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將↓↓↓點擊下方卡片,回復“投稿”進入投稿群↓↓
第1期目錄
第1期摘要
人工智能與外語教育研究
為什么生成式人工智能時代批判性思維愈發重要?
劉 芳 董 毓
摘要:隨著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加速迭代與廣泛應用,如何利用這一技術帶來的機遇并應對其挑戰,已成為當前亟待解決的重要課題。該研究基于文獻研究與案例分析,探討了批判性思維對于理解和應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所具有的探照燈、透視鏡、防火墻與安全網效應。此外,該研究還提供了對人工智能生成內容的批判性閱讀路徑,不僅涵蓋理論層面的深入剖析,還包括實踐層面的指導建議,以幫助師生批判性地分析人工智能輸出內容的質量與適用性,在人機協作環境中作出明智決策。
關鍵詞:生成式人工智能 潛在風險 批判性思維
語義檢索智能增強途徑及應用設計
周 霞 劉曉藝 秦洪武
摘要:文章探討了大語言模型引發的語言檢索領域的深刻變革,即語義檢索。傳統語料檢索主要依據語言線性形式特征,難以觸及詞義或句義層面。但在生成式人工智能時代,大語言模型能為語義檢索帶來實質性突破。文章從大語言模型的語言能力入手,基于高維向量架構的語境嵌入實現語義檢索。語義檢索設計和實際應用為語言研究和分析提供了新的思路:(1)為主題提取提供主題詞(關鍵詞)之外的選擇;(2)實現雙語語料對應詞高效提取;(3)為雙語語料對齊提供更可靠的對齊依據。同時,大語言模型,尤其是多語言模型,將為多語語義檢索、跨語言信息檢索和話語分析帶來革命性變化,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
關鍵詞:大語言模型 語義能力 語義檢索
人工智能技術對專業口譯員能力發展的影響機制研究
王吟穎 張愛玲
摘要:人工智能時代,口譯員應具備技術應用能力,技術也參與重構口譯員的社會認知生態。現有研究主要討論技術能力內涵或技術應用現狀,而對技術如何影響專業譯員習得專家能力的探討不多。本研究以能力發展的社會認知條件為理論框架,對9名口譯員進行深度訪談。研究發現,全職機構譯員常用知識檢索和管理工具、音視頻會議軟件以及協同辦公平臺。翻譯技術在譯前和譯后能幫助譯員規劃任務環境,保障譯前準備資源,提高學習效率,增加譯后反饋,對能力發展有促進作用。在譯中階段,翻譯技術導致譯員無法改變工作環境,削減譯員必要的認知努力,限制有效反饋、策略調動和問題解決,制約口譯能力的高階發展。研究結果對翻譯專業課程設置和改進有一定意義。
關鍵詞:翻譯技術 專家能力 大語言模型 術語管理 口譯教學
翻譯與傳播研究
白亞仁對文化專有項的翻譯策略研究
——以余華《第七天》英譯為例
羅選民 黃丹妮
摘要:文章依據艾克西拉對文化專有項的翻譯策略分類方法,以《第七天》中的五類文化專有項為研究對象,對這些詞選取的翻譯策略進行數據統計,并結合實例探討《第七天》譯者白亞仁在處理文化專有項時的整體文化保留傾向、具體策略使用、不同類別詞語翻譯策略的選擇差異及影響因素,進而探討這些翻譯策略對作品和文化傳播的影響。研究發現,白亞仁采用了多種文化保留類和文化替換類翻譯策略,翻譯手法靈活多樣,整體翻譯策略偏向于文化替換,并針對不同的文化專有項采取不同的翻譯策略,多種影響因素共同作用,在讀者理解和文化保留之間取得了平衡,充分發揮了譯者主體性,使得譯作與文化傳播效果良好,推動了以余華小說為代表的中國當代文學的對外傳播。
關鍵詞:白亞仁 文化專有項 翻譯策略 《第七天》
中醫藥典籍智能翻譯與多模態傳播研究
許明武 張凱維
摘要:隨著全球對傳統醫學的興趣與需求日益增長,中醫藥典籍的翻譯與國際傳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人工智能技術的快速發展,特別是大語言模型在翻譯領域的廣泛應用,為中醫藥典籍的翻譯提供了新的契機與可能。該研究探討了基于大語言模型的中醫藥典籍智能翻譯,從宏觀上構思了中醫藥典籍翻譯大語言模型的構建路徑,并結合實例提出了人工智能背景下中醫藥典籍的多模態傳播途徑,以期為中醫藥典籍的翻譯與傳播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推動中醫藥文化的全球共享與傳承。
關鍵詞:中醫藥典籍 大語言模型 人工智能 翻譯 傳播
基于在線書評的《紅高粱家族》日本讀者接受研究
張 潔 趙永婷
