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李佳蔓
編輯|楊勇
來源 | 氫消費出品ID | HQingXiaoFei
“沒有國補,商業市場就玩不轉?”
事實上,“國補并非萬能,但沒有國補萬萬不能”,這句略帶調侃的話語,卻精準勾勒出當下真實模樣。
“國補”數據!
先看看家電市場,2025年1 - 3月家電內銷分品類零售額的表現,就像一場激烈的賽馬比賽,不同品類之間的差距一目了然。
空調憑借371億元的零售累計金額,穩穩地坐在了冠軍寶座上,宛如一位威風凜凜的王者。彩電和冰箱也不甘示弱,分別以264億元和286億元的佳績,展現出強大的實力,如同兩位并肩作戰的猛將。
獨立式干衣機和洗碗機等品類就沒那么幸運了,它們的零售額相對較低,獨立式干衣機僅有24億元,洗碗機為22億元,仿佛是賽場上的小角色,暫時還未嶄露頭角。
在同比增長率這個“加速賽道”上,各品類的表現更是分化明顯。
清潔機器人類別就像一匹黑馬,以32%的同比增長率一路狂奔,展現出強勁的爆發力;凈水器同比增長21%,凈化器同比增長22%,它們也如同勇猛的戰士,奮勇向前。
但集成灶卻遭遇了滑鐵盧,同比下降35%,冰柜也同比下降11%,仿佛陷入了泥潭,舉步維艱。
這一現象充分表明,國補政策對不同品類的影響程度大不相同。部分新興品類在國補的刺激下,如同得到了強大的助推器,迅速崛起;而一些傳統品類則面臨著巨大的挑戰,需要重新尋找發展的方向。
再把目光投向智能手機市場,國補政策的效應在這里同樣顯著得如同夜空中的明燈。
在2025年1月20日至1月26日這一周,中國智能手機的銷量就像被施了魔法一樣,同比增長了近65%,達到了950多萬部。
而且,在接下來的幾周里,盡管春節假期期間經濟活動有所減弱,但銷量依然保持在較高水平,就像一座堅固的堡壘,穩穩地占據著市場。
2025年1月,中國智能手機銷量同比增長17.6%,達到近2900萬部,這一數據無疑證明了國補政策對智能手機市場的強大推動作用。
在品牌競爭方面,華為、vivo、小米宛如三顆耀眼的明星,位列前三,三家合計占總銷量的近53.8%,顯示出這三個品牌在智能手機市場的主導地位,如同三國時期的魏、蜀、吳,各自占據一方天地。
在價格區間方面,2000至5000元價格段的市場增長更為顯著,這說明這一價格區間的智能手機受到了消費者的青睞。
究其原因,很可能是在國補政策下,消費者更傾向于選擇性價比高的產品,就像精明的購物者在商場中尋找物美價廉的商品一樣。
沒有國補,商業市場就玩不轉?
“國補暫停,‘6·18’大促要涼?”這是此刻,大家發出的疑問。
當“6·18”大促的戰火熊熊燃燒,各大商家使出渾身解數吸引消費者時,多地卻傳來以舊換新國補暫?;蛘{整的消息,這無疑像一盆冷水,澆在了熱鬧的市場上。
這背后究竟隱藏著怎樣的真相呢?
