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5個字 閱讀時長:3分鐘
中產先生 | 洞見時代發現價值講述生活
攤手。
今天,看到不少信息,說山姆被罵上熱搜。
以為山姆干了什么彪呼呼的事,惹得這么大的天怒人怨。
原來是上架了幾款大路貨商品,被認為是:
品質下降,差異化不再,甚至是背刺會員。
隨著輿論的發酵,說什么的都有:
高層換人啦,采購吃回扣啦,擴張太快要倒閉啦…
甚至不乏情緒宣泄:
認為中國人的錢太好賺,就開始忽悠中國人。
看得人頭皮發麻。
這幾年,類似的情況,其實不是山姆這一個。
人們都跟著網上的情緒來評價一個行業和一家企業的好壞。
捧我的就是好企業,背刺我的就是壞企業,沒人在乎商業邏輯。
關鍵是,所謂的捧和背刺,其實更多的是一種話術。
你想一下,這么大一家國際巨頭:
任何的運營策略調整,都不會是簡單的事情,肯定有內在的商業邏輯。
比如本土化:山姆的本土化供應鏈做的挺好,其實外國貨早就很少了,變相升級了國內供應鏈質量,很多廠家只給山姆供貨。
比如利潤率:選品肯定是有一套策略的,兼顧品質、差異和利潤,而且背后是有一套數據體系的,某個商品上架還是下架也算正常吧。
還有經濟環境:在消費一直降級,客單價也會下降,而且友商都在下沉,做一些運營調整,不好還可以改嘛。
但沒看到有人分析商業邏輯,都在宣泄各種情緒,我不知道網上聲稱被背刺的人,有多少人真的在山姆開過卡。
網上的輿論,跟現實的情況,越來越割裂。
最近就有兩個例子打臉:
遠的是去年的娃哈哈和農夫山泉,其實是一場鬧劇。
近的是京東和美團的外賣大戰,現在結果也明朗了。
,說了一句扎心的話:
美團現在不關注京東。
京東曾經被認為是掀外賣行業桌子的人,但三個月之后,在新一輪補貼大戰中,基本聽不到什么聲音,而且今天還取消了20分鐘超時免單的的服務。
在挑起外賣戰和輿論戰的時候,我們就寫過:
京東打不起,無論在補貼上,規模上,效率上,運營上,都沒法打,除非是押上整個身家。
當時這個觀點被罵得夠嗆。
人們相信一個聽起來對自己好但是在商業上很難實現的許諾,任何質疑的聲音,都要承受憤怒的情緒反彈。
你看:
不管是娃哈哈和農夫山泉,還是京東和美團。
都說明,商業不是情緒,情緒是一時的,商業邏輯才經得住考驗。
當然,結果可能需要一點時間。
另外:
這個社交媒體,只會罵來罵去,真的沒意思。
就這樣。
10個朋友讀過 趨勢
500個點贊 局勢
閱讀10萬+ 深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