消費者應當更加謹慎地對待鉑金投資。
編輯|王為
責編|陳雨禾
校檢|袁鋼
審核|何穎
本文為金融投資報jrtzb028(微信號)原創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如需轉載,請聯系金妹兒。轉載須在正文開頭顯著位置注明稿件來源及作者名,違者必究。
聯系金妹兒:028-8696849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號:5112018000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