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俄衛星網7月16日報道,日前美國國務卿魯比奧和法國、英國和德國外長舉行視頻會議,就伊朗核問題達成最新共識,美法英德決定為伊核談判設定“最后期限”。這一舉措,如同在伊朗本就緊張的局勢上又投下了一顆重磅炸彈,讓伊朗核困局再度升級。
回顧過往,聯合國安理會在2015年通過的《聯合全面行動計劃》,曾給伊朗帶來一絲曙光。該協議取消了對伊朗能源、金融和航運等多項制裁,不再凍結伊朗資產、取消武器禁運和技術封鎖,伊朗則以限制本國核計劃作為交換,將濃縮鈾的豐度降低到3.67%,同時限制儲備數量。然而,協議中“留了口子”,若伊朗違反協議,簽署國可單方面要求恢復制裁,且協議將在2025年8月底到期,屆時若聯合國未通過新決議,制裁將“自動恢復”。如今,西方國家顯然想利用這一機制,以制裁為武器,迫使伊朗做出最大程度的讓步。
美國等國提出的一系列苛刻條件,更是讓伊朗陷入了兩難境地。要求恢復國際原子能機構對伊朗核設施的檢查,可伊朗認為該機構已被美國、以色列滲透,開放核設施無疑是將自身安全置于危險之中;美方還要求伊朗交出大約400公斤的60%豐度濃縮鈾,并承諾未來不再生產高豐度濃縮鈾,這無疑是對伊朗核能力的極大限制。而伊朗也有自己的核心訴求,希望獲得書面安全保證,確保談判期間不再遭軍事打擊,拒絕放棄鈾濃縮權利,以及希望對國際原子能機構的開放轉為“逐案審批制”。雙方條件的巨大分歧,使得談判前景黯淡無光。
伊朗的“牌”與“痛”:實力不足的無奈
面對美西方的施壓,伊朗并非毫無還手之力。德黑蘭警告稱,若西方國家執意重啟制裁,伊朗將退出《不擴散核武器條約》,脫離國際核不擴散體系,這無疑是一張“王炸”。一旦伊朗走上尋求核武器的道路,將引發地區乃至全球的核危機,這是美國、以色列和歐洲國家決不能接受的結果。然而,這張“牌”也是一把雙刃劍,伊朗若真的退出條約,將面臨國際社會的更大壓力和孤立,甚至可能引發更嚴厲的制裁和軍事打擊。
伊朗走到如今這個地步,自身實力不足是一個重要原因。剛被美國和以色列狂轟濫炸一通,德黑蘭就“忍辱負重”同意恢復伊核談判,這背后反映的是伊朗在軍事上的弱勢。事實上,伊朗錯過了寶貴的“機遇期”。對伊朗的武器禁運從2015年就宣告結束,但伊朗卻沒有充分利用這一窗口期加強軍事力量。尤其是空軍方面,沒有及時引進先進戰斗機實現現代化,導致在伊以沖突中領空幾乎不設防,在美以戰機面前被動挨打。
據多家外媒報道,伊朗曾一度希望引進中國殲 - 10C戰機,但最后因種種原因放棄。在5月份的印巴空戰中,殲 - 10C的表現技驚四座,這讓伊朗輿論后悔不已。假如當年排除困難引進了中國造戰機,或許在面對美以空襲時,伊朗空軍能有更多的還手之力,也不至于遭受如此慘重的損失。這也凸顯了軍事裝備現代化對于一個國家安全的重要性,在國際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沒有強大的軍事力量作為后盾,國家的主權和安全將難以得到保障。
美西方算盤與伊朗破局:未來走向的猜測
美西方的算盤打得很精,伊朗如果同意做出重大讓步,這對西方來說是兵不血刃的勝利,既能限制伊朗的核能力,又能維護自身在中東地區的利益和影響力;就算伊朗咬緊牙關拒絕讓步,美西方也可順勢恢復制裁,一步步收緊對伊朗的圍堵鎖鏈,定點打擊伊朗脆弱的經濟,最終實現伊朗的“變天”。這種“進可攻,退可守”的策略,讓伊朗陷入了絕境。
對于此事件,你有什么想說的?歡迎大家點贊評論加關注。
注:文中插圖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