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今日俄羅斯”(RT)7月14日的報道,伊朗在進行打擊摩薩德(以色列情報機構)的行動中,終于揭露了一名深藏于其內部多年的女性間諜。她憑借與120多名伊朗高層官員的親密關系,獲取了大量機密情報。
這位被稱為“女內鬼”的間諜,名為凱瑟琳·佩雷斯·沙克達姆,背景頗為復雜。她是一位猶太裔的法國記者,在大學期間與一位也門男子結婚,并順應此段婚姻改信遜尼派伊斯蘭教。經過一段時間的婚姻生活,她與丈夫離婚,并宣布反對猶太復國主義。此后,她又轉而皈依什葉派,開始專注于中東問題的研究,撰寫了大量反以色列的文章和書籍。
這名以色列摩薩德女間諜可以出入伊朗高級官員的住所,認識各種高官,還經常參加高官太太聚會。甚至,還采訪過伊朗前總統萊西、伊朗圣城軍前司令蘇萊曼尼以及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
伊朗情報和安全部門一直在尋找,那個隱藏在伊朗高層核心圈的內鬼。因為,以色列軍隊每一次打擊,都十分精準。
她造了一張完美的面具,而伊朗竟信以為真
這個女人叫凱瑟琳·佩雷斯·沙克達姆,她出生在法國一個世俗猶太家庭,血統里流淌著反法西斯的英雄基因和納粹大屠殺的悲慘記憶。按理說,她本該與以色列有著天然的情感紐帶。
然而,她的人生軌跡卻劃出了一道詭異的弧線。
大學時,她嫁給一個也門男人,改信了遜尼派伊斯蘭教。沒過多久,婚姻破裂,她又完成了一次“華麗轉身”——宣布反猶太復國主義,并皈依什葉派。
這番操作,簡直是為潛入伊朗量身定做。
她開始以中東問題專家的身份,撰寫大量文章。內容只有一個核心:痛斥以色列,贊美伊朗伊斯蘭革命。
這些文章,成了她遞給伊朗官方媒體的“投名狀”。
《德黑蘭時報》、塔斯尼姆通訊社……這些伊朗喉舌媒體,爭相為她開設專欄。就連最高領袖哈梅內伊的官網,都成了她發表高見的“常駐陣地”。
一個虔誠的什葉派信徒、一個反以色列的西方記者、一個來自法國的“穆斯林姐妹”。
她的人設堪稱完美,誰會懷疑一個能隨時采訪總統萊希、陪同蘇萊曼尼將軍視察的“自己人”呢?
她的武器不是槍,而是絲綢床單間的耳語
在新聞發布會和官方采訪的光環之下,沙克達姆正在用一種更古老,也更致命的方式,編織那張致命的情報網。
她的手段,遠比竊聽和偷拍來得直接——美人計。
據說,她先后與超過一百二十名伊朗高官、將領和學者有染。這當然不是為了滿足私欲,而是她獲取情報的直達電梯。
每一次翻云覆雨,都可能是一次情報交易。
通過這種特殊關系,她成了高官府邸和私人派對的常客,那些地方才是情報流通的真正“黑市”。
她更高明的地方,在于懂得利用“枕邊風”的威力。
她和高官們的妻子們打成一片,成了無話不談的閨蜜。在下午茶看似閑散的聊天中,那些官太太們,不經意間就泄露了丈夫的行蹤、住所和日程安排。
漸漸地,她甚至能自由出入這些政要和軍官的私人住宅。
在這些最私密的空間里,她悄悄拍下敏感文件,記下關鍵坐標。
核設施的位置、科學家的住址、防空導彈的部署、指揮官的動向……這些足以決定一場戰爭勝負的核心機密,就這樣在她的一次次晚宴、采訪甚至溫存中,被打包帶走。
情報從德黑蘭的社交場,源源不斷地流向了特拉維夫的指揮中心。
一座堡壘,最快是從內部塌陷的
一個女人,憑什么能把一個國家滲透成篩子?
沙克達姆的手段固然高明,但更重要的原因,是伊朗這棟國家大廈,早已布滿了裂痕。她要做的,只是把這些裂痕撬得更大。
伊朗政壇,從來都不是鐵板一塊。
一邊是手握軍權的革命衛隊,強硬到底。另一邊是渴望緩和關系、解除制裁的“溫和派”,姿態柔軟。
兩派之間水火不容,內斗和猜忌才是德黑蘭政治的日常,她在不同陣營間游走,像個掮客一樣交換著籌碼。
今天向這邊透露一點那邊的“黑料”,明天又幫那邊牽一條與西方的“線”。
她用一些無關痛癢的情報,巧妙地為自己換取了信任和庇護。每個人都把她當成“自己人”,以為她在幫自己打擊政敵。
這種內部的撕裂和互不信任,恰恰是間諜最好的生存土壤。
前高官沙姆哈尼的遭遇就是最諷刺的注腳,他曾是積極推動對美緩和的代表,最終卻死在了以色列的炸彈之下。這背后,誰敢說沒有內斗的影子?
當活下去是唯一信仰,忠誠就成了商品
而壓垮駱駝的另一根稻草,是整個社會令人窒息的困境。
美國的制裁像一根繩索,死死勒住了伊朗的脖子。貨幣成了廢紙,通貨膨脹高到離譜,普通人連買塊面包都要盤算半天。
一個為國效力的核科學家,一個月的薪水可能還不夠養家糊口。
這時,一個摩薩德特工提著一箱美元出現在他面前,所謂的愛國誓言和職業操守,還能剩下幾分?
生存的巨大壓力,是擊潰一切道德防線的最佳武器。
這種普遍的壓抑和絕望,讓很多人產生了一種“這國家就這樣了,不如撈一筆就走”的破罐子破摔心態。
社會信任早已蕩然無存,即便有人察覺到沙克達姆的可疑,也可能因為自保而選擇沉默,甚至助紂為虐。
那個喊出真相的先知,卻被當成了瘋子
其實,警報聲早就響過了。
早在三年前,前總統內賈德就曾聲嘶力竭地警告:“以色列間諜已經滲透到了我們內部!”
他甚至直接點名了沙克達姆,當時社交媒體上已經有人在揭露她的身份。
可悲的是,沒人當回事。
在被點名后,沙克達姆甚至可以從容地刪掉所有敏感文章,然后靠著高層關系網的庇護,輕松躲過了調查。
內賈德下臺后,這顆“定時炸彈”更是被徹底遺忘,得以安然無恙地繼續潛伏。
一個缺乏遠見、系統性無視內部警告的體系,就算有再精密的防御,也形同虛設。
沙克達姆的身份如今已經暴露,她是否被捕,外界不得而知。但她的存在,本身就是一個殘酷的警示:伊朗真的被滲透得太深了。
她只是摩薩德在伊朗龐大間諜網中的一顆棋子,拔掉一顆毒牙不難,難的是如何處理早已潰爛的肌體。
這,才是德黑蘭真正無聲的戰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