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央視新聞報道,當地時間7月15日,烏克蘭最高拉達(議會)做出了一個讓國際局勢再起波瀾的決定——宣布烏克蘭的國家戰時狀態將再次延長90天至11月5日。這已是烏克蘭在2025年第三次延長國家戰時狀態,也是俄烏開戰后,烏克蘭第16次延長戰時狀態。這一決定,如同在原本就緊張的俄烏沖突火藥桶上又添了一把干柴,而特朗普則不幸被卷入其中,陷入了“制裁兩難”的尷尬境地。
特朗普在7月14日曾放出“狠話”,稱俄烏如果在未來50天內沒有達成和平協議,就要對俄羅斯發動次級制裁。然而,烏克蘭這一延長戰時狀態的操作,讓俄羅斯有了“甩鍋”的理由。俄羅斯完全可以說,不是自己不想停戰,而是烏克蘭方面無意停戰。那么,當特朗普設定的50天期限一到,他究竟是該制裁俄羅斯,還是制裁烏克蘭呢?制裁俄羅斯,可能會引發俄羅斯的強烈反制,進一步加劇美俄之間的緊張關系;制裁烏克蘭,又可能被國際社會指責偏袒俄羅斯,損害自己“調停俄烏沖突,促進世界和平”的虛名。特朗普此刻就像被架在火上烤,進退兩難。
從更深層次來看,烏克蘭延長戰時狀態,背后有著復雜的政治考量。對于澤連斯基而言,保持戰時狀態無疑是他繼續穩坐總統寶座的一張“護身符”。在當前的烏克蘭政壇,澤連斯基面臨著諸多政敵的挑戰。一旦戰時狀態結束,大選重啟,澤連斯基很可能會被政敵們拉下馬,并面臨清算。因此,延長戰時狀態成了他延續政治生命的無奈之舉。但這種做法,無疑是將烏克蘭民眾推向了更深的戰爭泥潭,也讓國際社會的和平努力變得更加艱難。
俄烏戰場:各有算盤,停火意愿淡薄
從戰場局勢來看,俄羅斯和烏克蘭都有繼續作戰的理由和能力,雙方停火的意愿自然不強烈。俄羅斯的戰略目的尚未達成,本土的庫爾斯克州頻繁遭到襲擊,烏東四州也尚未完全掌握。普京深知,在戰場上得不到的東西,在談判桌上更難以獲得。因此,俄軍一方面致力于摧毀烏軍對俄本土發動偷襲的能力,另一方面則全力將烏軍趕出烏東四州。然而,要實現這兩個目標,難度極大。俄烏沖突已經持續數年,俄軍雖然擁有強大的軍事力量,但在烏軍的頑強抵抗和國際社會的部分支持下,仍未完全控制烏東四州。
而烏克蘭方面,雖然奪回烏東四州和克里米亞已經幾乎成為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但澤連斯基顯然不想輕易將烏東四州拱手讓人。盡管烏軍面臨著兵員短缺和大規模殺傷武器匱乏的困境,但無人機卻成了他們的“秘密武器”。烏克蘭人把無人機玩出了新花樣,利用無人機多次“重創”俄軍,打出了不少“不對稱作戰”的經典案例。這些無人機就像一群神出鬼沒的“幽靈”,讓俄軍防不勝防。例如,在一些戰役中,烏軍無人機成功襲擊了俄軍的后勤補給線和軍事基地,給俄軍造成了不小的損失。這種作戰方式雖然無法改變戰局的整體走向,但卻能在一定程度上延緩俄軍的進攻步伐,為烏克蘭爭取更多的時間和談判籌碼。
國際角力:多方訴求分歧,停火談判艱難
在國際局勢層面,美國、歐洲和俄羅斯在俄烏沖突上有著不同的訴求,這使得停火談判變得異常艱難。美國著急讓俄烏停火,主要有兩個目的。一方面,美國明確知道烏克蘭在這場沖突中難以取勝,希望通過停火,讓烏克蘭創造“價值”來給美國“還債”。畢竟,美國在俄烏沖突中投入了大量的資金和武器裝備,不能讓這些投入打水漂。另一方面,特朗普也想要個“調停俄烏沖突,促進世界和平”的虛名,以提升自己的政治形象和國際影響力。
然而,歐洲卻有著不同的想法。歐洲擔心以目前俄烏的局勢談停火,烏克蘭不但無法成為歐洲阻擋俄羅斯的“前線”,反而因為烏東四州的丟失,讓俄羅斯距離歐洲更近了。這種擔憂使得歐洲還抱著幻想,不愿立即停火。他們希望通過繼續支持烏克蘭,消耗俄羅斯的實力,維護自身的安全和利益。在這種多方角力的情況下,俄烏的停火談判就像一場漫長的拉鋸戰,前幾次的談判都不歡而散,未來的談判前景依然不容樂觀。
對于此事件,你有什么想說的?歡迎大家點贊評論加關注。
注:文中插圖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