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不過三,禮有度?!?/strong>
中國終于開口了,怒火壓不住了。
2025年7月15日,北京,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發言人林劍罕見直言不諱,點名日本,措辭強硬,氣氛緊張。
日本這次做了什么呢?讓一向以和為貴的中國點名批評呢?
白皮書“點火”,中方怒而交涉
近日,日本內閣會議通過了2025年新版《防衛白皮書》,再次渲染所謂的“周邊威脅論”,目的就是為了增加防衛預算找借口。
白皮書中,日本政府不僅在數個章節集中描繪“中國威脅”,還引入了一個新概念——“混合戰”。
這一次,他們不再單獨點中國的名字,而是把中國和俄羅斯捆綁,對外暗示“中俄可能聯手對日本發動復合型攻擊”。
所謂“混合戰”,指的是網絡攻擊、信息干預、經濟脅迫等非傳統武力手段。
白皮書稱,中俄在東海與西太平洋方向的聯合軍演、??昭埠?,已經具有“實戰化”傾向,尤其在網絡戰和輿論戰方面“協同能力正在增強”。
日本正試圖將“中俄聯動”包裝成一種系統性威脅,制造不安,形成對抗。
毫不客氣地說,日本新版《防衛白皮書》中涉及中國的內容,完全是無病呻吟、胡言亂語,這也難怪會惹得中方發大火,并且通過外交渠道向日本表達了強烈不滿之意。
林劍當天回應明確:中俄合作透明、正當、不針對第三方。日本的臆測毫無依據。
不止概念,日本還把導彈問題搬上臺面
不僅如此,日本白皮書還在技術層面加碼“威脅論”的敘事。
白皮書還特別提到中國在東南沿海部署的遠程導彈系統。
指出其中部分型號具備“覆蓋日本本土的能力”,包括東風-17和東風-26等高超音速導彈。
日本防衛省警告稱,這些導彈具備“規避攔截”的性能,傳統的導彈防御系統難以應對。
他們甚至列出演練時間與區域,稱中國火箭軍近年在浙江、福建沿海多次組織“島嶼封鎖”與“區域拒止”演練。
這套邏輯的核心是:把中國的正常國防建設,扭曲成對日本的“直接威脅”。
石破茂說想修好,但行動卻在挑釁
首先我們要搞清楚一件事,中日建交的前提是什么?
日本承認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支持“一個中國”原則。這是寫進官方文件的,不是隨口承諾。
承認,就意味著不能干涉中國統一。
不管中國怎么統一,什么時候統一,這是中國的事,日本無權置喙。
可現在,日本卻在白皮書中反復暗示:“臺海局勢或因中國單方面行動而惡化”。
這句話的潛臺詞,就是:中國動了,錯在中國。
那是不是要把中日建交的基礎推翻重來?
這不是擔憂,這是挑釁。
真是說一套做一套,石破茂上任后,還在公開場合多次表示愿意“改善中日關系”,甚至稱“有意訪華”。
并強調中日關系“必須保持穩定”可轉頭就批準了這份白皮書。
更讓中方感到不滿的是,他在靖國神社問題上依舊“沉默處理”,不僅沒表態,反而繼續向靖國神社供奉“真榊”祭品。
中方一貫明確表示,靖國神社問題關乎歷史正義,關乎日本是否真正反省侵略歷史。
日本政要應正視和深刻反省歷史,停止在靖國神社問題上的錯誤行為,以實際行動維護中日關系的政治基礎和兩國人民的感情。
這才是中方真正“發火”的原因:
不是白皮書一個詞的問題,而是日本政府在挑戰底線的同時,還在裝作無辜。
說一套,做一套。
這不是外交,這是玩火。
臺灣,被一次次寫進日本的安全邏輯
日本近年來不斷炒作“臺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的論調。
白皮書中最引人關注的一段話是:臺海一旦出現沖突,可能引發《日美安保條約》第五條適用。
這句話,幾乎把臺灣問題與日本國家安全直接綁定。
這意味著什么?意味著日本將臺海局勢視為本國軍事介入的正當理由。
外交部再次表態:臺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任何外部勢力不得插手。
林劍指出,中日建交的基礎文件中,日本明確承認臺灣屬于中國。
如今,白皮書卻不斷用“關切”“擔憂”等詞試圖重新定義臺海問題。
這,已經越線。
白皮書背后的算盤:擴軍的遮羞布
更值得注意的是,日本不僅在文件里大談中國“威脅”,還在現實政策上不斷推進軍事松綁。
近年來,日本不斷推動防衛預算漲幅,從2023年起計劃逐年上漲,目標是到2027年達到GDP的2%。
這意味著日本將擁有戰后以來最高水平的軍事預算。
但要贏得民意支持,就得有“敵人”。
于是,“中國威脅論”就成了最方便的一把“鑰匙”。
從軍機到航母,從網絡安全到導彈部署,從臺海到南海,日本幾乎把所有安全焦慮都指向中國。
這是一次全方位的敘事構建。
而2025年這版白皮書,是這個敘事的集大成者。
北京沒有回避,而是選擇了“正面回應”
面對這樣的文件,中國外交部當天就作出了回應。
發言人林劍在記者會上說得很清楚:中方堅決反對這種錯誤做法,已經向日本提出嚴正交涉。
林劍重申,臺灣是中國的領土,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臺灣問題屬于中國的內部事務,如何解決臺灣問題是中國自己的事,他國無權干涉。
他說,中國一直走的是和平發展路線,國防政策是防御性的,中國在相關地區的行動合法、正當。
國防部發言人蔣斌回應時指出:日方為給自身軍事松綁尋找借口炮制虛假敘事,大肆渲染 “中國威脅”,粗暴干涉中國內政,中方對此強烈不滿、堅決反對,已向日方提出嚴正交涉。
蔣斌強調,中國的軍事部署是防御性的,旨在維護主權,而非制造沖突。
不僅如此,7月10日,外交部長王毅在馬來西亞吉隆坡與日本外相巖屋毅會晤,提出“必須嚴格遵守四個中日政治文件”。
這場會談發生在白皮書公布前,意味著中方早已敏銳察覺日方動向。
王毅強調:臺灣問題事關中日關系政治基礎,不能打折,不能動搖。
巖屋毅回應稱,日方在臺灣問題上堅持 1972 年日中聯合聲明的立場沒有改變,即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立場沒有改變。
可沒想到才幾天,就變卦。
這讓中方對日本當前政府的“誠信”產生質疑。
中日關系,到了臨界點
一方面是雙邊貿易依舊繁榮,中國仍是日本最大貿易伙伴。
新能源、半導體、人工智能,日本企業對中國市場依賴極深。
另一方面是政治互信逐步坍塌,軍事對抗愈演愈烈。
石破茂若真想改善關系,就不能再玩“兩面手法”。
吃著中國的市場紅利,卻拿白皮書當武器,這種做法,只會加劇彼此的不信任。
中國這次發火,是一次警告,也是一次清晰的信號。
“教育石破茂”,不是一句氣話
媒體評論中有建議,邀請日本首相石破茂訪華,出席紀念活動。
目的很簡單,讓日本真正看到一個和平發展的中國,也看到中國捍衛國家主權的決心。
中國不希望歷史重演,更不愿讓日本政客在誤判中走錯方向。
讓石破茂看看中國今天的國防力量,也讓他記一記歷史帶來的教訓。
歷史不能被遺忘,現實不能被誤讀。
只有讓高居廟堂之上的那些日本政客認識到中日之間的實力差距已非常懸殊,他們才會放棄對中國的野心,改變對中國的看法,停止對中國的誹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