摘要:文章利用文本數據挖掘技術,收集了日本四個主流書評平臺上關于《紅高粱家族》日譯本的在線讀者評論,構建了小型文本數據庫。通過情感分析技術量化情感態度,并使用KH Coder軟件繪制積極評論和消極評論文本的詞頻共現網絡圖,歸納總結具有代表性的積極和消極評論觀點,客觀呈現日本讀者對該作品的接受情況。研究發現,日本讀者對《紅高粱家族》日譯本的總體接受情況較好。積極評論認為,小說具有獨特的創作手法和濃厚的魔幻現實主義色彩,對抗日戰爭的細致刻畫深入人心,引發了人們對戰爭的反思。消極評論認為,故事情節冗長,存在重復描述和跳躍現象,閱讀體驗不佳;殘酷、血腥的場景描寫,令人感到不適。該研究有助于豐富中國鄉土文學作品在日本的接受研究,為中國文學“走出去”提供有益借鑒和參考。
關鍵詞:《紅高粱家族》 在線書評 日本讀者 接受研究
外語教育技術研究
基于多模態語料庫的動畫敘事節奏研究
蔣莉華 周李子若
摘要:在智能媒體時代,動畫作為一種具有高度親和力與廣泛傳播性的語言,成為國際傳播的重要媒介。然而,中國動畫敘事常因節奏混亂和結構復雜而影響其國際傳播效果。該研究基于多模態敘事節奏分析框架,對自建的《西游記》動畫語料庫進行了量化分析,揭示了動畫敘事節奏的四個核心特征:組合性、時序共時性、時距可調節性以及單一敘述主導性。該研究旨在為中國動畫敘事節奏的優化及中國文化的對外傳播提供新視角與實證支持。
關鍵詞:國際傳播 敘事節奏 《西游記》動畫 中國文化對外傳播
基于活動理論的商務英語混合式教學研究
盧 珊 賈 蕃
摘要:信息技術的發展推動了商務英語教育的數智化轉型。文章首先分析了開展商務英語混合式教學的理據,并探討其在研究和教學實踐中的困境。在此基礎上,文章基于第四代活動理論,將其應用于商務英語混合式教學中。通過教學示例,文章從工具、主體、客體、規約、共同體、分工和結果七個維度探討其在商務英語混合式教學中的應用。文章對活動理論在不同教育領域的應用和商務英語專業的發展有重要參考價值。
關鍵詞:商務英語 混合式教學 活動理論
嗓音表情的解碼推理與語言學習
——基于社會認知神經語言學的視角
彭志康 蔣曉鳴
摘要:表情是言語溝通中言者向聽者傳遞情感的重要符號。言語解碼是指聽者將言語信號轉化為含義的過程,涉及聽覺感知、語音理解和言語處理等多個認知過程。前人有關表情言語解碼的研究通常聚焦基本情感而忽略社會復雜情感,重言者面部表情而輕言語韻律和音段表情信息,且較少考慮嗓音表情與語言學習的聯系。該研究從社會認知神經語言學視角出發,綜述了嗓音表情聽者言語解碼以及言語社會推理機制的研究,回答了嗓音表情言語的解碼特征、通道特異性和具身性等問題,在此基礎上歸納出嗓音表情言語解碼的語言學習模型,并進一步提出嗓音表情解碼在發展語言智能、言語矯正以及外語和方言學習中的重要意義。
關鍵詞:嗓音表情 社會推理 聽者解碼 言語溝通 語言學習
高校學生AI賦能外語學習素養:框架建構與量表開發
張 靜
摘要:人工智能技術深度重構外語教育生態,推動學習范式向人機協同轉型。該研究以高校學生為研究對象,圍繞“AI賦能外語學習素養”(AIEL3)開展“理論建構—工具開發—現狀診斷—策略設計”的全鏈條探索。該研究突破傳統AI素養的普適性局限,構建涵蓋情感、行為、認知和倫理的四維模型,確立外語學科領域的分析框架,并研制標準化評估量表“AIEL3Q”,實現從理論模型到量化工具的學科適配性轉化。基于全國多所高校的調研數據,揭示出外語學習者存在技術應用中倫理認知滯后于工具操作、碎片化學習阻礙高階思維發展等核心矛盾,以此提出分階段培養策略與多方協同支持機制。研究成果不僅拓展了智能教育理論體系,更為AI時代外語人才培養提供了兼具理論深度與實踐可行性的系統方案,為外語教育者設計技術融合課程、優化智能教育生態提供了方法論支持。
關鍵詞:外語學習素養 四維框架構建 評估量表開發 智能教育生態 高等教育
AI與外語寫作研究
二語寫作同伴反饋情緒研究述評與展望
劉杭松 高 瑛
摘要:情緒在二語寫作同伴反饋研究中日益受到關注,但研究處于探索階段,國內研究剛起步,亟需系統文獻梳理,把握研究前沿。該研究依托國內外學術數據庫,對53篇相關文獻進行主題分析。研究發現,二語寫作同伴反饋情緒研究多以大學生為研究對象,研究方法以質性研究為主,理論基礎主要來自積極心理學和二語習得,研究主題涵蓋反饋情緒特征及作用、影響因素及調節等。為進一步深化該領域研究,建議未來擴大研究對象范圍,通過量表開發促進質性與量化研究的結合,通過拓展理論基礎開展基于融合理論視角的研究,在AI技術支持背景下探討反饋情緒的作用、影響路徑以及個體情緒調節與他人干預研究。
關鍵詞:同伴反饋情緒 二語寫作 述評 展望
