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至15日,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肇韻清江”實踐支隊走進肇慶,開展為期5天的鄉村振興主題調研。應廣東文旅“英才匯南粵 美麗鄉村行”調研采風活動邀請,這支跨專業團隊深入肇慶特色村落,為“百千萬工程”美麗鄉村建設貢獻藝術智慧。
“肇韻清江”實踐支隊由藝術史論、產品設計、環境藝術、染織等多個專業的學生組成,聚焦“海上絲綢之路”文化遺產與鄉村振興,深入肇慶和湛江,梳理非遺保護與活化利用的現實挑戰。
在肇期間,“肇韻清江”實踐支隊先后走訪了高要區江口漁村、高要區回龍鎮黎槎村、德慶縣金林水鄉等特色村落,并考察星湖旅游景區、悅城龍母祖廟、端硯博物館等文化地標,通過與當地工作人員進行深入交流,全面了解肇慶“百千萬工程”的實施成果。
“村民熱情地讓我們把鴨子拿走,讓我們真切感受到肇慶人的淳樸友善。”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大三學生王孜璐說,肇慶人杰地靈,坐擁獨特的山水生態資源。令她印象深刻的是,在“百千萬工程”的推動下,肇慶的鄉村規劃呈現出鮮明特色。“江口漁村充分挖掘疍家文化,黎槎村完整保存獨特的八卦形古村落格局,金林水鄉保持著典型的水鄉風貌。這些村落各具特色,生動展現了肇慶獨特的鄉村文化魅力。”
“肇韻清江”實踐支隊發現,肇慶部分鄉村已嘗試將藝術設計作為發展引擎,如鐵崗社區通過招商引資引入專業團隊,以景觀設計打造“鄉村美學”吸引游客。
“藝術鄉建的核心在于挖掘鄉村特色,避免陷入‘千村一面’,我們希望通過藝術設計進一步凸顯各個鄉村的獨特魅力。”王孜璐介紹,團隊中的調研組將以藝術鄉建為切口撰寫調研報告,設計組計劃為肇慶農特產品設計IP形象,宣傳組以短視頻記錄實踐故事,希望能為鄉村振興注入新的藝術活力。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學生吳靜然介紹了團隊的設計計劃:“我們計劃根據高要區水口社區、江口漁村的實際需求,打造特色景觀裝置作為打卡點,同時為羅氏沼蝦、龍母祖廟等當地特色設計專屬IP形象。希望通過專業所學,為鄉村帶來一些積極的改變。”她表示,這既是一次提升專業能力的實踐機會,更是學以致用、服務鄉村的寶貴經歷,讓藝術設計真正助力鄉村振興,實現校地雙贏。
據悉,廣東文旅“英才匯南粵 美麗鄉村行”調研采風活動邀請清華學子深入基層,旨在瞄準“百千萬工程”關鍵著力點,為培育“土特產”產業鏈、發展現代農業與文旅融合產業提供青年智慧方案。
來源:肇慶市融媒體中心 記者 陳明紅 通訊員 梁學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