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烏克蘭“第3突擊旅”宣布,其部隊所裝備的地面機器人系統將在今年底前,全面具備獨立實施戰斗攻堅任務的能力。相關信息由該旅下屬第2突擊營無人機中隊負責人“馬卡爾”在接受烏克蘭媒體Radio NV采訪時透露。
據介紹,這些機器人不再局限于輔助作用,而是被賦予了主動作戰任務:**搭載機槍、榴彈發射器,甚至可一次性沖擊敵方陣地的“自殺式地面機器人”**已投入前線試驗。目標是盡可能替代步兵執行高風險任務,減少士兵傷亡。“我們的目標是,在年底前完成一系列成功的全機器人突擊任務,”馬卡爾表示,“屆時步兵只需進場清理并鞏固陣地。”
就在上周(7月9日),該旅在哈爾科夫地區進行的一次夜間突擊戰中,首次使用多臺地面機器人主導攻勢,無任何步兵直接參與前線沖擊。
據軍方戰報顯示:
- 一臺搭載爆炸裝置的機器人成功摧毀敵方一個塹壕工事;
- 第二臺機器人趁勢逼近,俄軍陣地隨即出現混亂;
- 數名俄軍士兵在意識到即將被引爆前選擇主動繳械投降,被烏軍控制后安全押送至后方。
視頻畫面顯示,機器人操作員位于安全區域內,通過無線信號實時遙控機器人運動和攻擊,具備一定戰場自主判斷能力。
分析:烏軍“機器人戰術”已形成雛形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機器人主導戰斗并非首次試驗,而是系統性部署的成果。自2024年起,烏軍已在多個旅級單位設立“機器人系統排”,與傳統無人機部隊并行運作,負責近距離地面作戰、陣地清掃、引誘敵火等任務。
軍事專家分析稱:烏克蘭正在形成一套“輕型機械化突擊”作戰模型;機器人與無人機“空地協同”已成為城市攻堅戰中的新戰術組合;如果西方援助進一步擴大AI導航、無線通訊、裝甲模塊等技術,烏軍有望在2026年前實現中隊級“全機械化突擊”。
延伸閱讀:俄羅斯是否能效仿?
目前俄軍雖也在戰場部署“地雷引爆車”、“遠程遙控炸彈車”等簡易地面平臺,但其戰術理念、指揮體系對“機器人單元”的整合仍相對滯后。而烏克蘭在美歐支持下,在實際作戰中不斷積累經驗,有望在無人系統領域反超傳統軍備優勢。
007結語:
從開戰初期靠商業無人機改裝,到如今擁有專屬機器人部隊,烏軍在技術創新上的投入已經開始轉化為實打實的戰場成果。
未來的烏東前線,或許不再是步兵手持步槍沖鋒,而是由機器人與AI引導戰爭進入新紀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