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東地區(qū),617萬平方公里的廣袤土地,占了俄羅斯國土的三分之一還多。這片區(qū)域從黑龍江邊境一直延伸到北冰洋,資源豐富得讓人眼紅。石油、天然氣、木材、稀有金屬,甚至全球最大的鉆石礦,都在這片土地上。中國每年從俄羅斯進口的原油,差不多五分之一得靠遠東的管道運輸。
東北三省冬天的暖氣,離不開從薩哈林島附近氣田運來的天然氣。遠東的木材出口,占了俄羅斯的八成,直接支撐了中國建筑行業(yè)的需求。更別提那些稀土和金屬礦產,中國的工業(yè)生產線缺了這些,根本轉不下去。遠東的經濟命脈,早就跟中國深度捆綁,每年幾百億美元的貿易額,幾十個“一帶一路”項目,還有40多萬在當地打拼的華人,織成了一張密不透風的利益網。
歷史上,這片土地跟中國淵源深厚,但也留下了沉重的教訓。清朝末年,國力衰弱,列強隨便捏軟柿子。1858年,璦琿條約讓中國丟了黑龍江以北60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1860年的北京條約,又把烏蘇里江以東,包括海參崴在內的40多萬平方公里割讓給了俄羅斯。
這100多萬平方公里的損失,相當于三個法國,至今是中國人心里的一道傷疤。后來,沙俄還通過中東鐵路滲透東北,搞得中國在自己家門口都沒話語權。蘇聯解體后,俄羅斯繼承了遠東的大部分地盤,但他們開發(fā)能力有限,人口稀少,平均每平方公里不到一個人。這地方對俄羅斯來說,既是戰(zhàn)略緩沖區(qū),也是經濟包袱。
2025年,俄烏戰(zhàn)爭已經打了三年多,俄羅斯被拖得筋疲力盡。經濟上,西方制裁讓俄羅斯的財政捉襟見肘,盧布匯率一跌再跌。軍事上,烏克蘭雖然沒徹底翻盤,但靠著北約的武器支援,把俄羅斯耗得夠嗆。遠東地區(qū)的情況更不樂觀。太平洋艦隊的軍艦好些都停在港口,燃料和維修都跟不上。
當地經濟幾乎全靠跟中國的貿易撐著,哈巴羅夫斯克的工廠開工率不到一半,海參崴的港口吞吐量也掉了三成。如果俄羅斯在烏克蘭徹底失利,遠東的控制力可能會進一步下滑,甚至出現權力真空。到時候,地方軍閥、極端勢力都可能冒頭,變成第二個中亞那樣的亂局。
中國對這種情況早有準備。經濟上,中國通過投資和貿易,把遠東死死綁在自己身上。貝加爾經濟特區(qū)的項目,雇了70%以上的俄羅斯本地工人,避免了“債務陷阱”的指責。
2024年,中國在遠東的基建投資超過300億美元,修鐵路、建工廠、擴港口,讓當地經濟離不開中國市場。外交上,中國跟俄羅斯保持高層溝通,2025年5月中國訪問莫斯科,與普京簽署了戰(zhàn)略合作聲明,強調兩國在遠東的共同利益。
同時,中國跟遠東的地方政府也建立了直接聯系,黑龍江省跟俄遠東聯邦區(qū)的年度會晤,已經成了固定機制。軍事上,中國沒閑著。東風-17高超音速導彈部署在黑龍江,射程覆蓋整個遠東,震懾任何想渾水摸魚的勢力。邊境的核輻射監(jiān)測站2023年起就進入三級戒備,隨時應對可能的核風險。
遠東的局勢還牽扯到其他玩家。美國在阿拉斯加增加了F-35戰(zhàn)機中隊,擺明了盯著北極航道和遠東的資源。日本對北方四島的立場越來越強硬,2024年還派軍艦在鄂霍茨克海演習。韓國和一些歐洲國家,也打著人道援助的旗號,往遠東湊熱鬧。
如果俄羅斯真垮了,這片617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很可能變成各方博弈的戰(zhàn)場。中國最擔心的,是難民潮和核武器的失控。專家推測,一旦遠東失序,可能有幾十萬難民涌向綏芬河這樣的邊境口岸,核彈頭也可能落入不法分子手里。這些風險,讓中國必須未雨綢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