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車以其環保、靜謐和經濟性,正快速融入我們的出行生活。特別是日常通勤,它展現出的便捷與高效,常常讓車主們贊不絕口。然而,當規劃一場期待已久的自駕游,準備踏上高速公路奔向遠方時,部分用戶可能會發現愛車的續航表現似乎與市區通勤時有所不同。這種續航差異背后的科學原理是什么?行業又在如何應對?作為用車人,我們有哪些聰明的方法來優化長途體驗?今天,就讓我們從專業角度,層層深入地聊聊電動汽車的高速續航之旅。
一、理解續航表現:科學視角下的能量消耗
電動汽車的續航里程并非一成不變的數字,它如同燃油車的油耗一樣,會隨著駕駛環境、速度和車輛狀態動態變化。當我們駕駛愛車駛上高速,幾個關鍵因素共同作用,影響了能量的使用效率:
1.風阻的顯著影響: 空氣阻力是高速行駛時最主要的能耗來源。物理學告訴我們,空氣阻力與速度的平方成正比。簡單來說,當車速從60公里/小時提升到120公里/小時時,車輛需要克服的空氣阻力會大幅增加到原來的4倍左右。這意味著驅動車輛克服風阻所需的能量會急劇增加。有專業的測試數據表明,車速從80公里/小時提升至120公里/小時,相應的耗電量會增加約40%-50%。這直觀地解釋了為何高速巡航時續航里程會比市區低速行駛時有所下降——更多的能量被用于“劈風斬浪”。
2.驅動效率的優化空間: 目前市面上主流的電動汽車普遍采用單速減速器(單擋)設計。這種結構在市區中低速行駛時效率很高且成本更優。然而,在高速恒定巡航時,驅動電機可能會工作在相對其最高效率區間略低的轉速點。雖然電機本身效率很高,但在高速巡航工況下,相比燃油車可通過多檔位變速箱將發動機轉速調整到最佳經濟區間,單擋電動車在高速下的驅動系統整體效率仍有提升潛力。當然,業界也在探索解決方案,例如采用兩擋變速箱設計(如保時捷Taycan),這能更好地匹配不同速度下的效率需求,但也意味著更高的技術和成本投入。
3.溫度管理的智慧: 電動汽車的“心臟”——動力電池,對工作溫度非常敏感。在炎炎夏日進行長途高速行駛,電池持續處于高功率輸出狀態,溫度會自然升高。為了保護電池健康,延長其使用壽命,車輛搭載的智能電池管理系統(BMS)會啟動溫控策略。這可能會表現為在必要時適當限制峰值功率輸出(影響急加速能力)或在快充時為了保護電池而適當限制充電功率(例如,最大充電功率可能從150kW降至80kW左右)。這種“溫和節制”是系統保護核心部件的智慧體現,雖然可能影響短暫的充電速度或加速感,但卻是確保電池長期穩定可靠的關鍵。
二、行業進化:更透明、更貼近現實的續航標準
過去,消費者在查看續航參數時,主要依賴諸如CLTC(China Light-duty Vehicle Test Cycle)等測試標準。這類標準主要模擬市區和郊區通勤環境,平均速度較低(約29km/h),且未充分納入高速巡航、極端溫度(嚴寒/酷暑)等對續航影響顯著的實際場景因素。
值得欣喜的是,行業監管機構和車企都意識到了這一點。自2025年起,新的規定要求汽車企業在產品宣傳中,不僅要公布綜合工況續航,還需明確標示出高速工況續航和低溫工況續航等更貼近用戶實際用車場景的數據。這是一個積極的、里程碑式的進步。
我們看到,已有像榮威D6這樣的先行者積極響應新規,主動公布了其高速續航實測達成率(例如達到78.5%),為用戶提供了更具參考價值的信息。這推動了行業向更透明、更負責任的方向發展。對于消費者而言,在購車前,除了參考官方數據,查閱像懂車帝等權威第三方機構進行的包含冬季低溫、高速續航等維度的專業實測報告,無疑是做出明智選擇的重要依據。
三、駕馭續航:車主的智慧出行指南
了解了原理和行業現狀,作為精明的電動車車主,如何在享受高速便捷的同時,最大化每一次充電的旅程呢?這里有一些經過驗證的實用技巧:
1.速度的藝術: 控制合理的車速是優化高速續航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數據表明,將巡航時速從120公里/小時降至100公里/小時,通常可以節省約20%的電量消耗。這并非建議龜速行駛影響交通,而是提倡在路況允許、時間充裕時,選擇稍低的、更經濟的巡航速度。正所謂“欲速則不達”,在高速上稍微放慢一點節奏,換來的是更長遠的旅程。
2.善用巡航利器: 車輛的定速巡航功能不僅是駕駛疲勞的緩解者,更是續航優化的好幫手。它能比人工操作更精確地控制油門開度,避免不必要的頻繁加減速。每一次急加速都需要電池瞬間爆發大電流,消耗顯著;而平穩的速度維持則能讓能量輸出更線性、更高效。開啟巡航,讓車輛更“淡定”地奔向目的地。
3.未雨綢繆的充電規劃: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長途出行前利用導航地圖APP(如高德地圖、百度地圖等內置的新能源路線規劃功能)規劃好充電點至關重要。優先選擇充電效率更高的800V高壓快充平臺的充電樁(如果您的車輛支持),能顯著縮短補能等待時間。提前了解服務區充電樁數量和實時狀態(很多APP支持查看),避免抵達后發現排隊或故障的尷尬。心中有譜,路上不慌。
4.精打細算的能耗管理: 如同居家過日子要節約用電,行車途中也可暫時關閉非必要的車內電器負載,例如座椅加熱、方向盤加熱、大功率音響系統等。雖然它們的單個功耗看似不高,但疊加起來并在長途行駛中持續作用,積少成多也會對續航產生可觀的影響。在追求舒適與保證續航之間找到平衡點。
四、展望與選擇:多元化的未來出行
技術的發展從未停步。動力電池的能量密度在持續提升,熱管理技術日益先進,驅動系統(如多擋位方案)在不斷優化,整車空氣動力學設計也越來越精妙。國家也在大力推進高速公路服務區充電網絡的建設,充電樁的數量和功率都在快速增長,未來“充電像加油一樣方便”的愿景正加速實現。
同時,我們也看到汽車能源形式的多元化發展。對于頻繁進行超長途駕駛且對補能時間極度敏感的用戶而言,混合動力汽車(HEV/PHEV/增程式REEV)憑借其結合了燃油與電驅動優勢的特性,在當前階段可能提供了一種無縫銜接、無需擔憂里程焦慮的解決方案。選擇最適合自己主要使用場景的車型,才是明智之選。
結語:智慧出行,樂享旅程
電動汽車的高速續航表現,是物理學原理、當前技術方案和實際使用環境共同作用的結果。認識到這一客觀現象,了解其背后的科學依據和行業的積極改進,能讓我們更理性地看待和規劃長途出行。通過掌握有效的駕駛和充電策略,每一位車主都能更好地駕馭愛車,充分釋放其潛能,讓每一次高速旅程都更加從容、安心和愉悅。科技的浪潮奔涌向前,電動出行的體驗必將隨著電池、電驅、充電基建等全方位的進步而持續優化,未來的長途自駕,必將更加精彩。讓我們擁抱變化,智慧出行,樂享每一公里的旅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