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孫劉聯軍來說,赤壁之戰并不是一場孤立的戰役,此戰之后,雙方的表演同樣精彩。在南邊,劉備非常順利地接收了屬于荊州的武陵、長沙、零陵、桂陽四郡。寄人籬下多時的劉備終于再次翻身做了主人,他是這次聯合行動的最大受益者。打曹操,出力更多的是孫權那方,但輪到收割戰果的時候,劉備卻收割得更為輕松。因為他去接收的這四個郡,曹操本來就沒打算好好守的。相比之下,孫權這邊就比較難搞了。他先是趕緊渡江去打合肥,結果發現打不動。于是調轉槍頭往西,去攻打荊州。但是,孫權不像劉備在荊州有主場優勢,而且他去打的是江陵城,曹操留了名將曹仁在這兒把守。
結果就是,孫吳的軍隊在這兒得到了極大的消耗,最后他們拿下了江陵城,征服了南郡,但是,他們勝利的勢頭也幾乎被削去了。此時的局面大概是這樣的,我給你簡單描述一下:長江把荊州分成了兩片,北邊一小片,南邊一大片。北邊那一小片基本上還是掌握在曹操手里,而南邊那一大片基本上掌握在劉備手里。而孫權呢,剛好夾在他倆中間,就控制著長江沿岸的狹長地帶。
說實話,孫權挺虧的。咱不是說他打赤壁之戰虧,這個仗他必須打,不打的話他的孫氏集團搞不好也要被曹老板收購了。但是,他最后分地盤分成這個樣子,就虧了,等于說夾在中間幫劉備擋著曹操,而劉備卻能在南方安心發育。而且,不久之后,周瑜病死了,孫權這邊的情況就變得更加尷尬了。沒有了周瑜,誰能夠有足夠的能力和威望去幫孫權去守住這么一片遠離江東大本營的地盤呢?
所以,為什么后來會有劉備從孫權那兒成功“借”到荊州這么一件事兒?其實劉備主要借到的,是江陵及其周邊地區。孫權不是傻白甜,他之所以借出去,是因為他大概率守不住。那地方被劉備和曹操給夾著,實在不好守,那就不如賣個人情給劉備。而且,你是“借”出去的,那就意味著,你在理論上是有收回這一地區的權利的。這樣一個選擇,在當時的孫權方看來,也許是一個最優解。
后來,劉備這邊發生的故事我們都很熟悉了,他拿到了江陵,進入了益州,搶走了劉璋的地盤,又在漢中打跑了曹操,奠定了蜀漢版圖的基礎。而孫權呢,他也在努力開拓進取。往西是沒法往西了,因為西邊就是自己借出去的地盤,以及自己盟友劉備的地盤。往北呢?孫權倒是很想往北,但打合肥打了很多次,都打不動。而在往南擴張這件事情上,孫權做得倒是比較順利,他一直擴張到了嶺南。但是,這里有一個問題,如果孫權要保持對嶺南的有力控制,那么,他就必須成為長江流域無可爭議的老大。但是,長江中游的荊州在劉備手里。哎,荊州,又是荊州!不行,得跟劉備討回荊州了。
早在公元215年的時候,孫權就曾經讓諸葛瑾寫信給劉備,要他歸還荊州。但這件事兒的問題就在于,荊州也不全是孫權的,南邊的四個郡是劉備自己接收的,如果說要還,頂多就還個郡治在江陵的南郡,這是孫權他們打下來的。但是,出于現實考慮,劉備是不太可能歸還南郡的,因為南郡是溝通荊州和益州的重要樞紐,關羽的大本營就在江陵。所以,劉備開始打太極,他跟孫權說,你別急,我正在規劃北上攻取涼州,等我拿下涼州之后,荊州就給你。
孫權也感受到了劉備在跟他打太極,什么攻取涼州?我得等到猴年馬月??!于是,孫權派遣官員去強行接管長沙、零陵和桂陽三個郡。結果,你猜怎么著,都被關羽給趕了回來。隨后,孫權直接翻臉了。他派呂蒙帶人前去荊州搶地盤,而劉備也不示弱,直接帶兵回到荊州來跟孫權對峙。當然,他們都知道,要真的鬧翻了,對他們兩家都不好。最后,他們兩方經過談判,重新劃定了邊界,桂陽和長沙大部被劃給了孫權。
雖然這個結果孫權不見得滿意,但是好歹也讓他收回了一些地盤。于是,孫權打算暫時先不去打荊州的主意了,接下來,他要整頓軍隊,再次往北去打一下合肥。但是,咱也不知道說什么好,總之,這次打合肥,給孫權打出了巨大的心理陰影。合肥守將張遼帶著人數遠少于孫權軍的隊伍,把孫權的軍隊打得落花流水,還差點就把孫權給俘虜了。
當然,咱也必須替孫權說一句,孫權打不動合肥,同樣的,曹操的軍隊也沒有攻破過孫權的防線。等于說,在東邊,曹操和孫權兩方都把己方的防御做得很好,誰進攻,誰吃虧。
于是,孫權算是死了往北打的這條心了。他又把眼光投向了荊州。后面的故事我們也都了解了,孫吳的軍隊在呂蒙的帶領下,偷襲了荊州,并最終殺掉了劉備鎮守荊州的大將關羽。這次,他跟此前的敵人曹操站在了同一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