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內容皆有可靠信源,已贅述文章結尾
1982年9月24日,北京人民大會堂的臺階成了全球鏡頭的焦點,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踉蹌跌倒的瞬間,被西方媒體稱為“帝國的踉蹌”,前一小時她剛與鄧公結束香港問題談判。
這位剛打贏馬島戰爭的“鐵娘子”,懷揣著續租香港的野心而來,卻在會談中被鄧公一句“主權問題不容談判”逼入絕境,她在回憶錄中坦白:“我考慮過用戰爭保住香港,但現實告訴我,英國早已不是1840年的帝國。”
這一跤,摔碎了殖民主義的幻夢,也拉開了香港回歸的序幕,為什么一塊彈丸之地,讓“鐵娘子”動了打仗的念頭?香港對英國從來不只是殖民地,而是搖錢樹、軍事跳板和殖民尊嚴的象征。
當時香港的經濟命脈被英國掐在手里,1990年代初港英政府每年向英國輸送900億至1000億英鎊利潤,占英國財政收入的11%。
英資財團壟斷香港地產、金融、電信命脈,匯豐銀行掌控70%企業貸款,怡和集團操縱港口和航空,港英政府通過“高地價政策”榨取土地紅利,卻將收益源源不斷輸回本土。
二戰后英國殖民地體系土崩瓦解,香港成為其在亞太最后的軍事據點,馬島戰爭后,撒切爾甚至幻想將“福克蘭模式”復制到香港,用艦隊威懾中國讓步。
但軍方報告給她潑了冷水,中國陸軍規模亞洲第一,導彈覆蓋香港周邊,英軍補給線長達8000海里,而美國已明確不會支持英國開戰。
而失去香港意味著曾經的大英帝國全球殖民體系徹底終結,撒切爾曾對內閣直言:“交出香港,等于向世界承認英國已淪為二流國家。”
當撒切爾拋出“主權換治權”方案時,鄧公直接“掀了談判桌”;“香港繁榮靠的是中國腹地支撐,不是英國管治,若過渡期出亂子,中國不介意提前收回,方式包括武力。”經濟牌、軍事牌、民意牌,在絕對主權意志前全成了廢牌。
撒切爾的誤判,剛好撞上鄧公的“主權鐵壁”,她用馬島經驗套中國,認為英國剛打贏阿根廷,中國也會怕軍艦吧?這是撒切爾訪華前的算盤,但她忽略了兩大現實。
中國不是阿根廷,朝鮮戰場擊退美軍、珍寶島對抗蘇聯,新中國從未在主權問題上退讓。
而香港緊貼深圳,英軍若動武,解放軍朝發夕至,而英國遠洋艦隊需航行數月。
撒切爾還妄想用條約綁架中國,在會談中她搬出《南京條約》《北京條約》,聲稱“條約合法有效”,鄧公當即反擊:“這些是鴉片戰爭強加的恥辱,新中國從成立那天起,就不認任何不平等條約!”法理根基被連根拔起。
撒切爾還耍小聰明,炒作“香港崩潰論”,她威脅:“中國收回香港必然引發動蕩!”鄧公反手將軍:“若真出現災難,中國將提前行動,包括武力收回。”這句有力的回擊直接讓撒切爾會后心神恍惚,跌下臺階。
英方還為施壓竟在香港策劃 “黑色星期六”,散布談判破裂謠言引發港幣崩盤、銀行擠兌和市民搶購,企圖以經濟恐慌逼中國讓步。
鄧公直接警告:“管他港幣跌多少!若英國搞亂香港,解放軍隨時開進!”迫使港英政府自掏腰包救市。
同時英方推動“三腳凳”陰謀,慫恿香港親英議員組團游說“續約治權”,遭鄧小平當場駁斥:“你們代表不了香港同胞!愛國者治港才是正道!”徹底斬斷英國操弄民意的企圖。
撒切爾并非輕易認輸,回憶錄披露她曾要求國防部評估“對華作戰計劃”,結論令人絕望,“除非發動第三次世界大戰,否則無法阻止中國收回香港。”
1983年談判僵持之際,現實徹底粉碎了英國的幻想,聯合國1971年已將香港移出“非自治領土”名單,法理確認香港主權屬于中國,若英國動武將淪為全球“殖民復辟”的靶子。
并且香港60%淡水、80%食品依賴內地供應,鄧公直指“斷水斷電就能讓香港停擺”,英方深知后勤命脈握于中國之手。
而怡和、匯豐等英資財團擔憂失去中國市場,聯名施壓英國政府妥協,連撒切爾都承認“商界已把中國利益置于英國政治之上”,這多重絞索下,英國除簽字外再無選擇。
1984年《中英聯合聲明》簽字再次出現了諷刺的一幕,撒切爾再次跌倒,英媒都哀嘆:“連摔兩跤,象征帝國最后的踉蹌。”她最終接受現實:“香港是用140年建成的城市,我們從未失去它,只是時間不再屬于我們。”
回歸28年,“一國兩制”打破所有唱衰的預言,當近些年美國政客炒作“香港已死”時,數據狠狠打臉。
我們香港的GDP翻倍增長,從1997年1.21萬億港元飆升至2023年2.83萬億港元,穩居全球金融中心前三。
緊接著國際資本用實際行動投票,2023年香港外資存量達2.1萬億美元,較回歸前增長400%。
而“一國兩制”是全球的代表性示范,澳門回歸后人均GDP躍居世界第二,福建艦航母下水標志中國遠洋力量覆蓋南海。
西方為何仍不甘心?香港作為我們國內國際雙接軌的“雙循環”樞紐,助力人民幣國際化,美國阻撓不成,便污名化“一國兩制”,當第27任港督彭定康含淚撤離港督府,西方終于看清,炮艦外交的時代結束了。
撒切爾夫人晚年寫道:“我曾幻想用戰爭延續殖民統治,但中國已不是1840年的中國。”
現今特朗普妄想“重塑美國霸權”時,香港的啟示愈發清晰,強權可以掠奪土地,但無法掠奪民心,軍艦能夠占領港口,卻占領不了歷史的大勢。
香港回歸后匯豐銀行把亞太總部留在中環,怡和集團將注冊地遷回倫敦,資本的選擇永遠忠于利益,而中國的選擇,始終忠于主權與尊嚴。
參考資料:
新重慶-重慶日報《《筑夢中國》第四集解說詞--偉大轉折》
重慶黨史《撒切爾夫人眼中的鄧小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