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入基層,探索振興
以實踐精神,探尋發展路徑
用行動檢驗真理,用堅持續寫征程
2025年6月30日,西安財經大學商學院“望菌閣”實踐隊深入商洛市柞水縣食用菌產業基地,開啟“走進千企”暑期社會調研。這支由青年學子組成的調研團隊,繼商州區實地考察后,帶著“破解食用菌產業發展瓶頸”的課題,將調研視角聚焦于秦嶺深處的金米村——這片因“小木耳大產業”聞名的鄉村振興示范地。
調研隊員進入柞水縣金米村標準化種植基地,看到萬余根菌棒整齊排列,木耳長滿菌棒。據基地負責人介紹,自2020年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作出“小木耳辦成大產業”的重要指示以來,金米村通過“黨支部+合作社+農戶”模式,走出了一條興旺之路。村黨支部發揮引領作用,牽頭整合資源、對接市場,為產業發展找準方向;合作社則負責統一提供優質菌種、技術指導和標準化種植管理,確保木耳品質穩定可控;農戶以土地、勞動力等形式參與進來,在合作社的帶動下實現規范種植,降低了個體經營的風險。金米村構建起了這條集菌種研發、種植管理、精深加工、電商銷售于一體的全產業鏈體系。最新數據顯示,2024年該村人均年收入突破2.1萬元,小小木耳真正成為村民手中的“金耳朵”。
金米村的木耳種植種類主要圍繞適合當地自然條件和市場需求的常見品種展開,黑木耳是金米村種植的主要品種之一。其色澤黑褐,質地柔軟呈膠質狀,薄而有彈性,味道鮮美,富含蛋白質、膳食纖維等營養成分,適合多種烹飪方式,是市場上常見的食用菌類。根據種植規劃和市場調整,金米村也種植一些經過改良的優質木耳品種,比如玉木耳、金木耳等,這些品種在適應性、產量或口感等方面具有獨特優勢,以滿足不同的市場需求。金米村木耳一年可收獲春秋兩季 。春季氣溫回升后開始掛袋種植,從菌袋掛出到第一批木耳成熟采摘,約需40至50天,整個春季采摘期能持續2 - 3個月。秋季則在白露時節左右開啟種植,木耳生長周期相比春季略短,大概35至45天便可迎來首次采摘,采摘期能延續1 - 2個月 。
在參觀時,隊員們向大棚里溫度和濕度的不同變化提出了疑問,負責人說:“大棚里面裝了溫濕度傳感器,數據會實時傳到合作社的監控系統里。比如木耳生長期最適合的溫度是20-25℃,相對濕度保持在85%-90%,一旦數值超標,系統就會自動報警,我們的技術員會及時調整通風口大小或者啟動噴淋設備,這樣既能保證木耳長得快、品相好,又不會浪費人力盯著。”這正是科技賦能鄉村振興的生動體現。
很難想象曾經的貧困村,如今靠著小小的木耳撐起了致富傘——這背后是對當地自然條件的精準利用,是技術引進與本土化改良的智慧,更是村民們踏實肯干的勁頭。
西安財經大學商學院
文案:望菌閣調研隊
排版:紀曈
責任編輯:郝濱楨 侯丹萌 劉心語
審核:柴丹 郝亞杰 楊岳
商學院商苑傳媒新媒體中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