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軍事論壇評論區被一則印度假新聞點燃,部分網友堅稱中國殲35“連名字都是抄來的”,卻不知自己國家的蘇57生產線已陷入停滯。
一架深灰色殲35在福建艦甲板彈射升空瞬間,俄羅斯知名軍事論壇的評論區炸了鍋。印度媒體編造的“中國五折賣巴基斯坦40架殲35還裝監控”假新聞被俄媒轉載后,引發俄羅斯網友集體破防。有人咬定殲35抄襲美國F35設計,更離譜的指控是連“殲35”這個名字都是剽竊瑞典70年前的老飛機。這些帶著伏特加味的酸話背后,藏著昔日老師傅被學生超越的苦澀現實。
氣動布局像就是抄?美國自己都看不下去
“瞅著殲35和F35都倆翅膀一機身,就說中國人抄襲?”這種論調連美媒都看不下去。“動力”網站說得明白:現代隱身戰機為優化雷達反射和機動性,外形趨同再正常不過。土耳其“可汗”、印度AMCA、韓國KF-21全都長得像F35,難不成全球都在抄?
真正的差別藏在細節里。殲35用兩臺國產渦扇19發動機,總推力24噸卻比F35輕3噸,超音速巡航照樣不落下風。航電系統更沒得抄——分布式光學孔徑雷達的代碼接口都是獨立研發,中國自研的納米吸波涂層比美國貨還輕便,維護省事一半。有軍迷打趣:“抄作業專抄差生卷子?咱殲35雷達反射面積0.01㎡可比F35的0.5㎡強多了!”
名字抄襲?瑞典人都笑了
“殲35剽竊瑞典J35龍式戰機名號”的說法更讓人哭笑不得。瑞典J35是1958年的老古董,“J”是Jet fighter縮寫;中國“殲”系列從殲5開始就是漢語拼音首字母,這都能扯上抄襲? 有網友神回復:“按這邏輯,蘇27是不是抄襲中國殲7?畢竟7比27早出生20年!”
其實真正刺痛俄羅斯人的,是殲35在遼寧艦完成滑躍起飛、福建艦搞定電磁彈射測試時,他們的蘇57還在為隱身問題頭疼。俄空軍現役蘇57不到20架,發動機噴口連隱身處理都沒做,雷達反射面積堪比“空中燈塔”。反觀殲35,去年珠海航展飛行表演拉出完美馬赫環,今年7月央視鏡頭里沈飛廠房已出現批量生產的綠皮機。
從“粽子機”到艦載之王
還記得2012年裹著帆布運輸的FC-31原型機嗎?軍迷戲稱“粽子機”的它,歷經13年蛻變成今日殲35。為適應航母起降,艦載版比空軍版加長0.5米,翼展擴展到13.5米。前起落架用上雙排輪扛住著艦沖擊,機翼折疊后寬度壓到8.8米——比殲15還苗條,福建艦能多帶8架戰機。
俄資深飛行員博格丹去年在珠海航展看得真切:殲35的氮化鎵雷達探測距離超250公里,配合霹靂15導彈形成200公里獵殺區。作戰半徑1350公里覆蓋整個南海,比F35多出近200公里航程。這位曾吹捧蘇57的俄羅斯老兵當場改口:“中國戰機實戰轉化能力太驚人了!”
當俄羅斯軍迷在論壇刷屏“抄襲”時,埃及正用退貨的蘇35訂單換裝陣風戰機,巴基斯坦等著接收殲10CE,沙特盯著殲35外貿版流口水。技術差距硬生生擺在眼前——中國航發投入夠買十架蘇57,渦扇19發動機推重比破10,俄最新產品30還在圖紙階段。
遼寧興城測試基地的殲35尾翼掠過塔臺那刻,俄羅斯網友的鍵盤指控顯得如此蒼白。從拆解米格21造出殲7,到如今艦載隱身戰機反超老師傅,中國航空人用70年熬過“殲8槍挑F22”的辛酸,換來今日福建艦甲板上的王者。這種十年磨一劍的堅持,或許才是俄羅斯軍工最該抄走的“核心技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