同伴互評與ChatGPT智能批改的分類指標對比研究
穆惠峰 唐艷芳
摘要:該研究根據同伴互評理論,采用統一的寫作評分分類指標,基于寫作文本、修改反饋和訪談數據,旨在比較同伴互評和ChatGPT智能批改在修辭、文體、語句、語篇和邏輯方面的實際應用,并探討其優勢與不足。研究發現,智能批改能夠提供大量即時的修改建議、促進個性化學習;在特定的文體、文化語境,尤其是需要結合背景知識、上下文和主觀推斷能力進行深入推理分析時,同伴互評能夠提供更具體的修改反饋和促進協同學習。
關鍵詞:同伴互評 ChatGPT 智能批改 個性化學習 協同學習
生成式人工智能賦能的外語學習者寫作反饋素養現狀調查與分析
潘海英 牛寶貴
摘要:該研究采用問卷調查了637名外語學習者GenAI賦能的寫作反饋素養。研究發現,外語學習者使用GenAI賦能的寫作反饋素養總體水平不高,特別是在反饋認知維度;GenAI賦能的外語學習者寫作反饋素養受到學段與學科交互作用等因素的影響,尤其是外語類本科生使用GenAI賦能的寫作反饋素養亟待加強。該研究不僅闡釋了GenAI賦能的外語學習者寫作反饋素養內涵,還揭示了我國外語學習者使用GenAI賦能寫作反饋素養的現狀與影響因素,為教師培養學生寫作反饋素養提供了參考。
關鍵詞:生成式人工智能 學生反饋素養 反饋認知
學術英語過程體裁寫作教學的遷移效應與影響因素研究
孫小軍 章木林 何明霞
摘要:該研究基于學習遷移理論,對過程體裁寫作教學模式進行了優化,將其應用于研究生學術英語寫作教學,并以引言教學為例,運用問卷調查、文本分析和回溯式訪談等研究方法,考察過程體裁教學的遷移效應與影響因素。研究結果表明,過程體裁寫作教學可幫助學生將從課堂習得的體裁知識和寫作技巧即時遷移至學科論文寫作任務,但不同類型知識和技巧的可遷移性存在差異,宏觀結構知識比微觀語言使用知識更易遷移;研究生作為學術寫作新手,其英語水平、學習目標、情境感知等個體因素以及其所處的學科共同體均可影響遷移效應。文章最后探討了研究發現對生成式人工智能時代學術英語寫作教學實踐的啟示。
關鍵詞:學習遷移 學術英語寫作 過程體裁教學 生成式人工智能
微信號|TEFLE204
郵箱|wydhjx204@163.com
更多精彩:外語電化教學
特別說明:本文僅用于學術交流,如有侵權請后臺聯系小編刪除。
期刊合集
CSSCI源刊聲明(第二輯)
現代外語(CSSCI)
中國外語(CSSCI)
上海翻譯(CSSCI)
外語教學(CSSCI)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
外語教學與研究(CSSCI)
外語導刊(CSSCI)
中國翻譯(CSSCI)
中國語文
外語學刊
外語界(CSSCI)
外語教學理論與實踐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
華文教學與研究
山東外語教學
外國語文
外語研究
外語與翻譯
天津外國語大學學報
浙江外國語學院學報
外語與外語教學(CSSCI)
語言與翻譯
語言科學(CSSCI)
外語文學(CSSCI)
外國文學動態研究
外語電化教學(CSSCI)
外國語文研究(CSSCI)
當代外語研究(CSSCI)
翻譯研究與教學(CSSCI)
當代修辭學
外國文學評論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學報(CSSCI)
西安外國語大學學報
復旦外國語言文學論叢
中國應用語言學(英文)
民族翻譯
語言戰略研究
英語研究
翻譯界
當代語言學
語言教育與研究
外國語言文學
外語教育前沿
北京翻譯
北斗語言學刊
翻譯學刊
外語測試與教學
國際漢學
基礎外語教育
國際漢學
外語教育研究
語言與教育研究
System
【特別聲明】本公眾平臺除特別注明原創或授權轉載外,其他文章均為轉載,版權歸原作者或平臺所有,出于傳遞信息之目的,并沒有任何商業目的。本公號尊重知識產權,如無意中侵犯了您的權益,請及時聯系后臺,本公號將及時刪除。
合集收藏
備考專輯: & & &
語音單詞: & & &
新聞英語:& &&
歌曲TED: & & & &
美文故事: && & &
名字外教: & & & & &
微信公眾號改版,訂閱號消息不再按時間排序,為了防止迷路,希望小可愛們可以動動小小手點個“在看”或者將“小芳老師”添加到★“星標”☆中!讓系統知道這是你喜歡看的公眾號,這樣我們就可以一直就可以永遠幸福在一起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