先看看重慶的情況。
重慶市商務委明確表示,國補暫停僅僅是因為前期12億元補貼資金用完了。就像一場盛大的宴會,準備的食材消耗殆盡,只能暫時停止上菜,等待新的食材補給。
目前,第二階段政策正在緊鑼密鼓地起草中,預計6月上旬就能出臺。
這就好比宴會主辦方在緊急籌備新的菜單,準備為賓客們帶來更豐盛的美食。在重慶的消費市場,消費者們只能暫時耐心等待,期待新政策的到來能帶來更多的優惠。
再把目光投向南京。在南京的電器商城,銷售人員向消費者解釋著新的規則:消費者需先在商家處登記排隊,然后等待商家“搶”補貼額度。
一名專柜銷售人員預估“可能需要排隊2至3個月時間”。這場景就像一群人擠在火車站售票窗口,爭搶有限的火車票,充滿了緊張和不確定性。
而江蘇省商務廳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部分平臺正在進行整改或系統升級,調整后將采取限額管理,消費者仍可正常領取使用補貼。這就好比火車站對售票系統進行升級,優化購票流程,雖然短期內給大家帶來了不便,但長遠來看,是為了讓購票更加有序、公平。
商務部6月1日公布的數據,就像一份沉甸甸的成績單,揭示了國補政策前期取得的顯著成效。今年1至4月,逾3400萬消費者踴躍參與家電以舊換新,累計購置12類家電產品超5100萬臺,帶動銷售額高達1745億元。
這一個個龐大的數字,就像無數顆閃耀的星星,匯聚成了國補政策的璀璨星河。
截至5月31日,2025年消費品以舊換新五大品類合計帶動銷售額1.1萬億元,發放直達消費者的補貼約1.75億份。其中,4986.3萬名消費者購買12大類家電產品7761.8萬臺。
這些數據充分證明了國補政策在促進消費、拉動內需方面的強大作用,就像一臺強勁的發動機,推動著商業市場不斷向前發展。
大摩分析師的觀點為我們揭開了國補暫停背后的更深層次原因。
關于近期部分地區國補暫停,背景為1月至5月家電國補已使用約600億元,全年進度約過半,預計為第一期暫停,下半年大概率將重啟第二期。
這就好比一場馬拉松比賽,選手在跑完一半賽程后,需要稍作休息,補充能量,以便更好地完成剩下的比賽。
暫停時點選擇或因“6·18”活動本身存在行業折扣,疊加國補可能對價格體系造成較大沖擊,暫停有助于支撐價盤。就像在波濤洶涌的大海中,暫時拋下錨,穩定船只,避免被風浪掀翻。
國補暫停背后,是資金與政策的復雜博弈。資金的暫時短缺促使政策進行調整和優化,而政策的調整又是為了更好地保障市場的穩定和長遠發展。
雖然短期內可能會給消費者和商家帶來一些不便,但從長遠來看,這是為了讓國補政策更加科學、合理、有效地發揮作用。
國補政策大起底:
錢從哪來?效果咋樣?調整背后啥門道?
2025年這國補政策的風吹草動,可把市場攪得紅紅火火,但這里面其實門道清晰著呢。
先說說這國補資金從哪兒來。
據新華社報道,根據政府工作報告及相關部署,實施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的相關資金來自財政資金,中央和地方都有出資。家電以舊換新、汽車報廢更新等領域補貼資金按照總體9∶1的原則實行央地共擔,東部、中部、西部地區中央承擔比例分別為85%、90%、95%。
從中央來看,今年安排的財政資金翻了一番,安排超長期特別國債3000億元支持消費品以舊換新,比上年增加1500億元,截至目前,2025年超長期特別國債已下達兩批到地方,共計1620億元。
地方各省份也根據中央資金分配情況按比例安排配套資金,強化資金保障,優化資金管理。而且多地還因地制宜、創新舉措,整合金融機構、平臺公司、企業商家開展優惠活動,進一步加大政策力度。
這國補政策效果那也是有目共睹。
商務部數據顯示,截至5月31日,2025年消費品以舊換新5大品類合計帶動銷售額1.1萬億元,發放直達消費者的補貼約1.75億份。
像OPPO體驗店北京西單大悅城店店長吳志榮就說,今年“五一”期間,平均每天都賣掉十幾部手機,一大半都是通過以舊換新政策做的置換,很多新上市的品類也可以參加國補。
但為啥部分地區國補會暫停呢?
原因有這么幾個。
一是資金接續問題,部分地區暫停國補是因為資金接續存在短期斷檔。中國家用電器商業協會常務副秘書長吳咸建表示,第二批資金正在撥付中,第三批資金規劃也在進行中,比如重慶的首輪補貼資金已耗盡,目前正在籌備第二輪政策。
二是系統升級,江蘇、廣東等地因系統升級及限額管理,暫停了部分品類補貼,江蘇省商務廳表示,調整后將恢復補貼,但會實施額度控制,以確保補貼資金的合理使用。
三是為了避免價格體系沖擊,摩根士丹利分析指出,6月暫停部分補貼是為了防止“618大促折扣 + 國補”雙重疊加導致市場價格紊亂,短期調整可穩定商家價盤,避免市場出現混亂。
不過大家別慌,國家發展改革委明確2025年國補政策全國統一截止日為12月31日,覆蓋家電、數碼、汽車三大領域。只是部分地區如河南、湖南因補貼額度緊張,可能提前至12月中旬截止。
消費者密切關注地方政策動態,提前做好準備,抓住“國補 + 地方券”疊加福利期,盡早通過京東、淘寶等正規渠道鎖定優惠,還是能把實惠揣進口袋的。國補大戰正酣,背后藏著商業大博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